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两年亲美、两年亲中俄”,印度的考量是什么?
过去十多年,中印关系起起伏伏,改善的空间和幅度可能都较为有限。中长期来看,印度对华政策仍将奉行“三不主义”:不敢对抗、不想中立、不愿追随。[全文]
-
仍到处污蔑中国挑起边境冲突,印度为何还在散布谬论?
当这位印度著名大学教授听到我从中国角度对于中印关系恶化原因和过程的分析之后,他表现得非常吃惊……对中印关系近10年的发展如此无知,或者是故意装作无知,这应该就是如今印度战略界对中国的整体态度,而这种状况是很难改变的。[全文]
-
让印度成为“第三极”制约中国?恐怕麻烦会更多
印度在国际政治中因为不妥协和不让步而声名远扬。它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有时甚至会让那些想要或需要与它发展友好关系的国家感到担忧。[全文]
-
中印应携手共进,成为好邻居
中国2023年共生产约3000万辆汽车,但只出口了500万辆,出口只占全部产能的16%。而德国去年生产了410万辆汽车,出口310万辆,出口占总产能的77%。您说,哪个国家是产能过剩?再者,中国老百姓还不富裕,无法为进口国家的消费提供补贴,我们也无意补贴高收入国家的汽车消费。[全文]
-
印度迎接“减排大挑战”,原来是对华打这个主意…
钢铁脱碳不仅取决于政府政策和目标的设定,还依赖于执行力度、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和社会参与等多个因素。目前,印度钢铁脱碳还要克服一系列社会经济方面的困难。[全文]
-
莫迪强调“维持对华关系是优先事项”,这个表态很重要
在印度执政党内部有一派人持顽固的反华立场。这些人自1962年的边境冲突以来就存在于印度右翼政治势力中。但莫迪政府中的大量成员,以及在野的中间派、左翼政党都没有持根深蒂固的反华立场,他们希望改善中印关系。[全文]
-
印度在金砖里讲“团结”了,诚意有多少?
此前,印度在金砖里扮演消极角色,例如反对金砖扩员,反对在金砖合作中推进具有修正美西方国际体系的一些举措。由于中印关系的恶化,印度一度在上合组织和金砖合作中奉行“逢中必反”的做法。[全文]
-
莫迪的印人党能和欧美右翼站在一起吗?
表面上看,印度与西方的民族主义右翼力量开展务实合作的想法似乎过于脱离现实。然而,这样的初次接触可能会带来一些有意思的结果,尤其是对印度和印人党而言。 [全文]
-
印度为何爱做“国际组织滚刀肉”?你得先看懂印式“独立自主”
如何坚持战略自主?办法是绝不受制于任何排他性关系。如何做到?那就是凡是能参加的组织,它都参加……反正不管什么组织,只要一经印度加入,就变成了迷你多边集团。——“敢情你是那个破坏大环境的人啊?”[全文]
-
美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印度?
可以说,对华共同敌意是美印战略趋近的基础,而美国的意愿——而非印度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印合作的理论上限,但印度的意愿却能决定美印合作的实际水平。 [全文]
-
印度离莫迪想要的“领导型大国”,还差什么?
印度始终追求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这一目标自尼赫鲁时代起,持续至今。[全文]
-
制衡中巴,印度借力恰巴哈尔港能做到吗?
借助恰巴哈尔港,不仅能降低印度至中亚约60%的运输成本,还能在中亚地区对冲中国牵头的“一带一路”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印度还能借助恰巴哈尔港加强与阿富汗贸易经济联系,不排除印度联手阿富汗牵制巴基斯坦的战略可能。[全文]
-
印度看起来更像巴西,而非中国
在押注下一个十年甚至下一个百年“属于印度”时,评论家们用“赌场盈利”玩一场高风险的游戏。这种风险由数亿印度人承担,他们或是受困于陷入凋敝的农业,或是失业、工作不多和收入微薄的城市工人。对耀眼经济奇迹的追求,反而使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处于缺乏进展的危险状态。[全文]
-
印度外长该好好学下历史了
苏杰生说1955年时尼赫鲁为了支持新中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宣布印度当时要放弃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如此脱离历史背景而讲述的不严谨的历史民科故事,居然出自世界人口最大国家的外长之口,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全文]
-
争当全球南方领导者?中国不想当,印度当不了
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为什么全球南方国家与全球北方国家的联系,非要通过印度这座“桥”呢?[全文]
-
印度在努力学习中国,我们要正视印度经济崛起
之前与中国的发展竞争,印度承认落后了,但并不服气,而是“前面印度没好好干,现在要追赶”的心态。许多印度人看到中国发展成就相关的视频,往往会评论说,这和印度差不多,或者说以后印度也会这么好。[全文]
-
印度急什么,拉达克地位确定了吗?
