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绍雷: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世界秩序过渡期的一场综合性全面危机
最后更新: 2021-01-29 08:25:34三、未来,我们将走向何方?
第三个问题是,对当下国际秩序的描述。疫情之后,国际社会是否将如基辛格所言,以往的世界秩序将不复存在?我倾向于认为,疫情的确会重塑世界,但未必是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很多事情仍很难改变。
如果从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的观点来看,首先长时段,存在数千年的文明多样化的传统,仍将长期存在;同时地缘政治的影响也不会消失。就国际秩序角度而言,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前的几百年中,美国学者最近提出一个非常实证的结论,亚洲国际秩序所发生战争的频率,要大大低于欧洲国际秩序,即便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建立后依然如此;就国家间关系而言,除了欧洲式的民族国家,即“nation state”,如果将视野扩大一些,在东方或半东方,1689年也就是差不多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之后,不是所谓的现代民主国家、而是君主专制国家的沙俄跟满清王朝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从1689年一直到19世纪晚期满清衰落、沙俄大举东扩之前的大概接近200年左右的和平。可见,尽管西方曾经主导世界秩序,但在地区结构和大国关系当中,非西方文明还始终是西方式世界秩序的重要补充,依然会惯性式地对今后产生劲影响。
地缘政治当然还会继续存在。用比较学术的话来讲,大陆地缘政治的“空间连续性”跟海洋地缘政治的“空间阻隔性”之间的对立区别永远存在。
怎么理解?举个例子,上世纪英联邦国家的海外殖民地一个个独立,不会引起英国本土的动荡与革命;而地处大陆的苏联,上世纪末一个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引发雪崩式连锁反应,导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因为大陆国家比邻而居,而海洋性国家大多隔海相望,所以,海洋地缘政治始终将分化肢解欧亚大陆、避免出现任何来自欧亚大陆的威胁,作为自己的主要地缘政治目标。大陆国家则反其道而行之,一定会通过加强欧亚大陆内部各板块之间的联系,防止外来干预,维系欧陆稳定,作为其地缘政治目标。
现在美国对于自己的伙伴德国要跟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建立海底能源管道,耿耿于怀。默克尔说,我们跟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已经持续几十年了,特朗普马上板起脸来反问:难道现在跟冷战时期一样吗?但美国也无法左右德国。所以,疫情无法使地缘政治消失,相反,一定会有人利用不同的文明、国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态势,借着疫情兴风作浪。
基辛格:新冠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华尔街日报》4月3日
基辛格曾在《论世界秩序》这本书中,隐隐约约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说世界秩序只有一个,而各大文明都怀揣着自己的抱负来到这个世界,文明之间的冲突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地缘政治抗争。我觉得,当下,不仅是文明、地缘政治,甚至种族主义重新抬头,这是非常危险的倾向。所以,从长时段来看,这些东西都不会轻易被排除出国际社会。
从中时段来看,首先,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竞争合作势必长期存在。关键理由是,力量对比还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无论是东西方之间,还是传统工业国家跟新兴力量之间。其次,“全球化”也可以算一个中时段现象,疫后“全球化”会是什么状态,现在仍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已经出现全球化危机,另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将终止倒退,还有一种比较乐观的观点,认为全球化还会以高水平出现。这场辩论很重要,我还是持比较谨慎乐观的态度,可能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某些方面会中断、会淘汰;但全球化形势之所以会出现,是代表了人类交往的需求,高质量、高水平、更符合人类本身需求的全球化会不断深化。比如网络不会终止,相反会朝着更高水平发展。
从短时段来看,其一,无论种族、文明、观念、制度、国家规模大小,目前都面临疫病挑战,共克时艰,并不是一句口号。今后一两年间,人类需要共担风险,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国际共同体。其二,对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国都有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考虑应对措施,异中有同。大体上都是以以封堵隔离、戴口罩为主。关于疫后复工复课,共同交流远远超过利益冲突。当然鉴于固执跟偏见,总有一些人会出来挑事。
第二,这里顺便谈一点,疫情期间,有一些深层的问题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制度的关系。
