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灿荣:应对特朗普对华关税战,要把中国周边打造成“稳定岛”
最后更新: 2025-04-14 11:29:16必须承认,中国周边环境在所有大国中是最为复杂和麻烦的。就邻国数量而言,中国陆地上有14个邻国,海上有8个邻国(其中朝鲜与越南既是陆上邻国又是海上邻国,合并后有20个邻国),远多于法德等欧洲主要大国乃至俄罗斯的周边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国家的人口也十分庞大:中国和印度均超过14亿人口,加上印尼、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家都是人口超过一亿乃至两亿的大国。从比例上看,中国及其周边总人口约占全球56%。
同时中国周边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大差异:既有如新加坡等人均GDP高达八九万美元的发达经济体,也有阿富汗等人均GDP仅四五百美元的国家。
周边国家政治体制也极为多样,事实上中国周边各国几乎包含了人类所有的政治体制。既有传统的君主制、典型的西方式政治模式,又有亚洲特色的新权威主义模式,以及中国和越南等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
甚至区域内人种、宗教也极为复杂:东亚主要为黄种人,俄罗斯、中亚以白种人为主,南亚甚至有黑种人混合,印尼及周边地区还存在大洋洲棕色人种;宗教方面更是涵盖了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犹太教、印度教、佛教、道教、萨满教等各种宗教。所以中国周边不仅有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还有“诸神之战”。所以中国大众必须清楚,中国周边不是一般的复杂,而是特别的复杂。
所以总体而言,中国的周边环境是所有大国中最复杂、最难以梳理的一个领域。但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整体外交表现已相当成功。这体现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是稳定的,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是相对稳定的。
即使当下中美关系进入对抗状态、大国关系陷入僵局,中国依然需要在保持自身稳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大投入,采用更卓越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周边外交政策,争取使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保持长期稳定与发展,实现更好的周边外交格局。
2023年,《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展望》文件正式发布,全面阐述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成果、政策理念和目标
观察者网:如今随着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对抗升级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升,以及未来俄美欧关系可能的变动,我们应如何在新阶段实现周边繁荣和地区稳定?结合此次会议精神,周边外交工作今后应在哪些层面继续发力?
金灿荣:整体而言,我们对周边问题处理得都还不错,但是依旧有一定不足,这个不足首先是受制于我们客观的发展水平。我们尚未完全实现现代化,我国人均GDP水平大约为1.3万美元,而美国则超过8万美元。虽然人类总体目标是迈向现代化,但中国目前仅处于初步成功阶段,尚未成为现代化标准的制定者。
从综合国力来看,我们的发展仍有局限,尤其在软实力方面更显不足。我们可以设想下,如果我国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再结合14亿人口的基数,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但现阶段我们还不行。如果把美国的现代化水平比作博士后层次,中国现在大致处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平。我国现代化水平和国力建设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另外。我们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局限。这在陆上和海上边界争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陆地边界方面,我国与不丹、印度等国家尚未完全划清;海上则有更多边界线纠纷,这些问题容易被域外势力用于分化和挑拨两国关系,这也与我国当前发展水平不足有关。
而且我国在周边外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仍未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区域内掌握相关国家语言、熟悉当地生活的人才十分稀缺,也影响到了外交工作的精准性。
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在影响中国的周边外交,很多周边国家经历过完全的殖民统治,但是中国只经历过半殖民地时期,只在二十多个条约港中有所谓租界。这使得不少周边国家总是认为其民族自然低一等的,对宗主国的崇拜很难清除干净。
地缘战略上,我国所处区域大国力量云集。俄罗斯、印度和日本天然位于东亚,美国不仅通过设立位于关岛、日本等地的据点对区域进行控制,还在保持对菲律宾自19世纪末以来的长期影响。正因如此,这一地区已成为大国博弈最为激烈的战场。中国对现代化大国激烈竞争尚不熟悉,这既是挑战,也是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
我们现在能初步看到这些问题,我认为要改变的根本还是要改善国力,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国内发展。若能够在短期内(例如五年内)实现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将自然提升我国的国家底蕴和国际影响力。
目前,我国的发展模式主要为追赶型,侧重于生产能力的迅速提升,但消费不足。中国生产了全世界最价廉物美的东西,但是自己消化不良,形成了高度依赖外国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局面,这就很容易让人抓住软肋。
因此,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调整发展战略,培养自己的消费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做到这些,需要切实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并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过去我国相当大比例的财政支出用于促进投资和发展,现在政府应该将除了关键性产业投资以外的投资向民生领域倾斜。利用公共资源的分配调节,根本性解决住房、医疗、教育以及养老保障这四座大山,通过福利和民生投入推动内需和经济内循环。
2020年5月,我们国家正式提出“双循环”战略,表示以“内循环”为主,但“内循环”进展相对迟缓。现在我们正好可以借外部压力打破既有利益格局,促使国内大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生活,为将来提出类似“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创造条件,将国内经济发展带入新阶段,将发展方式从追赶型、出口依赖型转为以内循环为主、消费型经济。
这样从区域角度来看,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不仅将增强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还可能改善区域内的就业和发展环境,同时减少对周边国家的挤压效应,进而帮助它们减少对美国及西方市场的依赖。
摘自徐奇渊《如何理解“双循环”?》
落实到具体战术上,我们需要将工作重心放在类似经济、科技等软性合作方面。首先中国需要夯实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落实。虽然该协定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但其效果尚未充分显现。所以我们需要加强与东盟、日韩、澳新等国家在RCEP框架下的经济联系。
