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尔:极端天气曾改写中国历史?我们不妨从容看待
最后更新: 2022-08-13 22:35:44【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保尔】
今年夏天,想必很多南方朋友都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骄阳似火”。据报道,截止8月12日,上海40℃以上的高温天已经刷新了历史记录,并且还将继续创造历史。
高温不止炙烤着城市丛林,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暑期通常是长江流域的汛期,但今年八月中旬长江干流水位竟然降到了历史同期最低值,第一大湖鄱阳湖的水位更是下降了八米多。根据气象报道,未来一段时间超高温会继续笼罩江南,而且会扩大到江淮、中原地区。以至于有人惊呼说:“半个中国的温度都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事实上,这么说有些夸张了。放眼全球,当前的极端天气并不独存于中国,在亚欧大陆的西端,欧洲也同样在经历高温的炙烤。有人将这些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相关联,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偶然事件。
为何会有极端气候?这个问题仍留待气象专家来解释。但就人类文明的经验而言,我们所经历的的寒冬、酷暑可能都还算不上最极端的状况。当前的气象记录,最多不过二百年的时间,而气候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极端天气的历史远远超过人类的文明史。
相关报道
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
我们无需追述到太过古老的地质时期,仅就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而言,气候变化就已经堪称剧烈。
假如你有幸穿越到殷商时代,一定会发现当时的气候环境、生态物种都与今天大不相同。三千年前的中原大地气候更为湿润,温度也远高于今天。甲骨文和出土骨骸都证明,商朝人曾经在都城附近捕捉过野生大象。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今日作为河南省简称的“豫”字,即意为一人牵象。如此言之,当时安阳的气候或许堪比今天的西双版纳。
在大象等物证的加持下,很多学者认为殷商时代可能是中国文明史上最为湿热的时代,此后气候则趋于转冷,大象也日渐南去。但在秦汉时期,温度又有所回升,黄河流域的水热条件依然胜过今日。《史记》、《汉书》都记载当时中原、山东大量种植桑树、竹子等亚热带植物。汉武帝时黄河决口,朝廷曾命令砍伐河南淇县竹林,用于编筐盛石,堵塞决口。
不过,到了三百多年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再度转寒,当时的冬天比今日更冷。曹魏时淮河曾大面积封冻,以至于阻碍了曹丕视察扬州。在南朝都城建康,冬季能够制作天然大冰块用以建造“冰房”。在淮河干流极少结冰、南京只是偶有零下的今天,这种情景几乎很难见到。
寒冷持续了约三百年,到公元六世纪末,即隋唐时代,气候重归温热。由于热量充足、温度适宜,柑橘竟然在长安扎根结果。天宝十年唐玄宗品尝到了皇宫里生长的柑橘,据说味道不逊于江南的贡品。
在温暖与寒冷、湿润与干旱交替变化的过程中,千年来中国最寒冷的时代出现于晚明至清初,也就是所谓的“明清小冰期”。有学者估计,明末北京的冬季气温比今天平均低2摄氏度。由于温度降低,当时冰雪范围比今天要大得多,明代中后期的广东、广西,甚至海南都出现过降雪天气。如今常年不冻的汉江、淮河、洞庭湖、鄱阳湖,也都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封冻的情况。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规律,自竺可桢院士起,学界已经开展了深入的探讨,成果极为丰富。尽管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历史上中华大地的气候在寒冷与温暖之间摇摆变动已是普遍的共识。大体上殷商、西汉、隋唐处于温暖期,而南北朝、南宋和明末清初则处于寒冷期。
图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刊于《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古人经历的极端天气
根据竺可桢等学者的估计,最温暖的殷商平均温度比今天高2到3摄氏度,最寒冷的明清小冰期的平均温度比今天低1到2摄氏度。乍一看,这一点温度变化似乎不算什么。但事实上,在人为加速全球变暖的今天,一百年的工业化也没能让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而且,既然是平均值,就意味着有波动起伏,在特定时段或局部地区,很有可能发生幅度更大的气候变化。
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也确实看到过许多真正的极端天气。比如《竹书纪年》记载,在气候从暖转冷的西周中期,曾经出现过“江汉俱冻”的极寒天气。如今几乎不可能结冰的长江干流,竟然出现了大块的浮冰,气候之寒冷可想而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这件青铜文明“巅峰之作”终于合体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续上新!直击三星堆考古发掘进程
2022-06-14 13:23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乌克兰,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娅再一次被“绞杀”
2022-04-24 10:15 乌克兰之殇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
“美国应学学印度,因为印度支配了中国两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不平凡的扁担”
2021-09-28 16:31 -
做学问?抱大腿?胡适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相关推荐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54“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31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89“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27“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205最新闻 Hot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