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灿荣、汤祯滢:从“参议院综合症”透视美国政党极化的成因
关键字: 美国两党社会契约“参议院综合征”1933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共和党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致力于挑战新政社会契约,试图恢复制宪者社会契约以获取权贵阶级优势。因此,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的政治斗争引发的政党极化的实质是两大阶级围绕新政社会契约的斗争。参议院多数派和少数派代表了各自不同的选民群体和阶级利益,围绕着不同法案和政策发生的斗争僵局,正是因为既得利益者拒绝改变对社会契约的解读,而对立阶级努力改变当下社会契约解读的对抗过程。
(二)政党极化的政治过程——精英和大众
孕育政党极化的制度条件是选举制度和两党制度,而造成政党极化的直接行为主体则是精英和大众。
首先,以选举胜利为导向的政党精英通过选择偏离中间路线的极化政纲,驱动政党极化过程。美国历史上高度极化时期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政党领袖为了党派目的而斗争。在建国时代,麦迪逊和杰斐逊与汉密尔顿抗争引发了联邦主义运动;在进步时代,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和伍德罗·威尔逊等政党领袖煽动民主党的民粹主义热情;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罗·韦里希,罗纳德·里根和纽特·金里奇等政党领袖狡猾地恢复了权贵阶级的优势。
政党极化是各政党获取优势的战略手段,也是战略结果。政党极化的原始动力在于增强党派影响力,这依赖于美国以州和国会选区为地理空间单位的选举制度。这意味着,以选举胜利为导向的政党精英们需要同时在多个不同区域竞争,为此他们必须选择不同于中间投票人理想政策的政纲才能脱颖而出。
中间选民定理认为所有选民的选择偏好都可以在坐标平面上找到对应的一点,这样的政策偏好图呈现在坐标平面上是一个正态分布的钟形曲线,所有的选民都只会将他手中的选票投给所提政纲与自己的政策偏好最接近的候选人,因此形成的是单峰偏好而非双峰偏好。
然而,该定理却与实际选举情况不符。在单区和多区环境中,参选政党的行为风格取决于平衡竞争目标的需要,两大政党必须确保与对方争取选民投票的同时,阻挡其他潜在政党的崛起,即实现迎合选民和进入威慑的双重目标。
“联邦主义”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斯坦福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史蒂文·卡兰德认为如果两大党仅在单个地区竞选,那么两大党可以通过争取中间选民以赢得选举,而且无需担心其他政党会趁机崛起。然而两大党的竞争范围不仅局限于一城一池,而是全国范围不同区域。在多个区域竞争的情况下,为了维持两大党主导竞选的平衡局面且保证其中一党能赢得选举,双方都需要对称地偏离中间路线,选择非中间政策立场。简而言之,共和党和民主党不仅要竭尽全力赢得全国性选举,还要稳定两党主导竞选的局面,防止新的竞争力量出现。为此,共和党和民主党只能分别提出有别于对方的分歧性政纲,极化现象则应运而生。
其次,精英通过“自上而下”的影响,为大众提供极化的意识形态和选择,这种政治环境与现代媒体相配合使大众的选择“非此即彼”,进一步强化了政党极化现象。通过强化意识形态色彩以突出政党特色,利用媒体报道以引导公共舆论的讨论方向,政党精英促使民意两极化,为政党极化创造了大众基础。
大众中的温和派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对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领袖和政策主张等方面的比较,为手中持有的选票勉强找到“归宿”。例如,在2018年的调查中,44%的中立者虽然选择倾向于共和党,但因为对共和党领袖感到失望而拒绝加入共和党;58%的中立者倾向于共和党,不是因为认为共和党的政策好,而是因为民主党的政策更糟糕(见下页表)。这种“矮子里拔高个”特征在希拉里和特朗普竞选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精英极化不是简单地创造了一个极化的政治环境而已,而是深刻地塑造了大众的推理过程和政策态度,因为极化的政治环境从根本上影响了大众做决定的方式,增强了政党所持意见的影响力,降低了实质信息的影响力。为了强化大众参与党派驱动性推理,精英极化采取更加清晰的政策信号和更加突出的政党身份特征,而进行党派驱动推理的民众则会主动寻找支持其政党政策的信息,反驳挑战其政党地位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的媒体则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极端化言论,虽然让其反对者深恶痛绝,但却牢牢地吸引了其支持者。除此之外,媒体报道将政党的分歧塑造成政党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而非战略动机的分歧。虽然媒体的报道为大众提供了公平审视两党的平台,但由于大众紧密聚集于单一新闻来源,对报道的选择性阅读使大众的意识形态倾向难以被说服,政党极化因此在大众中得到了持续性的动力,例如,47%的受访者引用福克斯新闻作为其政府和政治新闻的主要来源,远远超过调查中的任何其他群体。
总之,政党极化现象是美国政治历史上的常态,这种常态源于美国至高无上的宪法,根植于贯穿于历史的阶级斗争。在个人主义和现代媒体的催化下,始于精英的极化现象扩散至大众层面,反过来又增强了精英极化的群众基础,政党极化就是在如此的循环之下演化至今。需要说明的是,政治极化并不必然引发政党极化,例如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国内的人权运动和国际上的越南战争,使美国人在许多议题上陷入极化,但没有造成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明显分歧。
- 原标题:金灿荣 汤祯滢:从“参议院综合症”透视美国政党极化的成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戴苏越
- 最后更新: 2019-06-15 08:27:37
-
美国加征高关税,车企组团“求放过”
2019-06-15 08:09 美国经济 -
巴黎圣母院重建捐款到位资金仅占认捐额9%
2019-06-15 07:50 法国见闻 -
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比什凯克宣言(全文)
2019-06-15 07:26 上合组织 -
200暴徒袭击医院后,印度3万医生大罢工
2019-06-14 23:19 印度惊奇 -
习近平到“老朋友”家做客 这六个细节耐人寻味
2019-06-14 19:51 新时代之声 -
白宫发言人辞职后,他俩"毛遂自荐"
2019-06-14 19:01 美国政治 -
为阻印度买俄S-400,蓬佩奥:愿卖萨德和爱国者
2019-06-14 17:30 印度惊奇 -
美黑人遭法警枪杀引发骚乱,36名警察受伤
2019-06-14 16:51 美国枪击案 -
收到去世好友的消防服,“囧司徒”泣不成声
2019-06-14 15:24 美国一梦 -
斯坦福招生腐败案首次宣判,收钱教练入狱1天
2019-06-14 11:59 美国一梦 -
美国5月财政赤字同比增长41.5%
2019-06-14 11:53 美国经济 -
美军宣称找到视频证据
2019-06-14 11:41 伊朗局势 -
日本海保:与中国海警实力差距太大,感到忧虑
2019-06-14 11:13 钓鱼岛持久战 -
美国威胁印度:若买S400就用不了美国武器
2019-06-14 10:48 印度惊奇 -
美国:伊朗袭击油轮!英国沙特:相信
2019-06-14 10:28 伊朗局势 -
美高校招生舞弊案宣判:量刑建议13个月,他却被判入狱1天…
2019-06-14 10:26 美国一梦 -
澳报告:美澳关系紧张,因对华分歧
2019-06-14 08:59 -
中东油轮再遭袭,美军向阿曼湾派遣导弹驱逐舰
2019-06-14 08:36 伊朗局势 -
人民日报:加紧备战,美国欲将全球拖入网络战争
2019-06-14 08:10 网络战线 -
他敲了枚铁钉,竟引发美加州规模最大山火...
2019-06-14 07:53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