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认为2025年理想的经济增速应高于5%?”
增速目标是个政策导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我们不可控制的因素。现在已经进入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其实少一点、多一点,都不是事儿,关键要回到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上来看问题。[全文]
-
关于货币政策:下一步到底谁来扩表?
现在市场关心的问题是人民银行买卖国债是不是所谓的量化宽松操作。我的看法是,这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机制。[全文]
-
什么样的政策能让经济复苏“可持续”?
按照世界各国平均规律来看,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至少应该比当前的水平高出十几个百分点。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消费提升的潜力巨大。[全文]
-
疫情是短期冲击,不会改变经济增长趋势
短期采取严格防控措施非常必要,可以说不存在控制疫情和经济冲击之间的取舍。就宏观政策而言,更多应该是针对性扶持,帮助受影响严重的行业、地区和群体,而不是大水漫灌式,即应注重结构,而不是总量。[全文]
-
潜在增长率是GDP增速的重要指标吗?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性放缓,中国也不例外,在2019年底更是引发2020年要不要、能不能保“6”的争论。有两个因素特别受到关注,一是中美贸易摩擦、二是信用紧缩压力尤其是包商银行事件的影响。人们讨论的也不仅是总需求三驾马车,更有经济潜在增长率以及中长期结构与改革问题。[全文]
-
数字经济时代,还要争论“保6”吗
GDP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就当前来讲,争论GDP增长是否应该“保6”意义不大,数字经济时代传统GDP的重要性下降,我们更应该关注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研发投入等直接反映民生和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全文]
-
Libra想比肩微信支付宝,有这个能力吗?
Libra计划公布后,很多人想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者有相似的地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高了支付效率,便利了消费者,可以说Facebook设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板。但Libra似乎野心更大,Libra依附于一篮子货币,一旦成功将是一个新的全球性货币。[全文]
-
现在和十年前的外部冲击相比,有一个差别值得关注
2008-2009年经常项目顺差对GDP比例近10%,扩大内需空间很大,但目前这一比例很小。在出口受打压下,仅靠扩大内需稳增长,很快会造成经常项目逆差。因此不能完全靠财政扩张。汇率调整作为加征关税的结果,不应阻拦,要增加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让市场发挥作用。[全文]
-
脸书也想发行虚拟币,现代货币体系究竟哪里出问题了
要理解数字货币的作用,首要问题是理解货币。经济学有两大学派,商品货币论和国家货币论。我认同后者的逻辑,所以我不认为比特币是货币。最近国际上又有稳定币的概念,比如脸书的想法,但现在还没看到稳定币的落实机制,怎么维护和法定货币的持续等值?[全文]
-
金融总量巨大,供给侧改革怎么动才能“普惠”?
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间接融资占比高、直接融资占比低,资本市场对实体部门投融资发挥的作用小;二是间接融资过多依赖房地产抵押品和政府信任的担保,融资更多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企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全文]
-
特朗普放松监管 会带来更大金融危机
过去100多年是从自由市场到政府管制不断循环的过程,1980年代至2008年是自由市场泛滥,同时金融危机酝酿至爆发的年代,而现在正重新回归凯恩斯的政府管制时代。以此看特朗普提出的放松金融监管,完全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