再一个就是,我们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着重推进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南亚对话以及中国-中亚对话之类的周边次区域合作平台,拉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距离。通过这些阻力较小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区域内经济联系。
第三就是要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员交流与科技合作。在人员交往问题上,我们需要利用相关项目有序增加人员流动与交流,但同时也必须加强管理,防止出现类似西方一般大规模非法移民等问题。近十年来,中国科技已经取得显著突破,未来十年还有望进一步领先。所以中国应通过建立学术联盟等方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科技与学术合作,共享发展成果。通过人员、经济和学术合作,可以为建立良好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意基础创造条件。
在这个良好的民意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效管控我们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现在亚洲国家面对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团结。我们虽然也在促进各国团结应对特朗普的无理行径,比如4月9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就与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贸工部长扎夫鲁视频通话讨论相关事宜,但这不是一个机制化行为。未来通过建设平台,中国可以与周边国家一道寻找国家之间的共性,在一些国际问题共同发出倡议。
总之,未来在形势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与信任中国的周边国家多开展一些更深入的合作。中国军事现代化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可以与信任的国家进一步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帮助其实现军事现代化。当然,此举不等同于建立军事同盟,而是作为非正式、信任基础上的技术与信息分享。
观察者网:提到应对特朗普关税战,如果我们去看一下中国周边经济体的回应,大多同意与美国开启关税谈判,或是承诺不进行报复,而这些经济体与中国的经贸往来都是非常密切的,包括大量转口贸易。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我们从立场上怎么准确把握这种利弊共存的情景,处理好中国与这些经济体的关系,甚至达成新的应对美国关税战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中国应该如何开发和周边国家的经贸潜力?
金灿荣:这个问题本身比较专业,作为关注战略问题的观察者,我对这些具体细节产业问题是一个外行,因此自觉没有资格作出评价。我只能从常识角度出发,提出以下观点:
此次关税战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中国,其他国家仅起到陪衬作用,核心在于打击中国,这是一个基本情况。即使中国像其他国家一样主张零关税,也不可能获得对方认同。因为如果实行零关税,美国仍难以与中国竞争。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虽然表面上我们看到特朗普一开始就向全世界发出威胁、实施敲诈,但是其重中之重在于对付中国。即使有些国家在压力下选择跪下妥协,但中国则无此选择,就算跪下了他们也不会放过我们。我们必须果断站出来,维护自身利益。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以及第二任期初的表现来看,其行为缺乏信誉且反复无常,所以对于他这种漫天要价、恶意敲诈,中国这样的大国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反击。现在看,关税问题逐渐演变为中美之间的矛盾,而其他国家则逐步中立化。
特朗普最近宣布对75个贸易伙伴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集中精力对付我们的表态可归结出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惩治中国,因为许多国家已表现出屈服下跪的态度(尽管加拿大、欧盟等部分国家采取了反制措施,但大部分国家仍选择妥协);另一方面也意在安抚国内不同意见。
特朗普4月2日发起的关税政策,在美国股市引发轩然大波,导致股市快速下跌。而在债市上,10年期及30年期国债利率上升,使其债务压力骤然增大,致使共和党内出现异议,从而促使他被迫减少打击面转向集中施压中国,以安抚国内政治支持者。
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升
目前,有关国家虽然暂时免于受到关税惩罚,但特朗普并未承诺对75个国家全面取消基础关税以外的额外关税税,仅对超过10%部分给予90天暂缓征收。考虑到特朗普的个性,预计在90天后他很可能仍会继续挥舞关税大棒吓唬大家。具体他会怎么挥舞大棒,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在这90天内的应对能力。如果中国能够有效抗衡,则美方恐吓效应将大打折扣;反之,则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彻底屈服。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一季度我国进口为何下降?海关总署回应
2025-04-14 11:25 -
-
韩国民调:总统人选支持率李在明48.8%领跑
2025-04-14 10:42 三八线之南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2025-04-14 10:34 俄罗斯之声 -
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注定失败,原因如下↓
2025-04-14 10:0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被马斯克骂“傻蛋”后,纳瓦罗:我们关系很好
2025-04-14 09:48 美国一梦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2025-04-14 09:1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防长“挥舞大棒”:伊朗,美军已准备好了
2025-04-14 08:49 伊朗局势 -
世博会中国馆开馆,我大使: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2025-04-14 08:47 -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25-04-14 07:06 -
胡塞武装称向以色列境内发射弹道导弹
2025-04-14 06:56 -
美宾州州长官邸遭纵火,嫌疑人被拘
2025-04-14 06:35 美国一梦 -
美商务部长称:电子产品将归入新的“半导体关税”,一两个月内实施
2025-04-13 23:2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日本人大幅抛售美国国债,逼停特朗普?
2025-04-13 23:1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周一公布半导体关税的详细信息
2025-04-13 20:3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关税犹如泰山压顶,将‘不可逆转’伤害美国经济”
2025-04-13 19:2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方豁免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商务部回应
2025-04-13 19:1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欧团队就电动车谈判开始接触
2025-04-13 18:05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正式开馆
2025-04-13 16:29 日本 -
中方正在和更多国家共同应对美滥施关税
2025-04-13 15:57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