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晖:中国考古发现如何延伸到世界文明中去?聚影杯告诉我们……
最后更新: 2022-06-10 08:44:17海什木成就的文明前提
对黄金时代巨匠们在光学领域的成就,一如在其他领域一样,西方学者强调其与希腊文明的紧密关系。像哈利利在思考海什木时,也只知道强调古希腊人的重要性:
然而,对光的属性的研究,特别是反射光学(镜子发出的反光),折射光学(光通过镜片的折射),要一直上溯到希腊人。
那当然是事实。但是,中日考古出土或传世的萨珊聚影器,展示了同样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西亚地区,以波斯文明为主,在公元后的几个世纪里,玻璃制造业对透明凹透镜进行了多么精心的探索,在制作与利用上多么熟练。
这,才真正解释了随后的黄金时代何以有光学成就的爆发。
中东地区的造型精致、质地透明的玻璃器,本身就会形成各种光学现象,包括在空无一物、加入部分液体、灌满时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及,倒入的液体颜色不同,玻璃器映出的亮光也不同,让那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浸淫在相关的视觉经验里。
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入藏法门寺地宫的大食蓝玻璃盘
尤其突出的是,波斯人研究出带有正圆形凹透镜、蜂巢式凹透镜的聚影器,为了形成相应的工艺,人与学者们需要不断探索光学的规律,也探索制造光学仪器的规律。
因此,当黄金时代的大师们登上历史舞台时,他们所身处的文化环境已经进行了充足的经验积累,他们的生活中充盈着由玻璃器以及其他材料制造的光影现象,敦促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总结规律,展开推理。西亚或说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的技术与知识成果,则让他们有了进行实证的手段。
中东科学家们通过实证的方式研究光的折射、反射等规律,是因为在他们的时代,玻璃凹透镜与凸透镜都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更进一步的,凹透镜还结合在玻璃器上,产生了比单件凹透镜更为复杂的视觉效果。
韩昇先生指出,正仓院的白琉璃碗“碗里盛水之后,由于折射,会呈现彩虹一般的景观”,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何以海什木会对光线散射成多色光进行研究,因为他在生活中可以看到人为形成的类似现象,也能拥有或者制造进行研究的工具。
实际上,玻璃容器确实是海什木进行光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篇由四位突尼斯作者(分别就职于突尼斯与加拿大的大学)联合撰写的论文《光学学习入门:以萨赫勒、海什木以及扬的著作为经典范例》介绍海什木的研究成果,包括:
光的色散:是他最早进行了将光分散成组合光的实验……把一只只装满水的玻璃球暴露在阳光下,他发现,是折射形成了彩虹,而非如亚里士多德宣称的,成因来自阳光对雨滴的反射。海什木操作了历史上第一次展示如何解析光的实验,把白光分散成它的组合彩光。他凑近观察阳光穿过盛满水的玻璃球,看到每一束光线都以可测量的角度发生折射。他意识到,在所获得的多彩光芒中,每一条光带都以不同的角度折射,而每一种颜色永远都是依照同一个角度呈现。海什木证明,棱镜通过把不同强度的光线加以折射,而让彩光呈现,由此而制造出我们如今都已熟知的光谱。
折射:除了研究反射之外,他也研究折射,该现象是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穿入另外一种介质,例如由空气射入水中,会发生偏向。如此的情况让一件物体看起来所处的位置偏离于它真实所在之处,他因此而成为第一位测试折射的特性的科学家,尽管在今天该现象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他证明,当一束光线垂直地穿过空气与水的界面,它不会发生偏向,并且,即使光穿过的介质不止两个,而是多个,也是如此。海什木对镜片如何起作用的解释帮助他发明眼镜。他主张,是折射导致了放大现象,即光线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产生偏向,而不是人们更早的想法,以为放大现象是发生在玻璃的内部。他把玻璃的曲率与折射联系到一起。于是,人们认为,是他发现,放大效果发生在光学器物的表面,而非其内部。
上面的介绍展示出,澄澈透明的玻璃容器对海什木的实验是多么重要,他恰恰是利用灌水的玻璃器对着阳光进行实验,包括把灌水玻璃器变成棱镜。
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入藏法门寺地宫的大食玻璃盘
尤其该重视的是“把玻璃的曲率与折射联系到一起”。须知,在海什木出生之前的几个世纪里,波斯玻璃匠人要制作映影均匀的聚影器,必须在实践中反复研究玻璃的曲率与折射的关系,而且实际上对相关规律掌握得很是娴熟。
标签 中国考古-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里嘉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乌克兰,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娅再一次被“绞杀”
2022-04-24 10:15 乌克兰之殇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
“美国应学学印度,因为印度支配了中国两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不平凡的扁担”
2021-09-28 16:31 -
做学问?抱大腿?胡适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适立场不正,但学问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档案:苏联要求引渡731部队负责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战犯笔供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相关推荐 -
拿错剧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讲:美国不再说教了 评论 158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479“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139“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250“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104最新闻 Hot
-
“美国说了,不让泽连斯基参加”
-
印尼网友质疑采购“阵风”:希望买歼-10
-
破防了?印度对中国媒体下黑手
-
“他们给小男孩戴上手铐,开枪打死了他”
-
拿错剧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讲:美国不再说教了
-
日本搜肠刮肚想辙,就这?
-
特朗普“忽视”以色列?
-
俄乌就几点谈判都能吵起来
-
卢拉本打算顺路去莫斯科,劝普京亲自参加谈判
-
韩国人先愁上了:要是埃及掉头去买歼-10了,咋办?
-
伊朗官员:准备用永不制造核武,换取美解除经济制裁
-
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
被中方严重关切,英方忙解释:没有
-
当真?默茨打算对中国硬气一把…
-
“我都惊了,西方车企在中国这是要全军覆没啊…”
-
卡塔尔首相回应送飞机:要不合法,就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