-
宋鲁郑:五毛钱引发的法国黄色革命
关键字: 黄马甲法国黄马甲黄色革命法国暴乱法国街头暴乱【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我在法国近二十年,每次这个国家在世界上闹出动静不外乎两种事:要么是恐怖袭击,要么大规模的政治暴力。所以当法国由于微调柴油价——仅仅0.065欧元(约值人民币0.5元)就引发席卷全国、以打砸烧为特征的黄马甲运动时,就不由得大大一哂。
在西方国家,民众不满政府而走向街头是家常便饭。但象黄马甲这样动辄就演变成激情四射的暴力行为还真是非法国莫属。警察和示威者打作一团,躺着中枪、遍体鳞伤的各种商店比比皆是。
著名的旅游圣地香街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既有白烟也有黑烟。白烟是催泪瓦斯,黑烟是抗议者点燃和回击的武器,中间自然还夹杂着(警方的)水柱和(抗议者的)石头瓦块、闪光弹、燃烧弹。真是火光与浓烟齐飞,水弹共长天一色。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最为搞笑的竟然是有示威者高举红色、写有极为醒目中文的大旗:上书“中国工农红军”六个大字。显然在抗议者看来,这不是普通的社会矛盾,而是“阶级斗争”。所以出现“让我们杀死资产阶级”如此暴力和革命的口号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不过法国政府肯定不会把它当作有外部势力干预的证据,哈哈。
一谈起法国政治,世人往往都笑曰:这个民族喜欢革命憎恶改革。确实,法国的历史就和过山车一样剧烈动荡起伏,从大革命开始到现在就已经出现五个共和、两次帝制、两次复辟、一次君主立宪,还有一个短暂的巴黎公社。
这种政治现象自然和法兰西民族浪漫和缺乏耐心的国民性密切相关。革命显得如此立竿见影,快意恩仇,而改革的复杂性、琐碎性、慢腾腾往往令法国人急切切地拍案而起,把桌子掀翻。所以,在法国即使搞改革都是革命式的。
这一次正在法国上演的轰轰烈烈的黄马甲运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国民性”的体现。以致于法新社也认为巴黎香街感觉就像是爆发了革命。
当然国民性不是个筐,不是什么都能往里装。这次突发的狂飙运动还是有许多不同寻常的看点,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浪漫主义的法国向来崇尚价值观,对其他国家总觉的自己高人一等,就是对美国也一向颇为看不起,视之为金钱买掉一切的国家,包括它的民主也是充满铜臭。所以这一次微不足道的柴油涨价竟然能引发这样的政治乱局,确实出乎意料。
因为马克龙深谙法国人的弱点,涨价也是以价值观为包装、打着拯救世界的旗号:履行《巴黎气候协定》,减碳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不料这一次法国人并不买账,以超乎想象的程度和激烈手段进行回应。
马克龙显然也没有料到这样的局面,回应左右摇摆。一方面说民众有抗议的权力,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和宽容,另一方面说制订好的政策不会轻易修改,形同再度激怒。
马克龙的失误不仅仅在于以为包装成高大上的价值观就能打到民众的软肋,从而令百姓不便反对而吞下去,更大的失误在于他上任以来搞过一系列改革,比如针对国营铁路等等,都超出想象的顺利过关,被顺境冲昏头脑的他这一次显然过于自信了。
不错,他上任之初的改革进展很顺利——都超出我的预测。原因一是法国深陷困境,危机重重,确实需要改革,这一点社会上总算罕见的有了有共识。二是他的改革都是针对部分群体,比如国营铁路。而且民众对这个群体享有的特权早就怨声载道,所以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浪。
但这一次不同,柴油涨价影响的面非常大,说全国都受影响也不为过。更重要的是柴油不仅便宜,柴油车耗油还低,是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首选,特别是低收入者。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一次仅仅上涨了5毛,但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23%!
低收入者是对价格变动最为敏感的群体,而且由于生活更为困难,其情绪更易被点爆,其行动最坚决和充满暴力,或者换句话说“革命性”最强。或许冲上最前线的是他们,但背后的支持者却是广大民众。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当然任何一场运动都是一样的,一开始目标是明确的、直接的,但随着运动的发展,其目标就会演变,规模就会自然扩大。虽然抗议之初是油价上涨,但很快就变成反抗社会不公。由于不公不义的事哪个社会都很难完全避免,所以运动一旦兴起,参加者就迅速以几何级扩张。
至此马克龙应该明白,世界也应该明白,即使法国这样崇尚美好价值观的国家,当面对具体的经济问题时,也会首选面包。
其实这一点在我刚刚观选的台湾地区也是一样。正如一位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学生在陈其迈选前造势场合所讲的高调:面包虽然重要,但价值观和尊严更重要。听到这样的话,就知道此人自我感觉得到了法国政治的真传。但今天黄马甲就如此快的打脸了。
标签 法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后更新: 2018-12-04 09:38:16
-
未来三个月,对中美都很关键
2018-12-04 08:52 中美关系 -
11名中国人在日被捕 自称受中介欺骗
2018-12-04 08:50 -
彭丽媛教巴拿马总统夫人用中文说“零歧视”
2018-12-04 08:10 -
巴黎逮捕412人:大多来自外地 还有“专业人士”
2018-12-03 23:08 法国见闻 -
法国“黄背心”冲进凯旋门博物馆 砸烂历史文物
2018-12-03 22:51 欧洲乱局 -
日本政府抗议中国疑似开发东海油气田 外交部回应
2018-12-03 22:27 日本 -
发射事故53天后 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成功升空
2018-12-03 21:11 航空航天 -
中方回应“中美发布声明有差别”
2018-12-03 21:02 中国外交 -
美国替阿声明“中国掠夺性经济行为”,立刻遭反驳
2018-12-03 20:14 G20 -
尼日利亚总统是克隆人?本尊回应:这是真的我
2018-12-03 19:55 非洲之窗 -
外媒:电动公交、卡车、出租,中国都是唯一玩家
2018-12-03 18:34 新能源汽车 -
这首40年代的圣诞歌被停播了
2018-12-03 18:24 当代妇女解放 -
为纪念他,美国政府暂不关门
2018-12-03 17:32 美国政治 -
凯旋门被涂“推翻资产阶级” 马克龙视察嘘声一片
2018-12-03 17:16 法国见闻 -
卡塔尔宣布下月起退出欧佩克
2018-12-03 14:43 -
特朗普邀功称中国答应降低汽车关税 遭美网友调侃
2018-12-03 14:38 中美关系 -
英国宣布将退出欧盟“伽利略”计划
2018-12-03 14:26 -
文在寅:金正恩回访首尔意义重大
2018-12-03 14:20 朝核危机 -
动保女权互掐 加州这块广告牌火了
2018-12-03 14:02 -
习近平在葡萄牙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18-12-03 13:27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16伤 评论 59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36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12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95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7最新闻 Hot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发生爆炸,已致406伤
-
白宫争吵后,他俩首度会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
杨瀚森参加2025年NBA选秀
-
美国务院警告:孕妇或遭拒签
-
63岁徐锦江已向儿子交代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