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米特里·特列宁| 反思俄罗斯国际道路:我们是谁,我们在哪,为了什么以及为什么
【导读】 4月11日,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在《全球事务中的俄罗斯》杂志网发表文章,题为《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为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对费奥多尔·卢基亚诺夫邀请讨论俄罗斯国际道路问题的回应》。
文章就俄罗斯对外政策及其与俄罗斯思想的关系、俄对外政策理论和历史基础及未来对外政策走向等基本问题全面阐述了他的观点。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欧亚新观察”,翻译尼基塔。
【文/德米特里·特列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被释放出来的原子能改变了一切,除了我们的思维。”所有的重大变化和急剧转折似乎都确实改变了周围的一切,但人们的思维方式往往保持不变。2022年2月24日明显而有力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但关于我们在哪里以及该做什么的判断与3个月或6个月前大致相同。这种滞后思维必须尽快消除。从这个角度来看,费奥多尔·卢基亚诺夫提出的讨论俄罗斯在新的条件下应该去往何方以及如何行动的提议绝对是及时的。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非企图破坏世界秩序,而是追求一个更为有限的目标:通过武力解决乌克兰的一些地缘战略、地缘政治和人道主义任务,更广泛地说,是在整个欧洲方向。在政治上,俄罗斯在 2000年代中期离开了西方的轨道。“大欧洲”的经济一体化项目终于在2010年代中期寿终正寝,此后情况不断恶化。2022年2月,发生了质的转变:与西方日益加剧的对抗,演变成了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在乌克兰的代理人战争。
这场战争符合改变世界秩序的复杂过程,其基础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力量的中心从欧洲——大西洋地区向印度——太平洋地区转移。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逐渐被亚洲巨头——中国和印度所取代。俄罗斯在此背景下的军事行动,从2008年的高加索战争开始,尤其是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起到了触发地缘政治转变的作用。2022年的军事行动已成为重要的界线。俄罗斯与欧美关系的逆转点已经成为过去。这在许多方面影响着全球局势。
俄罗斯目前与西方的分裂远比否认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或“掸去共产主义历史上的灰尘”更深。
当地时间3月26日,拜登访问波兰,在发表演讲时语出惊人地称“普京不该继续掌权”。视频截图
实际上,这是抛弃彼得大帝的部分遗产——将俄罗斯定位为欧洲大国、欧洲大陆力量平衡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泛欧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传统已持续300年。转变是根本性的: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融入”欧洲,但并非每个人都热衷于此。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俄罗斯为此付出了很多,在叶利钦的领导下,俄罗斯开始以西欧的方式进行重组,在“早期”的弗拉基米尔·普京领导下,俄罗斯郑重宣布“选择欧洲”,并在欧盟和俄罗斯的对接中提出了“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洲”计划,甚至叩击了北约的大门。
但所有这些均未成功。欧洲大厦已经在美国的保护下建立并入住,但却没有俄罗斯。这不是任何一方的错误。西方集体不可能在不破坏其结构基础的情况下,将如此大的规模纳入其共同体;扩大基础将意味着美国放弃独霸地位。就俄罗斯而言,俄罗斯无法遵守在没有自己参与的情况下制定的规则,这些规则使其在欧洲统一体处于从属地位。自主和主权紧密地交织在俄罗斯国家性的DNA之中,融入人民及其统治层的意识中。
事实上,已经建成的欧洲大厦本质上不是全欧洲的,而是全西方的。俄罗斯在其中没有一席之地,这一事实并不奇怪。分歧、分道扬镳,然后与西方彻底决裂,持续了15年,其合乎逻辑的后果是,俄罗斯不仅需要将自己视为独立于西方平台的政治实体,而且需要作为独立的、首先是相对于欧洲的独立存在的文明。
这一结论至关重要。现代俄罗斯不再是一个帝国,但它也不是一个欧洲意义上的国家。我国正式界定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然而,更确切地说,俄罗斯被称为文明—强国。这种文明在许多方面源于欧洲,但其根源是来自拜占庭的东正教及其政治文化和对亚洲的开放性;斯拉夫血统、语言和文字属于欧洲东部。在我们看来,历史欧洲的这一重要组成部分,除俄罗斯、白俄罗斯、顿巴斯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以外,这一历史文化已经被西欧完全吸收,事实上,它取代了最近分裂的欧洲。俄罗斯自然处于这种新现象之外。
