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米特里·特列宁| 反思俄罗斯国际道路:我们是谁,我们在哪,为了什么以及为什么
平等原则与正义构成了俄罗斯思想的核心。俄罗斯人不认为自己是被选中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例外。俄罗斯人并不特殊,他们与其他国家的代表保持着同样的水平,不高,但也不低。俄罗斯的殖民经历与西欧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帝国,俄罗斯人的地位并不高于“外人”,而在苏联,民族共和国享有不同的特权和经济优惠,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被剥夺了这些特权和优惠。与此同时,俄罗斯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别人的领导。俄罗斯文化中没有种族主义的空间,反犹主义——无论是国家的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被认为是一种可耻的、被谴责的现象。俄罗斯文化本身是对外开放的,其影响在俄罗斯的创造过程中被吸收。
因此,正义、平等、开放和包容——在保持内部完整性的同时——使俄罗斯思想成为制定外交政策战略的可靠精神指南,尤其是在世界秩序不断变化的时期。俄罗斯思想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对话和在相互善意的情况下达成合理协议开辟了最广泛的可能性。其他民族和文明可以把它理解为对内正义、对外主权和和平睦邻共处的理念。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俄罗斯思想是为俄罗斯文明而设计的,而不是作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产品。正如戈尔巴乔夫的同事们所做的那样,试图用普遍主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制定了“新思维”,最初是徒劳的,因此是毫无意义的。在西方模式已经达到无法逾越的极限的全球世界里,文明平台的分歧越来越大,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想法。俄罗斯思想将通过在俄罗斯社会和俄罗斯国家政策中实现这一思想而影响世界其他地区。
俄罗斯思想不需要发明,而是需要为其当代发展进行反思。德国共产主义和后来的美国新自由主义掩盖了俄罗斯哲学家、作家、历史学家的遗产,从普希金和恰达耶夫到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再到宗教哲学家和欧亚主义者。现在,更加需要那些过去在许多方面未被我们探索的遗产,目的在于对现在和未来进行深度思考。这不是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回到一、二百年前,而是要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找到可靠的立足点。
同样重要的是20世纪和21世纪初实践政治的经验,没有意识形态和政治偏好。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谴责苏联时期的罪行不应妨碍使用20世纪的社会实践。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更接近于我们的历史时代。要记住,在对俄罗斯国家的每一种基本历史形式的连续否定中,俄罗斯的每一种基本历史形式(苏联、苏联、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的欧洲化),俄罗斯思想的关键要素都是在这一历史连续体内遗传下来的。俄罗斯目前形式的“重新界定”可能也不例外。
当地时间4月12日,普京与卢卡申科齐赴远东,参观航天发射场,商讨乌克兰局势。
俄罗斯的重新界定需要认真和客观地审查国家的外交政策,要考虑到乌克兰的特别行动和与美国和欧洲的混合战的结果。乌克兰的激烈战斗迟早会结束,但不要期待与西方的和平:如果俄罗斯坚持下去,这种和平的具体条件不会很快出现。还需要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经验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认识,至少从戈尔巴乔夫的统治开始,最早要从帝国时期开始。这种分析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提供材料。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些基础要么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国际舞台上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的相当狭隘的基础上,要么后来借用了各种西方理论的假设。同时,每一种政治理论都是根据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的价值观和利益而产生的,其他理论,即使是重新解释的理论,也是不够的。俄罗斯的国际关系理论必须以我国的利益和经验为基础,并符合我国的需要。
外交政策不是秘密制定的特别行动(尽管有时这些行动可能是执行这些行动的工具),而是需要一种战略方法。
俄罗斯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能也不应该被排除在世界体系之外。同时,从俄罗斯思想出发,作为国家政策的主要基础,包括外交政策,建立某种形式的世界秩序不应成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正如苏联时期所宣布的那样。这是苏联战略的中心要素,无论是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主义还是戈尔巴乔夫主义,都必须放弃。世界秩序是由系统的许多参与者,包括比俄罗斯更强大的参与者共同创造和改变的。
文明—强国的思想与帝国的思想大相径庭。经济一体化和与一些前苏联共和国的全面合作是完全合理的,但是试图在俄罗斯的指导下重建一个完整的权力中心在前苏联空间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它受到新国家的民族主义力量的积极反对,这些力量也得到了外部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俄罗斯不需要增容,就可以成为大国。
需要对“超级大国”这一概念进行反思。自苏联解体以来,当代俄罗斯不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已得到官方承认。然而,在现代世界,一个大国——不是强迫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而是恰恰相反——不允许任何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己,并且在必要时能够成功地抵抗外部压力具有优越的力量。俄罗斯有这样的能力,也有必要的资源来实施独立的发展道路和独立的外交政策路线。这就是使俄罗斯成为现代超级大国的原因。
与西方关系的破裂不可避免地给俄罗斯带来严峻考验,但关系破裂最终会将俄罗斯摆脱追随者和模仿者情结,为俄罗斯重新定义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和目标开辟了道路。很明显,在西方的大规模压力下,通过调动资源和释放公民的创造力,保持可持续性成为一个优先事项。然而,对紧迫问题的关注不应使人们忽视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现在必须以新的方式加以解决。
- 原标题:特列宁:要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及其历史和思想基础进行深刻反思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美国新增确诊53857例、死亡831例
2022-04-15 07:38 美国一梦 -
俄罗斯布良斯克州遭乌直升机袭击,已进入紧急状态
2022-04-15 07:22 俄罗斯之声 -
中使馆:1名中国公民在刚果(金)死于袭击事件
2022-04-15 07:02 非洲之窗 -
王毅:不能让乌克兰悲剧在身边重演
2022-04-14 23:00 中国外交 -
赵立坚就生物军事活动七问美国
2022-04-14 22:36 中国外交 -
瑞典、芬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发核武部署警告
2022-04-14 22:13 俄罗斯之声 -
“为自由受冻”?德国人不干了…
2022-04-14 21:48 -
“我开了个价”,马斯克计划收购推特100%股份
2022-04-14 21:36 大公司 -
澳媒借“泄密文件”挑拨中所关系,所罗门群岛回怼
2022-04-14 21:02 -
普京:俄外汇市场需准备好转向卢布出口结算
2022-04-14 20:47 乌克兰之殇 -
为争取乌克兰问题支持,布林肯向阿联酋王储致歉
2022-04-14 19:14 油价 -
俄国防部:“莫斯科”号火势得到控制,准备拖往港口
2022-04-14 18:54 乌克兰之殇 -
“印度就是个粪坑!”美国教授“暴论”输出引众怒
2022-04-14 18:52 -
奥总理:普京跟我保证了天然气供应稳定,可用欧元付
2022-04-14 18:14 欧洲乱局 -
“我做错了什么吗?”
2022-04-14 17:10 -
美媒指出欧盟制裁俄油漏洞:印度“低买高卖”
2022-04-14 16:25 印度惊奇 -
禽流感重创美国禽蛋产区,蛋价创历史新高
2022-04-14 16:23 美国经济 -
外交部回应“美议员将访台”:不要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22-04-14 16:04 中美关系 -
中企被要求在俄乌之间“选边站”,商务部回应
2022-04-14 15:54 中美关系 -
印外长硬了一把:我们还担心美国人权呢
2022-04-14 15:29 龙象之间
相关推荐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77“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7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