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鲁郑:欧美为何早早选择“与病毒共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近日中国国内多地优化细化疫情精准防控举措,引来国内外舆论关注。
在众多讨论中,有点误解需要澄清:虽然要求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乘坐公共交通、出入一些公共场所也不再查验核酸阴性结果,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将如欧美那般完全放开,而是在贯彻“动态清零”方针的基础上要求防疫更精准。
不同模式,不同结果
回顾近三年来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防疫,会看到不同的模式产生不同的结果。最显著的区别无疑是感染、死亡人数的悬殊。
就感染人数来看,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病毒与免疫部门主任奥利维耶·施瓦茨(Olivier Schwartz)刚刚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超过80%的人感染过奥密克戎,在美国,这一数据超过90%;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7.5%,因此可以推测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
医务人员在做核酸采样(资料图/新华社)
若看因疫情死亡人数,三年来,中国有5000多人死于新冠,而美国的这一数据已超过110万,欧洲更是超过200万。按BBC的计算,“这相当于中国每100万人当中有3例新冠病毒致死病例,相比之下美国每100万人有3000宗死亡,英国则是每100万人有2400宗。”
在其他层面,比如经济上,中国的表现无疑也是优于欧美。2020年中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更是把欧美远远甩到身后。2022年虽然全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前三个季度,中国同比增长3%,欧元区为2.1%,欧盟2.4%,美国也为2.4%。
需要指出的是,欧盟第三季度物价指数超过11%,美国达到7.7%,中国第三季度则为2.8%。另外美国前两个季度环比为负增长,陷入技术性衰退,第三季度重获增长是因为:欧洲无法再从俄罗斯购买石油而不得不转向美国。靠石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相当罕见的现象,此前美国经济增长一向依赖个人消费。
还有一个严重的后果不得不说:与病毒共存,为病毒的变异创造了条件。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几乎所有变异病毒都是出自与病毒共存的国家,并席卷全球。这导致自然免疫和疫苗效果下降,也是全球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主要原因。
显然,无论是保护民众生命健康、维护经济增长还是避免病毒变异,中国的防疫模式都明显优于欧美。
欧美何以只能“与病毒共存”
欧洲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地方,美国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大量的高危人群(如肥胖、吸毒及各种基础病)。何以发达的欧美不效仿中国的模式?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注重价值观的群体认为自由高于生命,注重经济的群体认为财富高于伤亡。就笔者在法国多年的生活经验及观察来看,其实也不复杂:欧美没有这个能力。
不仅是面对新冠疫情,长期以来,只要是突发事件,欧美的应对往往多是灾难性的。比如今年全球气候异常,高温席卷北半球。结果迄今为止各国向世卫提交的数据显示,欧洲至少有15000人死于高温——这相当于中国在同一时期死亡4.5万人。据法国公共卫生局的公报,6月1日至9月15日,法国本土录得10420例超额死亡。法国公共卫生局强调,超额死亡不能仅仅归因于高温,新冠感染可能增加了一些人对高温的脆弱性,而高温也可能使一些新冠患者的病情恶化。
法国消防员正在灭火(图/路透社)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政府除了提供资金供民众打疫苗、给危重病人进行治疗----这主要是医疗部门的工作——就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尽管有的政府仍会要求感染者自我隔离一周,却无人监督,全靠自觉。执行“动态清零”所需要的大规模的动员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强有力的组织能力,都是欧美无法企及的。
欧美没有能力只是表象,背后有更复杂的制度、经济和文化原因。
首先,欧美制度的合法性是程序,而不是结果或绩效;干得好坏会影响支持度,但不会影响合法性。所以欧美政客不在乎出问题,对解决问题没有太大的压力和动力。这也往往导致问题刚发生时不能及时解决,其后果要么是2008年金融危机,要么是新冠疫情。
具体说来,美国次贷问题早就出现,不少专家也早早提出警告,但美国政府不在乎,直到成为系统性危机。新冠疫情在中国大规模暴发后,欧美其实已经有了可借鉴的经验,但仍没做多少准备。法国当时的卫生部长比赞夫人在中国出现疫情时就向总统和总理发了警报,但无人在意,他们甚至还让比赞夫人辞职去竞选巴黎市长。
和这一点相关的就是,欧美都是大政府,但不是强政府。大政府是指政党和候选人为了胜选,不断加码许诺各种福利,福利也必然导致政府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而“不是强政府”,指政府受资本和大众影响甚至控制,其中资本可以提供选举资金,民众则是握有选票——面对疫情,资本反对封城,因为这会影响收益;民众反对封城,因为会影响自由和生计。
可以说,欧美之所以会出现300多万人死于新冠的悲剧,根源正是在其制度。美国政治学者福山试图把责任推到特朗普一人身上,不承认是制度的问题。可是特朗普上台就是这个制度的产物,怎么会和制度无关呢?更何况,欧洲没有特朗普,死亡不也是非常惨重?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外交部:若蒙方提出请求,中方会依法依规提供必要协助
2022-12-07 07:15 -
阿根廷副总统因贪腐被判6年监禁,终身不得担任公职
2022-12-07 07:00 -
俄方称:两天内已三起
2022-12-06 23:10 乌克兰之殇 -
外媒炒作这一幕,克宫:想多了
2022-12-06 22:19 -
推特删帖压拜登丑闻合适吗?她转移话题…
2022-12-06 21:03 美国政治 -
美国大导在线无语:我们说这话就太荒谬了!
2022-12-06 20:02 -
-
蒙古国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者试图冲击国家宫
2022-12-06 16:25 -
邀非洲国家领导人来美参会,拜登将“有意不提中国”
2022-12-06 16:09 中美关系 -
美国正考虑对中国钢铁行业加征额外关税?外交部回应
2022-12-06 16:03 -
“如果共和党不阻止特朗普,我考虑参选总统挑战他”
2022-12-06 16:02 美国政治 -
朔尔茨撰文称中国崛起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中方回应
2022-12-06 15:55 中国外交 -
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开建,中国参与设计建造
2022-12-06 15:10 天文 -
“我被暗杀的风险很大,绝对不会坐任何敞篷车招摇过市”
2022-12-06 13:30 -
朔尔茨:不要因为中国崛起就对其孤立,世界并非注定分裂
2022-12-06 10:38 德意志 -
德国这一“防务政策重大改变”,悬了
2022-12-06 10:15 德意志 -
普京视察克里米亚大桥,亲自驾车驶过修复路段
2022-12-06 08:01 俄罗斯之声 -
法国财长: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最好的回应是拥有欧洲版本
2022-12-06 07:44 欧洲乱局 -
美国新增感染38172例、死亡158例
2022-12-06 07:03 美国一梦 -
特斯拉回应上海工厂计划减产传闻:不实消息
2022-12-06 06:56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152“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评论 337“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评论 140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评论 70印度人把抵制矛头对准了这两国 评论 264最新闻 Hot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谋落网,部分赎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厦”
-
“我来到这里工作,因为中国是支持环保的超级大国”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让特朗普丢脸”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
英国也盯上了...
-
美国发生火车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踪
-
“苹果给了印度希望,结果中美谈成了……”
-
“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
议会选举落幕总理小胜,极右翼抬头:葡萄牙两党制结束了
-
拜登还能活多久?美专家预测
-
“飞车党”紧追小女孩将其吓哭?当地警方通报:两名初中生认错道歉
-
数学家赢下罗马尼亚大选,曾两次获得国际奥数满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