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斯·沃尔科夫、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俄民众为何对俄乌冲突不再感到焦虑?
【文/丹尼斯·沃尔科夫、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 编译/欧亚新观察 蓝景林】
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的近两年时间里,俄罗斯社会已经习惯了在残酷的武装冲突背景下生活。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他们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活在目前的状态下,因此他们必须适应现实,而普通俄罗斯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而且往往也不愿意改变现实。
有人曾天真地预言,制裁和军事冲突对日常生活的限制所引发的民众不满情绪将导致政权垮台,但这些预言都落空了。在许多方面,情况恰恰相反。大多数俄罗斯人可能并不认同当局,但他们已经团结在克里姆林宫周围,认为当局正在以牙还牙,与企图摧毁俄罗斯的西方进行斗争。尽管这样的描述与现实不符,但许多俄罗斯人还是接受了这一说法,认为这是这场旷日持久的噩梦最合乎逻辑的解释。
自然,一些俄罗斯人对这种情况感到不满。数百万人反对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现状,其中一些人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反抗。也有一些人认真而积极地支持总统。但绝大多数人是冷漠的,他们只是被动地、自动地“基本支持”政权的所作所为,同时等待着“这一切”的结束。这部分人选择了冷漠:他们的状况可以被称为“习得性冷漠”。在这些人眼中,总统是合法的领导人,因此他的“特别军事行动”也必须是合法的。2024年3月举行的下一次总统大选的模仿仪式必将证实,除了现任总统之外别无选择。冷漠的大多数人只能等待这个艰难的时刻过去。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民意也并非一成不变,值得仔细研究。本文探讨了近期民意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过去一年(约2022年8至2023 年8月)的社会变化。本文以我们之前的联合研究项目为基础,该项目侧重于俄乌冲突爆发的前六个月。
对“特别军事行动”的支持程度
有许多不同的指标可以衡量俄罗斯社会对当局官方所称的特别军事行动的支持程度。大量的民意调查数据为政权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些人选择了那些在他们的解释中表明俄罗斯人明确支持其军队行动的数据,而另一些人则试图证明这种支持是微不足道的。
就我们而言,我们坚信要对所有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并找出和评估受访者在民意调查和焦点小组中回答问题背后的基本论点和理由。
对特别军事行动的支持程度可以被描绘成一个同心圆,从中心(最高支持率)辐射开来,越来越宽,就像树桩上的年轮一样,外围的支持很弱,而且是有条件的支持。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冲突开始时,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者和焦点小组参与者中支持俄罗斯行动的人将战斗称为“特别军事行动”或“SVO”(该术语的缩写),而反对者则大胆地称之为“战争”。然而,到2022年底,这些术语上的差异几乎消失殆尽。
图1:俄罗斯民众对特别军事行动的支持程度
在整个冲突期间,对所发生事件的支持率(这一指标基于对“人们是否支持俄罗斯武装力量在乌克兰的行动”这一问题的正面回答)平均约为 75%(见图1)。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受访者通常会说:“这些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战士,我们怎能不支持他们?”这里的关键词是“我们的”,政府官员也经常使用这个词:“我们的伙计们”。但约有30%的受访者选择了更柔和的说法——“我基本支持”——并经常补充说“战争是不好的,但我们必须支持我们自己的人”或“有人被杀是不好的,但别无他法”(“别无他法”是领导人和电视报道中另一个耳熟能详的陈词滥调)。这些声音可分为“微弱的”、“有条件的”或“不那么强烈的支持”。只有平均 45%的人表示“强烈”“明确”支持,选择了“我肯定支持”选项。
支持背后的动机和人口统计
几乎所有表示支持俄罗斯军队行动的人都能解释自己的立场。广泛的爱国主义情感(“我支持俄罗斯”“我与我的国家站在一起”等)是最常见的支持动机(19%)。其次是 特别军事行动的三大官方目标:保卫俄罗斯(包括其领土和主权)、消灭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等)和保卫顿巴斯地区讲俄语的人(如我们的兄弟、同胞和孩子)。值得注意的是,强力支持组和弱势支持组所提理由并无太大差异。前者受到的灌输可能稍多一些,提到“打击乌克兰纳粹”的次数也更多一些。在人口统计方面,普京政权的传统支持者(年龄较大的受访者和电视观众)支持军事行动。男性的支持率高于女性。
