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中国经济能否维持快速增长,实现知识分子和李约瑟关心的中国复兴?
为何中国在1978年之前发展缓慢
在1978年之前,后来者优势已经存在百年之久。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这种差距就一直存在并逐渐增大。在18世纪初,中国的GDP仍占世界GDP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到1949年,这个比例跌至4.2%,意味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大,到1978年时也只有4.9%。后来者优势应该一直存在,但为什么中国在1978年之前没能从中获利?我的答案也很简单,那是因为中国主动放弃了这种优势。
自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旋律。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取得政治独立。当时的民族抱负是尽快追赶发达国家。中国政府当时的策略是“超英赶美”。这种发展导向意味着中国想要立即建设英国、美国当时拥有的那种先进的资本密集型大产业。但是,这些先进的产业都有专利保护,想要引进必须得付出高额的专利费。实际上,因为那些产业与国防安全有关,即使想支付专利费,发达国家也不会给。所以中国想要发展这样的产业,就必须自己发明,因而放弃了后来者优势。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贫穷的、资本极端短缺的农业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没有比较优势。资本密集型产业最重要的成本是资本,在资本短缺的中国,投资成本会比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高出很多,这些产业内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因此在发展中国家无法靠市场的力量自发发展起来,政府需要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并且靠对市场的干预和扭曲给予各种保护补贴才能把这样的产业建立起来。然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扭曲必然导致各种资源的错误配置,所以,即使这种发展方式让中国能够在20世纪60年代试爆原子弹、70年代发射人造卫星,中国整体的发展效率依然很低。1949年到1978年,中国经济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仅仅从4.2%增长到4.9%。
1978年,中国改变了发展策略,开始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形成了竞争优势,占领了国内国际市场,积累了资本,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在产业和技术升级中利用了后来者优势,因此,经济才迅速发展起来。
深圳特区40年GDP数据变化 图自港媒
为何其他转型中国家出现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
但是,这个分析又引出了另一个难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都遵循了斯大林主义资本密集型发展模式。非社会主义阵营,比如拉美、南亚和非洲国家也都在它们的第一代政治领导人的带领下,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也都有着将本国塑造为现代化、工业化高收入国家的梦想。所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论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都采用政府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的方式,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它们同样没能利用后来者优势,也因为低效的政府干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
在八九十年代,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它们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盛行的英国撒切尔主义、美国里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影响。那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差的原因是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它们没有高收入国家所具备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受保护的产权。所以,为建设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提升经济表现,当时提出的建议是采取激进的“休克疗法”,同时推行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财政稳定化来取消政府对市场的各种干预扭曲,以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很多国家遵循这种转型策略,但造成的结果却是经济发展的崩溃、停滞和频繁的危机。
发展中国家在八九十年代的经济表现比六七十年代更为糟糕,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更低,危机的发生频率也变得更高。所以,一些经济学家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称为发展中国家“迷失的二十年”。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因为新自由主义没有认识到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扭曲,是为了保护资本密集型产业内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如果把所有的保护补贴取消,这些企业无法存活,只能破产。如果政府听任企业破产,就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和不稳定的社会与政治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发展经济?而且,有些资本密集型的先进产业与军事和国防息息相关,即使在企业私有化以后,为了国防安全,例如当今的俄罗斯,政府也不会允许此类企业破产。所以,私有化之后,政府会继续保护补贴这些企业。当这些企业归国家所有时,企业管理人是政府雇员,他们会对政府说:“没有保护补贴,我们活不了。”有了政府的保护补贴之后,如果把钱放到自己的口袋里,那就成了贪污犯罪,顶多只能小打小闹偷偷摸摸做。在企业私有化之后,他们会更有动机向政府要保护补贴,他们从政府那里拿的补贴越多,把钱放进自己的口袋就越成了合法的、天经地义的事。为了获得补贴,他们会游说政府官员:“你们给我的补贴,并不是你们自己的钱,这是国家的钱,为何不多给我一些,我们二一添作五,我在瑞士给你设个账户,把钱分给你?”这就是发生在俄罗斯和很多东欧国家的情况,寻租腐败的现象比转型前严重,生产效率比转型前低。新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带来的结果却是经济的崩溃、停滞、危机不断。
苏联解体后,1992年俄罗斯人民排队买面包
那么,中国是如何在转型期维持了稳定并取得了快速增长?中国采用了不同的转型策略:双轨制渐进式转型。中国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给传统的资本密集型重点工业中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提供转型期保护补贴,并放开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准入。起初,中国的基础建设十分落后,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十分重要。可是,要同时在全国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设立经济特区、工业园区,在这些区域内把基础设施建设好。一开始,中国存在大量的扭曲,营商环境十分糟糕,政府就在经济特区、工业园区里推行一站式服务。如果看世界银行的营商指标,中国营商环境在世界上的排名靠后,但是,对在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内投资、经营的企业而言,中国的营商环境则在世界排名中位于前列。在这种渐进的双轨制改革下,中国维持了稳定,并有效利用了后来者优势,取得了强劲的经济发展。这就是不同的转型策略带来的不同转型表现。
现在我想说的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上的主流观点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就必须采用“休克疗法”,并且认为双轨制是最糟糕的转型方式。事后看来,原来被认为最好的方式成为最差的方式,最差的方式却成为最佳的方式。
- 原标题: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的复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商务部:收储3万吨猪肉,布局存储在12个省份
2021-10-11 17:01 聚焦三农 -
父子争斗剧发酵,深交所发函六问双汇
2021-10-11 15:38 大公司 -
易纲:积极应对算法歧视等新型垄断问题
2021-10-10 08:54 大公司 -
国产CPU飞腾增资:阿里百度入局
2021-10-09 16:55 上市公司 -
理想ONE将暂时减装2颗雷达,链子掉在马来西亚
2021-10-09 16:28 上市公司 -
台积电拟斥资460亿在日建厂,日本政府补贴一半
2021-10-09 12:19 日本 -
棉花期货价格创近8年新高,国家队出手
2021-10-08 22:00 金融圈 -
京东方预计前三季净利润约200亿,暴增7倍
2021-10-08 11:36 -
难抗百亿亏损!华人置业提议私有化退市,今日暴涨超30%
2021-10-07 16:43 大公司 -
如何避免国潮只是一波潮?中国品牌精品化已迫在眉睫
2021-10-07 08:41 中国品牌日 -
独家版权时代落幕,字节跳动豪掷10亿的音乐梦有戏么?
2021-10-02 15:15 大公司 -
9月制造业PMI为49.6%,年内首次低于临界点
2021-09-30 09:59 中国经济 -
加价1.28亿元击败赣锋锂业,宁德时代拿下加拿大锂业公司
2021-09-29 22:18 上市公司 -
越南3季度GDP萎缩6.17%,20年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2021-09-29 17:31 -
中国企业怎么在数据上抗衡特斯拉
2021-09-29 12:08 汽车工业 -
媒体:个别房企和城市出现新问题,不应成为放松调控的理由
2021-09-29 10:52 中国房市 -
恒大要出售盛京银行近100亿元股权,沈阳国资接手
2021-09-29 10:41 大公司 -
广西一企业称其发电技术突破能量守恒定律:不需要任何原料
2021-09-29 10:36 -
任正非:要招会使“洋枪洋炮”的“高鼻子”
2021-09-29 10:05 华为 -
涉嫌偷税漏税,两名带货主播被立案调查
2021-09-29 09:19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13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05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2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8“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