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小学语文课本西化的严重质疑,郁愤之外如何做的更好
关键字: 教材人教版语文课本种族主义逆向种族主义丑化中国人你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红人的眼睛只要一看见你们的城市就觉疼痛。白人的城里没有安静,没地方可以听到春天里树叶摊开的声音,听不见昆虫振翅作乐的声音。城市的噪音羞辱我们的双耳。晚间,听不到池塘边青蛙在争论,听不见夜鸟的哀鸣。这种生活,算是活着?
红人珍爱大气:人、兽、树木都有权分享空气,靠它呼吸。白人,似从不注意人要靠空气才能存活,像坐死多日的人,已不能辨别恶臭。若卖地给你,务请牢记,我们珍爱大气,空气养着所有的生命,它的灵力,人人有份。
白人终将随风消失,说不定比其他种族失落的更快,若污秽了你的床铺,你必然会在自己的污秽中窒息。】
其实,做这样的改编,最令人发指的,是强行用印第安人自己的口去美化白人、洗脱白人的种族屠杀罪和环境破坏罪。我不知道,今天的美国教材,是否还敢做出如此肆意践踏印第安人历史、强奸印第安人感情的事情来。
没关系,大洋彼岸做到了。
三、在体现“智慧”方面,外国形象对中国形象进行无情碾压
再分析9个单元的智慧教育,识字阶段(一年级)以外,有8个单元涉及“智慧”主题,其中精读课文中,歌颂外国智慧的有10篇,歌颂中国智慧的有4篇,贬低中国智慧的有3篇。
“智慧”、“思想方法”、“观察发现”、“怎样看世界”等主题,与品质教育一样,是人教版小学教材的重点。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除了在“识字”阶段(一年级下册)的智慧主题单元中、中国形象全面胜出以外,其他从二到六年级的所有智慧主题单元中,中国形象的智商均处于被全面碾压的状态。
1、中国人的智慧形象:放在识字课中
根据人教版的设定,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笔者分析了所有有关“智慧”主题的单元,中国形象唯一一次胜出,被安排在了一年级下册5单元,在这个单元中,没有外国形象,有两篇中国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主角就是司马光和曹冲。
有些人据此津津乐道,为人教版洗地。稍微做一下调查便知,这地实在难洗啊。一年级下册,重点是“识字”,不是阅读理解。所以,老师教学这两课的重点,不是让同学们理解体会古人的智慧,而是让同学们认得“司”、“假”、“缸”、“别”、“慌”等字。
2、为了记住“智慧”外国人的名字,强行植入识字
二年级下册4单元,是一组以智慧为主题的单元。精读课文中,两篇赞美外国人,一篇赞美中国人。
第一篇,13课,《动手做做看》,赞美的是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和外国小孩伊琳娜。
事实上,这里所谓的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学界从来都是译作“朗之万”,而课本之所以改成“朗志万”,是为了让中国小孩识字。更夸张的是,通过“朗志万”这个外国名字,中国小学生必须要会认和写“朗”与“志”两个字。整整两个字。
此刻,我已经听到小学生在组词:
朗,朗志万的朗
志,朗志万的志
……
随后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赞美的也是英国发明家阿切尔。阿切尔的名字和他的国家他的城市,都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尔,阿切尔的尔
英,英国的英
伦,伦敦的伦
敦,伦敦的敦
好吧,后面这三个地名好像靠谱一点,然而也全部脱去了汉字本意,抽离了汉字的中华文化根基。
明眼人都知道,一个人长期侵染在某种文字的表达方式之中,他的志趣、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也很可能受到其影响。
一个长期阅读学术论文,尤其是翻译的国外论文,其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写作方式很可能受到这种翻译文体的影响。这在目前国内的学术界、理论界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作者是中国人,但是写作的词汇、句式却全是翻译体,思想也是翻译体,晦涩难读。
一个长期阅读国外翻译小说的青年作家,他对文艺的理解、他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也很可能深受翻译小说的影响。举个例子,年轻时候的余华,其小说风格就深受胡安·鲁尔福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很深。他的许多句子、语调和胡安·鲁尔福颇为相似!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余华身上,上世纪90年代成名的许多作家身上都存在这种影子。那时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流行的时候。
所以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了认字,难道非得选择外国的词汇和名字吗?为什么差不多一半比例的课文都是外国人、外国故事呢?又不是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干嘛要这么多外国人呢?小学生连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好,连中国名字还叫不上多少个,连中国的省份还不知道几个,却为什么要学那么多的洋名字、洋词汇?难道是要让外国的名字、词汇更顺口,在牙牙学语时候就感到无比亲切吗?的确,牙牙学语时候的记忆一定是最亲切的,也是最持久的。这时候最方便培养崇洋媚外的情结!
3、愚蠢的中国古人
树立反面教材,进行反面教育,其实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毛主席就反复强调反面教员的重要性。不同的是,毛主席喜欢拿国民党做反面教员,而人教版编写组喜欢拿中国人充当反面教员。
从第一节我们可以知道,聪明的中国古人,被放到识字阶段去了。而剩下的中国古人,就有点蠢了。
二年级上册4单元,智慧主题,5篇文章,凡是动物都是聪明的,唯一一篇中国古人是愚蠢的,即《我要的是葫芦》。
二年级下册7单元,智慧主题,两则寓言介绍中国古人,分别是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三年级下册9单元,智慧主题,两则寓言介绍中国古人,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我们来欣赏一下愚蠢的中国古人:
我要的是葫芦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而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韩非子《矛与盾》,被改写成一篇外国文章《矛和盾的合集》,而这篇文章,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7单元,这个单元正好也是关于“智慧”主题。教材编写组似乎对歌颂中国古人的辩证思维十分不感冒。于是,《矛和盾的合集》歌颂了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从古人到今人,都很聪明智慧,值得学习。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矛和盾的合集》一文所在单元虽然是关于“智慧”的,却没有一篇中国形象的文章。其中,26课,《科利亚的木匣》,赞美了科利亚的思考“层次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富有逻辑性,令人信服”(教师用书语)。27课《陶罐和铁罐》、28课《狮子和鹿》,均是拟人化文章。
识字阶段(一年级)以外,真的没有对中国古人的赞美了吗?人教版还不至于做得如此决绝,保留了一点火种。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