但俄罗斯不是欧洲NO.2,不是欧盟的替代品。在文明方面,它比欧洲范围更大,延伸到太平洋,占据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北部,包括许多不同于欧洲的民族,在文化和宗教上与欧洲有着历史上的联系。与此同时,这些民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之内。这个统一的国家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欧洲帝国,无论是海外帝国还是大陆帝国,最好用“强国”一词来定义。
强国的概念不仅与帝国的概念不同,而且也不同于国际关系文献中所使用的“超级大国”一词。强国不是大都市和殖民地的等级制度,也不是超越对手潜力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它们有能力保持有机团结和多样性。这种保留可能是由于一个强大的国家开端,扮演着刚性核心和柔性框架的角色。在20世纪初期和后期的动荡中,现代俄罗斯联邦的整个领土仍然由俄罗斯政府统治,这并非偶然。像俄罗斯这样规模如此庞大、内部多元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统一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文明。
俄罗斯文明力量的核心是俄罗斯人,拥有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但统一文明框架内的民族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相反,俄罗斯社会是开放的、自由的和平等的,不仅接受其他民族的个人代表,也接受整个民族的代表。鞑靼人、雅库特人、车臣人和达吉斯坦的众多民族都可以是俄罗斯人。东正教是大多数人的宗教,但宗教宽容的传统允许主要土著信仰的和平共处和互动: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犹太教。统一国家确保了从波罗的海到日本海、从北极到里海的广阔领土的和平、繁荣与发展。对于这个复杂的文明来说,“强国”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然而,国家本身是建立在价值体系基础之上的,没有这种体系,国家就会崩溃。俄罗斯帝国的解体与其说是由于世界大战的痛苦,不如说是由于失去了对最高权力的信任和信心。苏联的消亡与其说是因为商店里的商品短缺,不如说是因为官方意识形态的谎言,这种意识形态越来越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合法性对俄罗斯人来说,不是形式上的合法性,而是正义。当这两种原则发生冲突时,俄罗斯人的意识会更加公正。这对今天的俄罗斯联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训。人民对当局的信任并非不可动摇。
对于我们现在国家的稳定,需要它在自由和责任、社会团结、行政能力、实际参与治理、包括重大决策的原则上“重新界定”。
在这方面,现代俄罗斯人民必须重新认识自己和国家,弄清自我意识和世界观的基础,并决定俄罗斯的道路应该通向哪里。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政策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和方法。这些目标、战略和方法的总和可以用俄罗斯思想的概念来统一。简而言之,俄罗斯的思想可以被称为俄罗斯的真理——世界观的基础和一套基本原则,其中心支柱是正义的绝对权威。
- 原标题:特列宁:要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及其历史和思想基础进行深刻反思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美国新增确诊53857例、死亡831例
2022-04-15 07:38 美国一梦 -
俄罗斯布良斯克州遭乌直升机袭击,已进入紧急状态
2022-04-15 07:22 俄罗斯之声 -
中使馆:1名中国公民在刚果(金)死于袭击事件
2022-04-15 07:02 非洲之窗 -
王毅:不能让乌克兰悲剧在身边重演
2022-04-14 23:00 中国外交 -
赵立坚就生物军事活动七问美国
2022-04-14 22:36 中国外交 -
瑞典、芬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发核武部署警告
2022-04-14 22:13 俄罗斯之声 -
“为自由受冻”?德国人不干了…
2022-04-14 21:48 -
“我开了个价”,马斯克计划收购推特100%股份
2022-04-14 21:36 大公司 -
澳媒借“泄密文件”挑拨中所关系,所罗门群岛回怼
2022-04-14 21:02 -
普京:俄外汇市场需准备好转向卢布出口结算
2022-04-14 20:47 乌克兰之殇 -
为争取乌克兰问题支持,布林肯向阿联酋王储致歉
2022-04-14 19:14 油价 -
俄国防部:“莫斯科”号火势得到控制,准备拖往港口
2022-04-14 18:54 乌克兰之殇 -
“印度就是个粪坑!”美国教授“暴论”输出引众怒
2022-04-14 18:52 -
奥总理:普京跟我保证了天然气供应稳定,可用欧元付
2022-04-14 18:14 欧洲乱局 -
“我做错了什么吗?”
2022-04-14 17:10 -
美媒指出欧盟制裁俄油漏洞:印度“低买高卖”
2022-04-14 16:25 印度惊奇 -
禽流感重创美国禽蛋产区,蛋价创历史新高
2022-04-14 16:23 美国经济 -
外交部回应“美议员将访台”:不要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22-04-14 16:04 中美关系 -
中企被要求在俄乌之间“选边站”,商务部回应
2022-04-14 15:54 中美关系 -
印外长硬了一把:我们还担心美国人权呢
2022-04-14 15:29 龙象之间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