国家是否应停止战斗并坐下来进行和平谈判是衡量对当前事态发展支持程度的另一个指标。这里的支持率比较适中:从2022年8月到2023 年8月,42%的受访者支持继续军事行动(5月份达到48%的峰值,这可能是由于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城市巴赫穆特以及俄罗斯边境城镇遭到袭击,这可能使受访者的态度更加强硬)。同时,约有一半的受访者始终支持停火(包括高达三分之一表示支持俄罗斯军队行动的受访者)。然而,焦点小组讨论表明,相当多支持结束冲突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听从政府的意见(“我们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让高层决定吧”或“高层最了解情况”)。
同期,强烈支持继续军事行动(回答“一定要继续”)的平均比例为 26%。通过筹款积极帮助战争的人数大致相同。22%的俄罗斯人特别支持战争,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停火。
换句话说,大约五分之一的俄罗斯人是特别军事行动的积极和坚定支持者。其中许多是退休年龄的男性,他们通常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满意,并支持政府和军队(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似乎对答案影响不大)。这些人也支持部分动员。这些人自己肯定不会服兵役,因此他们不会面临任何个人风险。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其他人送上前线,同时从远处关心“我们的孩子”。表达这一立场的人说:“我们不应该半途而废,我们需要完成任务”,“如果我们现在停下来,我们将输掉这场战斗”“我们没有退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这些答案中透露出越来越强烈的苦涩感。其逻辑是:我们已经为这项事业牺牲了太多,现在不能放弃。
- 原标题:俄乌冲突|列瓦达中心长文深度剖析俄民众为何对俄乌冲突不再感到焦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中方:摒弃“双标”帮助阿富汗反恐,及时调整制裁
2023-12-15 07:18 中国外交 -
卡梅伦指责港警通缉5名外逃反中乱港分子,我使馆:坚决反对
2023-12-15 06:52 香港 -
日本指责中国、偏袒菲律宾,中方:强烈不满
2023-12-15 06:42 南海局势 -
怒斥“以色列将遭到真主的惩罚”后,他突发心脏病倒地抢救无效身亡
2023-12-14 23:12 -
以色列有意减少加沙平民伤亡?美情报部门的这一发现“打脸”
2023-12-14 22:16 -
“不,提问机会先给新华社,之后再给美媒”
2023-12-14 21:25 俄罗斯之声 -
美国“摇人”欲组建特遣部队:澳已受邀,伊朗发出警告
2023-12-14 20:29 -
中越关系进入新阶段,接下来这些领域值得关注
2023-12-14 20:03 中国外交 -
普京:每天有1500人志愿入伍,不需要第二波动员
2023-12-14 19:12 俄罗斯之声 -
中菲合作遣返180名在菲从事离岸博彩中国公民
2023-12-14 18:50 打击网络诈骗 -
中方斡旋下,缅军和果敢、德昂、若开军在中国境内举行和谈
2023-12-14 18:44 缅甸局势 -
“美国打压中国,韩国摇摇欲坠”
2023-12-14 17:46 三八线之南 -
这时候,欧盟向他“示好”?
2023-12-14 17:16 欧洲乱局 -
“白宫试图淡化”
2023-12-14 16:46 -
6架中俄军机一度进入韩国“防识区”?中方回应
2023-12-14 16:05 三八线之南 -
“德国人民是这份预算的最终输家”
2023-12-14 16:03 德意志 -
美《涉外情报监视法》第702条将到期,外交部回应
2023-12-14 15:52 中美关系 -
菲律宾以没有工作许可证等理由驱逐180名中国公民?外交部回应
2023-12-14 15:52 中国外交 -
首艘俄自制无人艇已交付国防部,将送往前线测试
2023-12-14 15:26 俄罗斯之声 -
美国警方公布赴美见网友中国女子死因:探险失败中暑死亡
2023-12-14 14:25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
“上台100天,说100个谎√”
-
特朗普吹破天,白宫备忘录没敢提对华关税…
-
加拿大人突然对华更友好: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强多了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
“应让各国明白,没中国,特朗普不会宽限90天”
-
15箱中国货海上漂,“死忠粉”傻眼:我哪知道特朗普是纯疯啊
-
“死磕”海底挖矿:美国落后,中国就高兴了
-
我驻智利大使质问:美国怀疑中国,那美国自己呢?
-
“我想当教皇”
-
巴基斯坦警告: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在36小时内动武
-
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
白宫怒批是“敌对政治行为”后,亚马逊和沃尔玛怂了
-
法国也来,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韩国打脸美财长:没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