印度将所谓的“拉达克中央直辖区”版图范围画这么大,还妄图以此虚假叙事,进一步虚构出一个“大拉达克”历史,涵盖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等大面积中国西藏和新疆的领土。而事实上,“拉达克”的真实版图在哪里?[全文]
-
要成为下一个中国,印度需要更快的火车
印度的商品出口未能像中国那样起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臭名昭著的繁文缛节和优质基础设施的短缺。尽管,班加罗尔等少数城市在软件外包方面表现出色,但这仅仅是因为服务出口商不需要道路或港口,甚至可以忍受长时间、频繁的停电。[全文]
-
为什么莫迪无法令印度成为大国?
曼尼普尔邦的情况表明,只要莫迪还在掌权,印度就没有机会成为全球领袖。大国需要稳定,而印度执政党的排外政策只会暴露这个国家内部诸多族裔之间的断层线,导致引发暴力与空耗国力的鸿沟。[全文]
-
G20峰会看出来,印度要做全球南方国家的领袖
这一次印度通过举办G20峰会,邀请非盟集团永久加入G20,毫无疑问会提升印度在非洲的影响力与形象。印度想要做全球南方国家的领袖,这是毋庸讳言,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莫迪对华最新表态
-
印度外长:希望与中国建立稳定关系
-
“与印度关系紧张”,孟加拉国代表团再度访华
-
“AI突破提振中概股指数大涨,他们都在增持中国减持印度”
-
“印方珍视来之不易的双边关系改善成果,愿加快恢复合作机制”
-
印度在阿富汗将有新动作,“生怕落后中国”
-
印度也要对中国钢铁下手,“最快半年内”
-
莫迪访美,“中国话题将贯穿始终”
-
印度开始焦虑:为啥中国行,我们不行?
-
中印同意恢复直航
-
王毅:中印要相互理解、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消耗
-
“对印度的认知,我们是不及格的”
-
印方心机:从蒙古买,绕远走俄罗斯,也不走中国
-
“印度施压失效,斯里兰卡解除禁令”
-
印度声称“担忧”,中方重申立场
-
“下一个中国”,要没戏了?
-
看到这一幕,印度慌了
· 外媒惊呼:震撼! -
“印度曾与马尔代夫反对派接触,密谋罢免亲华总统”
-
中方:深切哀悼
-
国防部:中印两军落实边境问题解决方案进展顺利
-
-
· 龙象之间 ·
佛家认为水行者中龙力大,陆行者中象力大,故以“龙象”喻修行者中有最大能力者。不知何时,“龙象”被安到了中国与印度头上,仿佛两者真要角力一番。中印虽然在边界问题上仍有分歧,在克什米尔等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毕竟同为金砖国家,应当搁置争议,加强合作,为构建更和谐的全球秩序而努力。
-
“取得6点共识”
-
韩正会见印度国家安全顾问、中印边界问题印方特别代表多瓦尔
-
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将在北京举行
-
王毅会见印外长:争取在恢复直航、互派记者等方面取得进展
-
外交部:中印两军正落实方案,进展顺利
-
国防部:中印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
中印已从争议边界地区撤军?外交部回应
-
习近平:中印正确把握历史潮流和两国关系发展方向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
习近平会见莫迪
-
外交部:中印已达成解决方案
-
现任总统出局,斯里兰卡总统选举进入第二轮计票
-
中印举行磋商会议:推动边境局势早日翻篇
-
连续在印度媒体发文!中国大使这样呼吁
-
印方救起一中国籍船员,外交部:衷心感谢
-
“中印关系回到正轨”?学者:莫迪政府对华战术性调整
-
王毅会见印度外长,谈及边境事务
-
奥利第三次出任尼泊尔总理
-
近期发生多起中国公民被印方扣押案件并有1人死亡,中使馆提醒
-
外交部回应莫迪涉台言论
-
印度大选结果揭晓,外交部:祝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