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鲁郑:欧美为何早早选择“与病毒共存”?
其次,欧美的经济结构很难支持“动态清零”。
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导致欧美普遍出现了去工业化,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占的比重高达70%以上。而第三产业主要依赖于人员的流动和接触,所以清零的代价相当高昂。像法国的第一大产业就是服务业,酒店、餐饮、商贸都因疫情受到重创。第一波疫情到来时,由于死亡率太高、医疗体系崩溃,欧美不得不进行封城,一旦疫情放缓就很快解封,原因就在这里。
有了疫苗之后,在其功效还没有得到验证之前,欧美就已经与病毒共存了。等到发现疫苗无法阻断病毒传播,欧美已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坚持。2021年年初法国新增确诊人数最高冲到日增五十万,马克龙仍然决定不封城,当时媒体称之为政治豪赌。其实那时的欧美除了赌运气,也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好在疫苗在减轻重症和死亡上还是有点效用的,欧美没有再出现医疗挤兑的情况,算是坚持下来了。
再次就是文化因素。
东西方传承不同的文明,其中有两个差异决定了各自应对疫情中的表现。
一是西方最高的价值是自由,而中国是责任。
法国的高危人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宁可自由地离开人世,也不希望被隔离在家;还说自己都这么大年纪了,什么都经历过了,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在法国才会出现这么一个可能很多中国人无法理解的现象:政府在全国派十万宪兵和警察执行封城令。
要知道虽然都是封城,欧美其实有很多例外:可以出去遛狗、健身或购物。宪兵和警察要应对的是这些情况以外的违规群体。实际上,也有不计其数的民众被罚款,其中荒唐事难以尽述。比如,尽管当时各国边境都封锁了,仍有民众能神奇地穿越层层封锁线到西班牙去度假。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要想继续运作,一是要有国家机器,一是要获得多数人的认同。虽然封城非常必要,但因为大多数民众并不认同,所以法国只能派出庞大的警察和宪兵去执行。这也是清零措施不可持续的文化原因。
哈耶克曾指出:“一个人若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有什么理由要求个人的自由。”而现实和理论迥然不同,欧美民众要的是自由,但不是与责任相连的自由。2020至2021年,欧洲各国曾实行宵禁,试图减少晚上人员的流动。结果本来聚会23点结束后各自回家的青年人,改为通宵聚会,早上宵禁到点再回家!
而在中国,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他人负责。所以西方非常感叹也难以理解中国民众高度的自觉配合。一个与此相关的、和西方非常不同的现象,就是即使政府已经不要求戴口罩,但民众依然自觉戴上。
现在法国已经是第九波疫情了,每次疫情来临时,政府都会建议民众在乘公共交通时戴口罩,但几乎无人听从。这背后就是价值理念的差异。我今年10月曾去欧洲另一个国家旅游,在乘坐观光巴士时,竟被工作人员两次强硬地要求摘下口罩!
法广报道截图
二是东方有储蓄习惯,欧美要么花光今天的钱,要么透支明天的钱。结果暴发疫情后,和民众一样透支的政府不得不举债发钱给大家,否则民众生活真的太难了。封城对于欧美政府来说,不仅仅是经济活动停止,还不得不背负维持民众活下去的成本,这当然是它们无法承受的。
现在欧美各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没有不超过欧盟60%警戒线的,美国、法国、西班牙等都超过100%,意大利甚至超过150%。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基于美元霸权敢不断暴力加息,欧洲不敢的原因,那些高负债国家根本承受不了。
结语
总体来讲,面对新冠病毒,东西方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是由制度、经济结构和文化决定的。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无论是生命还是经济代价,欧美都远远高于中国。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这种模式能否维持下去,还取决于民众能否持续不断地打疫苗,否则欧美将再次面临医疗被击穿的困境。然而,现实却是民众已经厌倦了无休止地打疫苗,到目前仅有3500万人也就是人口的十分之一打了最新的改良疫苗。
中国是一个讲究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的国家。在病毒死亡率高、暂未有疫苗的时候,我们依靠严格的措施打赢了这一阶段的战争;等到有了疫苗,中国也希望能尽快恢复正常,但在疫苗没有得到验证之前,中国选择保持谨慎;后来莽撞的西方通过实践告诉我们,疫苗不能阻断感染,但能减少重症和死亡,于是中国在坚持“动态清零”方针的基础上优化防疫政策,最新代表就是二十条。我相信中国最终会走出一条能平衡经济发展、生命健康和生活便利的防疫之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外交部:若蒙方提出请求,中方会依法依规提供必要协助
2022-12-07 07:15 -
阿根廷副总统因贪腐被判6年监禁,终身不得担任公职
2022-12-07 07:00 -
俄方称:两天内已三起
2022-12-06 23:10 乌克兰之殇 -
外媒炒作这一幕,克宫:想多了
2022-12-06 22:19 -
推特删帖压拜登丑闻合适吗?她转移话题…
2022-12-06 21:03 美国政治 -
美国大导在线无语:我们说这话就太荒谬了!
2022-12-06 20:02 -
-
蒙古国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者试图冲击国家宫
2022-12-06 16:25 -
邀非洲国家领导人来美参会,拜登将“有意不提中国”
2022-12-06 16:09 中美关系 -
美国正考虑对中国钢铁行业加征额外关税?外交部回应
2022-12-06 16:03 -
“如果共和党不阻止特朗普,我考虑参选总统挑战他”
2022-12-06 16:02 美国政治 -
朔尔茨撰文称中国崛起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中方回应
2022-12-06 15:55 中国外交 -
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开建,中国参与设计建造
2022-12-06 15:10 天文 -
“我被暗杀的风险很大,绝对不会坐任何敞篷车招摇过市”
2022-12-06 13:30 -
朔尔茨:不要因为中国崛起就对其孤立,世界并非注定分裂
2022-12-06 10:38 德意志 -
德国这一“防务政策重大改变”,悬了
2022-12-06 10:15 德意志 -
普京视察克里米亚大桥,亲自驾车驶过修复路段
2022-12-06 08:01 俄罗斯之声 -
法国财长: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最好的回应是拥有欧洲版本
2022-12-06 07:44 欧洲乱局 -
美国新增感染38172例、死亡158例
2022-12-06 07:03 美国一梦 -
特斯拉回应上海工厂计划减产传闻:不实消息
2022-12-06 06:56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马斯克:中国发电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国却躺平了… 评论 38“特朗普将‘抵制’南非主办的G20峰会” 评论 160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116“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66“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马斯克:中国发电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国却躺平了…
-
印媒还在“赢赢赢”,《纽约时报》忍不住了
-
特朗普:教皇的兄弟是MAGA大粉
-
美军高官:中国都有这能力了,让我抓狂
-
“特朗普将‘抵制’南非主办的G20峰会”
-
黄仁勋:美国管制对华出口,失败
-
梅德韦杰夫督促乌克兰抓住“最后机会”
-
马斯克将大幅削减政治支出,“死守”特斯拉
-
特朗普说霉霉不HOT了是什么意思?白宫回应
-
鲁比奥急了:美国没有退出世界,也不会被中国取代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
为对抗中俄,特朗普砸1750亿美元打造“金穹”
-
“俄方将向中国通报谈判的所有细节”
-
光天化日下,墨西哥首都市长秘书与顾问被枪杀
-
法德喊话欧盟:赶紧取消,不然输给中美
-
日本农相辞职,此前称“从未买过大米,我家大米多到可以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