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灿荣:世界进入“大争之世”,中美将产生结构性冲突
(三)新的工业革命
新的工业革命指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大争之世”的时期内到来。在前三次工业革命里,中国并没有什么贡献,但是笔者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将做出决定性贡献。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人类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其根本区别在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文明依赖于手工劳动,而工业文明则基于机械生产。因此,可以将现代文明等同于工业文明阶段,而人类文明的现代化过程本质上是工业化的过程(Industrialization)。在此过程中,三次工业革命标志着最为重大且关键的转折点,推动了生产力的显著进步,也促进了文明的跨越式发展,为社会、思想、制度和艺术等领域的革新奠定了基础。可以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切的前提,而社会、思想、制度和艺术等方面的革命都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和产物。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以蒸汽机、内燃机与电气化以及计算机为标志。客观地讲,这三次革命主要是西方国家的成就,其中,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英语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英国和美国贡献了两次半的工业革命:首先,1776年,英国工程师詹姆斯·瓦特制造了第一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出现为核心,主要在美国和德国进行;最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中心,标志着核能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而开启了人类文明进入网络时代的新篇章。
历史回顾显示,英国和美国不仅引领了三次工业革命,其对近代以来技术进步的贡献也为其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全球影响力,包括硬权力和软权力的控制。
在硬权力方面,英国和美国分别以其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主导了世界秩序。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主导了近200年的全球格局,而随后的“美利坚帝国”则主导了接下来的100年。在军事方面,由于全球90%的贸易依赖海运,英美通过其海军力量稳固控制了世界海权。经济上,英镑和美元的货币霸权进一步巩固了英美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
在软权力方面,英美在学术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同样无可匹敌。大多数科学学科都起源于英语教育体系,集聚了全球大量人才;而在文化传播方面,英语的全球主导地位几乎无人能敌,成为国际交流的首选语言。
通过引领三次工业革命,英国和美国确立了其在过去300年世界权力结构中的中心地位。
在探讨中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时,可以看到一个错失历史机遇的过程。
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采取了一种“有机会不要”的态度。当工业革命使英国实力大增后,英国自信满满地试图进入中国,这一努力在1787年达到一个高点,当时英国派遣了查尔斯·艾伦·卡斯卡特领导的正式使团首次访问中国。随后,在1792年,英国再次派遣了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并成功地会见了乾隆皇帝。尽管英国多次尝试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促成贸易往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封建制度下的中国帝国拒绝了这些提议,从而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的态度转为“想要但没要到”。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之后,中国深刻意识到自身在西方工业文明面前的劣势,觉醒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自强和自救,中国启动了学习西方工业成果的洋务运动。然而,由于日本的侵略和内部问题,这一尝试最终未能成功。
工业革命的第一次“有机会不要”让中国与西方的距离进一步扩大,导致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想要但没要到”使中国彻底落后于世界,最终面临了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现代化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苦难。这两次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处理不当,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遭受百年国耻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段历史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的失去位置和角色以及错失转型机遇对其发展轨迹的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制度层面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基于这样的转变,中国不仅“补课”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还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末期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该阶段产业升级的主要国家之一,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向一个工业强国的转变,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目前,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聚焦于四个关键方向: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的工业材料和新能源技术。
在第四波工业革命中,我们将看到那些新兴科技的大量运用。
以人工智能为例,至今为止,在各类人工智能技术中,处于相对前沿的技术应用包括大型语言深度学习模型,如ChatGPT,代表了美国在科技成就上的领先地位。中国在大语言模型的持续研发方面紧随其后,而在人工智能的其他领域也展现出类似的发展态势。在面向特定应用的AI技术如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相较之下,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在研发速度上相对较慢。
另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为例,下一次能源革命预计将以核聚变技术为核心,尽管当前该技术面临突破的难度极大,但在风能、太阳能和电能等常规新能源领域以及汽车等相关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而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球,使得2023年中国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的领先地位,也反映了中国政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和有效举措。
此外,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的发展同样值得关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生产和安装国。这些成就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清洁能源的使用,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竞争中,美国在科研创新方面展现出较强的能力,而中国则在技术市场化方面显示出更强的能力,而其他国家目前已落后于中美。
在“大争之世”的时期,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时,中国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这些努力不仅对中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做出了贡献。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角色和行动将不同于以往,有望在某些关键领域实现领先,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 原标题:金灿荣:世界进入“大争之世”,中美将产生结构性冲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驻港国家安全公署:绝不容许外部势力干涉
2024-06-03 07:33 香港 -
被留置的局长放出豪言:给我一礼拜,出去就能找人摆平
2024-06-02 23:04 廉政风暴 -
大型LNG船“华山”号交付!此前已交付“少林”“武当”“昆仑”“峨眉”
2024-06-02 22:20 中国精造 -
丁薛祥检查2024年高考准备工作
2024-06-02 21:45 高考 -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原反贪局长杨建生被开除党籍
2024-06-02 17:28 廉政风暴 -
谈台湾问题被外方打断,中国防长:这个必须先讲完
2024-06-02 15:01 台湾 -
男子假扮道士利用迷信性侵留守儿童致其怀孕,被判八年
2024-06-02 14:15 -
董军:我们对待“台独”武装就像瓮中捉鳖,不足挂齿
2024-06-02 13:38 两岸关系 -
为谋求副厅职务,官迷心窍的他被骗300万元
2024-06-02 12:05 廉政风暴 -
嫦娥六号月背着陆影像来了!
2024-06-02 11:05 航空航天 -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原董事长魏明接受审查调查
2024-06-02 10:03 廉政风暴 -
串换药品、超量开药,国家医保局约谈一心堂药业
2024-06-02 09:29 -
“谁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必将粉身碎骨、自取灭亡”
2024-06-02 09:18 中国外交 -
嫦娥六号落月是怎么落的?如何选择着陆地点?
2024-06-02 08:14 航空航天 -
成功着陆!嫦娥六号将开始世界首次月背采样
2024-06-02 07:46 航空航天 -
山东宁阳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致8人被困
2024-06-01 22:40 安全生产 -
儿童节前夕,多位省委书记走进小学看望少年儿童
2024-06-01 17:51 节日谈 -
“美方发言为菲站台背书,影射中方维权行动,完全没有道理”
2024-06-01 16:24 南海局势 -
中方代表团:解放军练兵备战决不停息,打独促统决不停步
2024-06-01 16:20 台湾 -
二手车行多车凌晨遭陌生男子当街纵火?警方通报
2024-06-01 16:06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6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6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