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大明:2024两个美国对决,将影响世界四年还是四十年
最后更新: 2024-11-01 09:11:03万斯的胡须与共和党的代际更迭
82岁的拜登被60岁的哈里斯取代,显然实现了民主党在代际意义上的相对更新。但与万斯相比,这种更新显然太不显著或者太慢了。
值得一提的是,万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留着胡须参加总统或副总统电视辩论的人。上次留胡须的副总统还是二三十年代胡佛的副总统查尔斯·柯蒂斯;上个留着胡须选总统的人还是40年代的杜威,所以留胡须对于美国政治人物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自从吉列发明了比较快速的可以好打理的剃须刀之后,不留胡须成为美国现代职业男性的标配,所以一个不留胡须的总统候选人被认为比较干练,对选民而言更有亲和力。
相比而言,万斯就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到底为什么呢?我其实是觉得他这样做是因为他要表达对于美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彻底反叛,是MAGA的一个表现,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而是对传统政治精英的反叛。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不留胡须确实是选不了,你们看看他不留胡须是什么样?确实是娃娃脸。
无胡须版万斯和有胡须版万斯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特朗普选他不是那么错,虽然一开始引发了一些争议。南北战争之前的1856年,布坎南及其副手布雷肯里奇胜选。布坎南应该感谢特朗普,在特朗普之前布坎南在所有总统排名中都几乎垫底。其原因是他被认为没有有效地挽救这个国家,没有有效阻止南北战争。当年,布坎南66岁,他的副总统布雷肯里奇36岁,是至今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如今,特朗普选择40岁的万斯,虽然没有打破最年轻副总统人选的纪录,但这个组合却打破了总统与副总统人选之间年龄差最大的纪录,38岁。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彻头彻尾是两个代际,这切实让共和党实现了快速的代际更迭。而民主党的选择是两个60岁,是克林顿、戈尔以来最近的一次。所以,是谁在传递拜登所说的那个火炬?那个火炬在谁手里?很难说。
1992年以来,两党政治在代际上事实上发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说好了挺年轻的民主党,怎么这么多年的总统候选人除了奥巴马和哈里斯之外,全是40年代的呢?幸亏来一个哈里斯,要不然还是40年代的,但即便是哈里斯不就是回到了2008年的水平吗?换句话说,十六年之前已经是60年代的了。那时候还年轻,奥巴马还是克林顿的感觉,现在相对而言已经不年轻了。反倒是共和党,我不知道2028会怎么样,但却从1992年以来的总统候选人稳步地进行代际更新,20年代、30年代、40年代……为什么如此呢?
2024年10月28日,奥巴马在费城的竞选活动中发表讲话 视觉中国
我们一定会觉得奥巴马本人在美国政治上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有历史刷新感。200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奥巴马脱颖而出。大家注意,2008年也就是说克林顿之后,戈尔选不行,克里选不行,这都是40年代的,那正常来讲应该是50年代的参选,结果一下子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现了奥巴马,1961年出生的,不但年轻,而且还是少数族裔,这种特别符合民主党政治审美的历史刷新感简直难以抗拒。于是,奥巴马的八年,整个民主党阵营在各个层次招募人选时,更多聚焦的是更年轻、更具身份政治的人选。
试想,61年的非洲裔都当总统了,50年代的白人怎么能代表民主党呢?直到2016年,奥巴马任期结束,八年拔苗助长的70后、60后接不上茬,结果就转回来继续推出还在跃跃欲试的那些40后。希拉里也要上,拜登也要选。这不是奥巴马的错误,但这却是一个客观结果。
相对来说,为什么共和党快速实现了代际变化呢?我觉得跟特朗普有关系,虽然他自己比较年长,但他进入政治之后就持续推进了共和党的“特朗普化”或者“MAGA化”,在经济意义上的民粹,在文化意义上保守。在持续被特朗普主导的共和党内,那些早已进入政治的精英,比如40后、50后的这些人很难想象会快速转向投靠他,这么快调头的人不太多。相比而言,谁更容易成为特朗普麾下的有生力量呢?就是2016年、2017年之后刚刚进入美国政治的新一代,60后、70后。这些人毫无顾忌地快速倒向特朗普,借势快速上位,逐渐推动了共和党群体的代际变化。
所以,看似与奥巴马完全相反的特朗普,对自己政党代际生态的影响也恰恰相反。不过,如果特朗普和万斯当选的话,80后的万斯是不是就会成为2028年共和党最有力的竞争者?这对共和党又意味着什么?岂不是类似于当年奥巴马的效应吗?共和党的60后、70后该何去何从呢?
