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中国经济能否维持快速增长,实现知识分子和李约瑟关心的中国复兴?
【导读】 本文根据作者2017年10月27日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院第二届李约瑟年度纪念讲座上的演讲整理,王飘怡初译,首发于财新网。文章已收入《论中国经济:挑战、底线、后劲》一书,近期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文/ 林毅夫】
李约瑟是我敬佩的学者,“李约瑟之谜:为何在前现代社会,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成就领先于世界,在现代社会却如此落后”由他提出,也是他一生的研究重点。他提出这个谜题的主要目的是想探讨中国是否有复兴的可能。这个谜题自我年轻时就一直萦绕于我的内心,我将从2009年在世界银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时开始倡导的发展经济学的第三版——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视角来分析和解答这一个谜题。
根据李约瑟翔实的文献研究,中国在近现代之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是在18世纪下半叶英国爆发工业革命之后,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
经济基础是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根据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在19世纪20年代,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在那之后急遽下降。在1949年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时,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只剩4.2%。到1978年,当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其经济规模只回升到4.9%。
李约瑟
据马克斯·韦伯的研究,在13-14世纪时中国已处在工业革命爆发的边缘。有些学者研究发现,宋朝的科技和纺织业发展水平与英国在18世纪爆发工业革命前夕的水平不相上下。但是,中国并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并在近代竞争中兵败如山倒。对此,李约瑟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在近现代之前能大幅领先其他文明,却无法在近现代维持它的领先地位?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我们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判断。
这个问题是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那时他不能预想到在70年代末以后的40年,中国会焕发出一派全新的气象。自1978年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到2016年为止,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从占世界GDP的4.9%恢复到18.6%。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在这里,我想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起源于中国?这是中国在与西方竞争中败北的起点。
第二,为什么中国在1978年之后能如此蓬勃地发展?
第三,为何中国在1978年之前不能有同等程度的经济表现?
第四,在这段时间,其他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尝试从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它们的经济却出现了崩溃、停滞、危机不断,中国则保持了稳定和强劲的增长。为什么同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同国家的经济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第五,就像每枚硬币都有两面,每件事情也都有两面性。中国为快速的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第六,中国在未来是否还有可能维持快速增长,实现中国知识分子和李约瑟共同关心的中国的复兴?
最后这个问题对世界经济也至关重要,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目前世界经济尚未从2008年的危机中完全恢复,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有力的增长,这对世界来说是件好事。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慢,世界经济将会失去增长的动力引擎,这将不仅仅对国,对全世界来说,也都是个挑战。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
我们先要了解“工业革命”的含义。对很多人来说,工业革命意味着蒸汽机的应用、纺织工业的机械化与钢铁使用的普遍化。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定义。因为如果一个经济体只有这三样创新,它只会经历一次大幅度的生产率提高,却不会有持续的经济发展。
我们知道,在18世纪之前,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仅为0.05%。这意味着要用1400年,才能使人均收入翻倍。当然,世界其他地区情况相似,18世纪之后,国民年收入增长率提高了近20倍,从0.05%提高到1%,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所花费的时间也从1400年减少到70年。在西方,从19世纪中叶至今,国民平均收入增长率再度翻倍至2%。收入翻倍的时间也从70年减少至35年。这种加速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因为那三样新技术的运用,而是因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带来的经济增长一日千里。为什么突然之间,科技创新率提高,产业升级速度加快?我认为,技术创新的速度和产业升级速度的提高才是工业革命的本质和更重要的内涵。
为什么西方的经济增长突然加速了?我认为是技术创新范式的改变。工业革命之前,所有社会或文明中的技术创新来自农民或手工艺者的经验。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之后,技术创新主要来自实验室里的研究和实验。19世纪之后,技术创新来自实验,更来自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验。这种范式的转变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18世纪以前,技术创新以经验为基础,中国具有优势。中国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都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因此,中国能供养庞大的人口。庞大的人口也意味着比起其他国家,中国有更多的农民和手工艺者来积累经验,促进中国社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中国,古埃及和古印度等古文明国家都出现在大河流域土壤肥沃的地区。我想这是中国在过去能如此先进的原因。但是,当技术创新普遍采用实验的方法得到后,庞大人口失去其优势。因为在实验室里,一个科学家能在一年中做成百上千次试验,而这原本可能需要农民或手工艺者穷其一生去完成。但是,技术创新革命是另一场革命的结果:15—16世纪的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使人能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当通过实验来发明新技术时,过一段时间很有可能会遇到瓶颈。科学革命的一项贡献是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取更多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帮助人们克服在技术创新上的瓶颈,使新技术的发明可以再度源源不断地涌现。这种以科学为基础,进行技术创新实验的新方式正是科学革命的结果。所以,如果想回答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起源于中国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解答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发生于中国。
- 原标题: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的复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商务部:收储3万吨猪肉,布局存储在12个省份
2021-10-11 17:01 聚焦三农 -
父子争斗剧发酵,深交所发函六问双汇
2021-10-11 15:38 大公司 -
易纲:积极应对算法歧视等新型垄断问题
2021-10-10 08:54 大公司 -
国产CPU飞腾增资:阿里百度入局
2021-10-09 16:55 上市公司 -
理想ONE将暂时减装2颗雷达,链子掉在马来西亚
2021-10-09 16:28 上市公司 -
台积电拟斥资460亿在日建厂,日本政府补贴一半
2021-10-09 12:19 日本 -
棉花期货价格创近8年新高,国家队出手
2021-10-08 22:00 金融圈 -
京东方预计前三季净利润约200亿,暴增7倍
2021-10-08 11:36 -
难抗百亿亏损!华人置业提议私有化退市,今日暴涨超30%
2021-10-07 16:43 大公司 -
如何避免国潮只是一波潮?中国品牌精品化已迫在眉睫
2021-10-07 08:41 中国品牌日 -
独家版权时代落幕,字节跳动豪掷10亿的音乐梦有戏么?
2021-10-02 15:15 大公司 -
9月制造业PMI为49.6%,年内首次低于临界点
2021-09-30 09:59 中国经济 -
加价1.28亿元击败赣锋锂业,宁德时代拿下加拿大锂业公司
2021-09-29 22:18 上市公司 -
越南3季度GDP萎缩6.17%,20年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2021-09-29 17:31 -
中国企业怎么在数据上抗衡特斯拉
2021-09-29 12:08 汽车工业 -
媒体:个别房企和城市出现新问题,不应成为放松调控的理由
2021-09-29 10:52 中国房市 -
恒大要出售盛京银行近100亿元股权,沈阳国资接手
2021-09-29 10:41 大公司 -
广西一企业称其发电技术突破能量守恒定律:不需要任何原料
2021-09-29 10:36 -
任正非:要招会使“洋枪洋炮”的“高鼻子”
2021-09-29 10:05 华为 -
涉嫌偷税漏税,两名带货主播被立案调查
2021-09-29 09:19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