先说一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否通过所谓“佛系”的、自然淘汰的方式,形成集体免疫。我比较接受钟南山院士的意见,科技已经那么发达了,我们不能再以如此巨大的生命代价,去换得所谓集体免疫力的提高,对弱势群体的淘汰。俄国思想家克鲁泡特金曾说过一段话,原来很强壮的人群在饥荒或者流行病之后,会变得既不是最强壮也不是最聪明的;虽然他们侥幸存活,但是你可以发现他们的健康受到严重伤害。比如,熊比猫先饿死,猫比蚂蚁先饿死,恐龙的绝种和哺乳动物的兴起,也正是这个道理。他还特别提出,在这个问题上,究竟谁才是竞争中的适应者?这个问题常常被搞错。
灾情下的人和制度,尤其是人和民主制度的相互关系。我最近在读剑桥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大卫·朗西曼的作品。他对这组关系有两条结论,第一,在民主社会,很难说服人民把焦点放在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的风险上,选民在投票时经常倾向于把他们已知的风险列为优先;第二,民主是我们竭尽所能应该保存的重要事情之一,因为它让人值得生存,但这并不等同于民主是可以保存我们生命的东西。换言之,人的存在是更首位的,就像杰弗逊在人权宣言中所表达的“人生而平等”,这其中首先谈的是人的生存权。这是一个总体性的阐述。
但现在连一个小小的口罩都能引起巨大争议,封关也是高度政治化。但最终,还是要服从现实,要以战胜疫情为最终目的。无论是美国欧洲,抗疫措施都有了很大改善,遗憾的是晚了一点。
最后,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提倡以人为本,这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但有些场合、有些学者过分夸大人定胜天,所以才有了之后生态主义者所说的,人仅仅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平等成员。人的有所作为,跟人对自然的尊重,本应是统一的,而不是互相对立的。
第三,灾情之下,经济衰退必将对未来国际社会带来极大影响,至少,有三个紧迫问题。一,产业链是否中断,争论颇多,其中一个突出观点是产业链本身具有粘性,不像开关,按一下马上重新调整。有人说,苹果公司最有体会了,中国侧重中低端的制造业以及装配流水线,日韩侧重芯片、集成电路、显示材料等,如果这些东西全都回国,需要好多年的准备跟重新筹集,谈何容易。
最关键的还是消费者,现有的链接对控制通胀、维持消费者的消费水平都有很大作用。近30年来,美国民众实际工资收入的中位数都没有变,如果再有冲击,后果真的堪忧,不仅中产阶级开始动摇,下层民众更将受到极大冲击。至于产业链能否继续延续,恐怕更多是企业的市场选择。根据美国总商会的统计,大多数在华美企还是愿意留在中国,这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信息;但也不能忽略美国与日本的确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通过政府拨款帮助企业回国。所以今后还有一场硬仗。
二,经济复苏将以V型、L型还是W型的形式出现?至少,美国现在受到很大关注,一方面由于关闭市场、阻断交通,整个经济受到极大挑战,股市暴跌后又有飙升。显然,受到即将解除封锁的刺激。但从中期来看,一些重要支柱产业,比如航空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威胁的情况下,其全面恢复几乎不太可能,要知道这次美国政府优先支持的行业就是航空业。所以,V型恢复是不太现实。那么,是否会出现L型复苏呢?主要看疫情到底延续多长时间,如果持续拖延,长期低迷的局势就会出现。W型复苏是否可能?历史有前车之鉴,比如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就像今天一样采取经济刺激的方法,但刺激措施到1936年基本停止,一旦停止,经济马上下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奥巴马起初也采用量化宽松,因为担心通胀,量化宽松到2011年暂时停止,经济也出现下跌。今后几个月可能是关键,同时还取决于疫苗何时能够出现。
- 原标题:冯绍雷:危机与世界秩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2020年全球黄金需求下降14%,创11年来新低
2021-01-29 07:58 -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中美选择合作,一切皆有可能
2021-01-29 07:41 中美关系 -
机构大户反攻美三大股指收涨1%,散户抱团股暴跌
2021-01-29 07:27 股市 -
摩洛哥收到首批中国疫苗
2021-01-29 07:2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新增确诊15.5万例、死亡4112例
2021-01-29 07:13 美国一梦 -
“史上最差国务卿”找到了新工作
2021-01-28 23:07 美国政治 -
她又开怼了
2021-01-28 22:57 -
全球累计确诊超1亿例
2021-01-28 22:4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公布2020年GDP数据,1946年以来最差
2021-01-28 22:43 美国经济 -
背着中国,他:China China China…
2021-01-28 22:09 中美关系 -
脸书CEO罕见“炮轰”苹果
2021-01-28 21:27 大公司 -
印度外长:中印平行崛起,人类史上绝无仅有
2021-01-28 21:10 印度惊奇 -
澳方希望取消对其煤炭进口禁令,商务部回应
2021-01-28 20:04 -
“美国处理台湾问题手法很危险”
2021-01-28 19:15 台湾 -
英首相欲访苏格兰 地方官:大可不必
2021-01-28 18:51 欧洲乱局 -
事关疫情、移民…拜登这一重要提名受阻
2021-01-28 18:37 美国政治 -
他新官上任,果然被问到中国
2021-01-28 18:26 中美关系 -
“勤王”召集人,被挖出曾是FBI卧底
2021-01-28 18:18 美国政治 -
最近,3万多共和党籍选民“退党”...
2021-01-28 18:17 美国政治 -
“中国没有种族灭绝x3,句号”
2021-01-28 17:11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