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善波:用“联邦”或“邦联”解决台海问题?痴人说梦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邵善波】
台海现状不可维持
最近,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在台北举行的“亚太千里论坛”上表示,“两岸分离的现状不可持续”。也有亲国民党的名嘴,在回应海峡紧张的局势时认为,“两岸已经不可能有维持现状的选项……必须开放式地去讨论这件事情。”
台湾海峡早已被国际社会列为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寻求如何处理这个局面,自然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因为各人的立场不同,无论意见、观点对与不对,在这过程中,都应该以开放、建设性的态度面对,尽力争取达成一些大家能接受的基础,再在这些基础上,寻求解决分歧的办法。尽量避免以武力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各方面目前起码的共识。
蓝营的名嘴在面对不可维持的现状时,首先提出台湾要想清楚自己的底线是什么。他提出的“底线”,就是他们喜欢自己的生活,虽然对台湾的制度充满了怨言,可是还是喜欢自己的制度多一点。这就是他们的底线。
这看来也没有问题,不单止与“一国两制”并没有什么冲突,维持台湾原有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基本不变,本来就是“一国两制”的目的。尽量维持台湾人民生活方式不变,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基本不变,看来也可以成为各方面在处理这问题时的第二个共识。
这里加了一个规范词“尽量”,是明白到如果两岸现状出现变化,撇开因为社会发展而必须做出的调整外,台湾的政治制度不可能完全不变,问题只是“为什么要变?”、“如何变?”,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三不”政策目前是胜利者
离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投票日不到几个月,持“台独”明确观点立场的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虽然民调长期只有三成多的支持率,但由于对手的分化,仍然被认为是选举胜算最高的人。在野的三个山头能否成功整合,情况看来并不乐观,民进党继续执政的可能性非常高。大陆对赖当选后两岸局势会继续恶化的提示,对选情并没有发生什么作用。
统一还是“独立”,看来并不是这次选举的主要议题。维持现状,不仅仅是大部分台湾人的意愿,也是四个参选人在明在暗的基本立场。唯一能挑动台湾人神经的,看来只是“会不会打仗”。
但“打不打”与台湾“独不独”,有着明显的关系。“独”就会打这道理,台湾人还是明白的,美国人也不例外。但没有几个台湾人及政客愿意面对、需要面对这问题,因为没有人认为台湾会宣布“独立”,无论它的领导人是姓蔡还是姓赖。简单地说,就是美国不同意,不准。
维持台湾现状不变,看来是个广泛的共识。这不只是台岛上的蓝、绿、白是这样看,美国也持同样的态度。“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看来是目前唯一的胜利者。大陆一方主打的是“反独促统”,但看来若台湾的情况不恶化,维持现状暂时也可以接受。
如果这有点简单化的观察尚属正确,那为什么海峡两岸仍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为什么不少人也会认为,现状难以维持呢?
寻求阶段性安排
面对这个局面,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日前在台湾的一个论坛上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建议台湾将“一个中国”诠释为“一个中国人的邦联”,以此作为导向最终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避开两岸开战的悲剧。
杨的建议似乎是基于新加坡在英联邦的经验,建议引起了台下热烈的反映,包括马英九及台湾的前外交负责人林永乐,虽然大多人都认为建议并不可行。以联邦制解决两岸的问题,在台湾确实有支持者,如张亚中,其背后的考虑仍是阶段性的统一模式,不是最终结局。
仔细看杨荣文的建议,其实他主要是在努力推动两岸重新启动对话、交流。这是缓和两岸目前情况的最起码条件,而且双方也有这个意愿。坚定支持“台独”的赖清德,也表示希望与大陆对话。但大陆对话的先决条件,是对方要承认“九二共识”,接受海峡两方同属一个中国。但将“一个中国”诠释为“一个中国人的邦联”,也解决不了民进党否定“九二共识”的困局。
在寻求缓和当前海峡的局势,逐步解决台湾问题,采取阶段性的安排,应该还是一个正面、可行的建议。那邦联、联邦是个可以考虑的模式吗?
- 原标题:邵善波:台湾“一国两制”又如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考报名最终数据出炉:岗位最大竞争比3572:1
2023-10-24 22:57 -
中国首次以发布文件形式全面阐述周边外交政策,全文来了
2023-10-24 21:25 中国外交 -
涉地方债限额,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
2023-10-24 20:55 地方债 -
四季度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新华社解读背后深意
2023-10-24 20:03 中国经济 -
会议经表决,免去李尚福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职务
2023-10-24 20:00 高层人事 -
李尚福被免去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职务,秦刚被免去国务委员职务
2023-10-24 19:31 高层人事 -
习近平签署第十二号、第十三号、第十四号主席令
2023-10-24 19:23 -
蓝佛安出任财政部部长,刘昆卸任
2023-10-24 19:19 高层人事 -
阴和俊出任科技部部长
2023-10-24 19:19 高层人事 -
韩正会见不丹外交大臣:加快推进中不划界和建交进程
2023-10-24 19:05 中国外交 -
国家安全部:《反间谍法》修订以来,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未受影响
2023-10-24 18:16 国家安全 -
检察院:孙卓被拐案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决定不予抗诉
2023-10-24 17:59 依法治国 -
三次向新加坡公职人员行贿22万新加坡元,这两人被判了
2023-10-24 17:32 依法治国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明年起施行
2023-10-24 17:21 依法治国 -
我国首个3.35米直径单焊缝筒段飞行箭贮箱研制成功
2023-10-24 16:49 航空航天 -
前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8.9%,证券交易印花税降30.8%
2023-10-24 16:49 观网财经-宏观 -
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已抵达发射场,做好充分准备
2023-10-24 16:29 航空航天 -
毛宁回应“赖清德批评”:这不是外交问题
2023-10-24 16:20 台湾 -
加州州长访问深圳:想买2辆比亚迪
2023-10-24 15:53 中美关系 -
侯友宜松口称接受“柯侯配”,柯文哲:像逼婚
2023-10-24 15:53 台湾
相关推荐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评论 113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评论 111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评论 401“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