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善波:用“联邦”或“邦联”解决台海问题?痴人说梦
国民党的两种“统”与其尴尬的处境
有一个台湾有、但香港没有的问题,就是台湾对“统”有两个含义:统一的“统”,与正统的“统”。
国民党坚持自己一方代表正统中国,香港没有这情况。无论对中央政府持什么样的态度,香港人都认为国民党早已失败,在北京的政府才是中国政府。而对统一的“统”,国民党是否定的。国民党公开反对统一的立场,可以说是蒋家王朝成为过去后,长期及明确的。其背后的理由,也是因为他们拒绝放弃所谓正统地位。
国民党这立场与现实完全脱节,只会越来越难坚持。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越来越难吸引台湾年轻人的原因。在这问题上,国民党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像香港人一样,接受现实,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然,就只能跟着民进党走,走向“台独”的路线,这即一些台湾人所谓的“华独”。
国民党的这个尴尬处境,是台湾问题的一个重大变数。这也是大陆政府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和问题。
国民党面对台海“现状不可持续”的局面,又要维持台湾内部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的现状,同时又探讨彻底解决问题的底线,这是个不容易的任务。
保留“军事权”与“外事权”,不做香港,是个伪命题。做到了也没有什么作用,也不是一般台湾人关注的问题。国民党想维持目前的生活方式,但又不接受统一,不接受“一国两制”;民进党主张“独立”,但在大陆武力威吓、在美国反对下,又不能做。这就是台湾问题目前的闷局,也是个危险的情况。
树欲静而风不止
美国投资基金“桥水”的瑞·达利欧,与台湾的苏起,都认为台海局势虽然严峻,但中美双方都不想打仗。那战争的危险又来自哪里呢?
现实是,打不打,如何下最后的决心,美国的情况和中国不一样。美国的政治体制及生态,是权力分散,山头多,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互动的空间大,变数非常大,决策很多时候是在博弈中决定的,出事的可能性非常大。
例如有一个观察,小布什政府入侵伊拉克一事,到目前还说不清楚是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决定动手的。在台海问题上,如中方出手,多会是被逼的,因为有人过了红线。正如目前出现在台湾周边的军事行动,也是针对美国或台湾内部出现的一些举措,而作出的反应性措施。如美方先出手,则各种可能和原因会很多。唯一可以相对确定的,是如美国先动手,起码最原始的动作,不会是美国国会通过正式决议向中国宣战。
不少人认为中国目前更在意的是发展,会尽一切努力维持和平的局面,不急于解决两岸问题。这观察大概也正确。这看法与香港1997年后地位问题出现时,英国对中国的看法和对局面的评估,非常相似。
但香港后来发生的,证明英方的判断是大错特错的,因为这里有一个严重的盲点及误判,即中国对一些不能逃避的主权原则和问题,是不会以眼前的功利考虑,作出交换或取舍的。西方人很难明白这种思维,正如他们不少人到今天,也不明白当年中国为何要介入朝鲜战争一样。
努力维持一个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和平环境,是中国当前的主要倾向。但认为除非有人跨越红线,否则中国大陆也不会对台湾动手这一判断,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中国大陆还有一个公开明确的态度,就是如果和平解决问题无望,或问题拖延得太久的话,采取武力方式仍然是一个选项。况且,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2049年前,即第二个百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这实际是为解决台湾问题定了一个时限。外界对这个态度会造成的影响,似乎未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
这就是台湾海峡出现危机的所有原因,也是现状不能维持、不宜维持,需要各方积极处理的原因。而三方最关键的一方,我认为应该是在中国大陆。简单的理由是,美国及台湾内部的情况,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而我方影响这两个因素的能力,亦非常有限。中央领导曾提出,要求大家对两岸的协商形式提出建议,对“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进行研究。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姿态,但几年来,这两方面的进展均不大。以下的几个问题,可以是工作的一个开始:
1.台湾的“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的经验,会有很大的不同。差异在哪里?有什么经验是可以参考、可以用的?
2.台湾的“一国两制”方案,会是什么样子?
3.在一国的原则下,台湾的政治制度,需要做出什么调整?什么可以不变?什么必须改变?
4.“一国两制”模式,是否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台湾或者香港、澳门的最终归宿?
对于这些问题,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回归25周年庆祝活动中的讲话,已明确表明“一国两制”政策没有时限。这个表述是清楚的,而其背后的根据、理论及构思,有待进一步丰富及说清,这样也有利于化解对政策的信心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邵善波:台湾“一国两制”又如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考报名最终数据出炉:岗位最大竞争比3572:1
2023-10-24 22:57 -
中国首次以发布文件形式全面阐述周边外交政策,全文来了
2023-10-24 21:25 中国外交 -
涉地方债限额,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
2023-10-24 20:55 地方债 -
四季度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新华社解读背后深意
2023-10-24 20:03 中国经济 -
会议经表决,免去李尚福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职务
2023-10-24 20:00 高层人事 -
李尚福被免去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职务,秦刚被免去国务委员职务
2023-10-24 19:31 高层人事 -
习近平签署第十二号、第十三号、第十四号主席令
2023-10-24 19:23 -
蓝佛安出任财政部部长,刘昆卸任
2023-10-24 19:19 高层人事 -
阴和俊出任科技部部长
2023-10-24 19:19 高层人事 -
韩正会见不丹外交大臣:加快推进中不划界和建交进程
2023-10-24 19:05 中国外交 -
国家安全部:《反间谍法》修订以来,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未受影响
2023-10-24 18:16 国家安全 -
检察院:孙卓被拐案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决定不予抗诉
2023-10-24 17:59 依法治国 -
三次向新加坡公职人员行贿22万新加坡元,这两人被判了
2023-10-24 17:32 依法治国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明年起施行
2023-10-24 17:21 依法治国 -
我国首个3.35米直径单焊缝筒段飞行箭贮箱研制成功
2023-10-24 16:49 航空航天 -
前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8.9%,证券交易印花税降30.8%
2023-10-24 16:49 观网财经-宏观 -
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已抵达发射场,做好充分准备
2023-10-24 16:29 航空航天 -
毛宁回应“赖清德批评”:这不是外交问题
2023-10-24 16:20 台湾 -
加州州长访问深圳:想买2辆比亚迪
2023-10-24 15:53 中美关系 -
侯友宜松口称接受“柯侯配”,柯文哲:像逼婚
2023-10-24 15:53 台湾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