哈里斯的“身份政治”
客观讲,哈里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充分阐释自己的政策。没有时间是因为太短了,7月底才接棒,距离选举投票还有105天,没有时间准备政策;没有空间是因为她作为副总统没有办法彻底与拜登政府做切割。所以,对特朗普而言,最好的对哈里斯的攻击就是让她说政策、让她讲明白过去三年多不做的事情未来就一定会做的理由。不过,恰恰特朗普也不太适合或善于讲政策,所以我们才看到万斯到处的滔滔不绝。
反过来,哈里斯对特朗普的攻击却非常有效,至少有助于凝聚基本盘。大家有留意到她说了什么吗?有印象吗?在密歇根州,我们知道这是北美穆斯林群体比较多的州,哈里斯在演讲时遭遇了选民因巴以冲突的抗议。哈里斯的反应是,马上停下来,对着抗议者说:“我在讲话。你们是想让特朗普回来吗?”其中的潜台词就是,所有对她的攻击就是让特朗普回来;她未必多好,但总比特朗普强。
2024年10月30日哈里斯在竞选集会上与威斯康星大学女子排球队进行交流 视觉中国
“不让特朗普回来”似乎是非常有效的动员,这比当年希拉里的“打破玻璃天花板”更为接地气。从选举信息角度看,哈里斯的是回应选民,希拉里是给选民发任务卡。前者涉及到切实利益,选民有感;后者无感。换言之,哈里斯从来也不主动强调过自己首位非洲裔女性总统的刷新感、就是强调“不让特朗普回来”。
但我想说,这并不是因为哈里斯多么高明,是因为她来自加州,加州的政治人物没有几个不是打破玻璃天花板的、没有几个不是具有刷新感的多元特性的。反过来,特朗普对于哈里斯的攻击,似乎都不太奏效,反而会凸显自己的“白人至上”“厌女”等问题,反作用特别明显。
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哈里斯赢了,这到底是怎么赢的?那就是身份政治彻底超越了绩优主义。因为身份政治正确而被攻击得少,所以就能当选。这简直就是美国政治彻底崩坏的又一个体现。这样下去,对民主党而言到底意味什么?未来,一个白人男性候选人,再“身份政治”是不是也会没有票?一个非白人女性因为身份政治的“金光护体”,是不是就可以所向无敌?那就意味着,身份政治对于民主党来说就不再只是“政治”,而是“身份”,是民主党政治精英必要的身份标配。没有这个身份选不了,成为不了民主党的候选人。这样推测或许极端了,但是否会有这个趋势或隐忧呢?
如果八年之前美国人选择特朗普是因为盲目,是因为不了解,是因为赌气就想换一个不可能的人选,或者就是一种选民对精英建制派不满的宣泄,那八年时间,特朗普是什么状况,执政会带来哪些内外政策变化,全世界都应该很清楚了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如果还是选择了特朗普,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只有一个理解、一个理由,就是更多的美国人虽然在人格意义上不认同他,但会觉得他代表的国家方向是对的,是他们想要的。这就是意味着,美国正在变道,特朗普就是那个扳道工。
如果是哈里斯呢?奥巴马开启了拥抱身份政治的民主党议程,刺激了共和党的极端反向反应,在茶党运动等的铺垫后,最后导致了特朗普的崛起。那么,如今的哈里斯会不会引出属于她的“特朗普”?如果特朗普当选,共和党的“特朗普化”将在未来四年彻底完成。奥巴马到特朗普这段时间以来的两党政治之间的互相塑造,将以互相极端化的态势而宣告暂时结束,从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政党政治状态。
如果是哈里斯,是不是意味着共和党将因为进一步被刺激而出现更大更激烈反应,从而两党还未停歇就陷入了新一轮更为激烈的互塑当中。这轮产出的特朗普在国际舞台上内顾、退群,持续推进对华战略竞争;那哈里斯的特朗普会怎么做?是不是会更极端?因为哈里斯比奥巴马就更激进或者说在形象上和身份政治意义上对保守派和民粹派更有意义,他对特朗普会怎么样?我们已经看到万斯了。我觉得会导致的结果真的是美国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态还来不及进入一个哪怕很短的稳定期就又快速地跌入了下一轮动荡。
结语:选举影响未来四年,还是四十年?
这次选举会不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节点和起点?因为任何一个党上台都不会改变现在的战略方向,所以不会有新的节点、新的起点,但会影响到未来四年互动的方式和节奏。那就意味着,这场选举不会对未来四年有大的影响,但如果真的像我所说,一种可能性出现,会让美国政治出现更加癫狂的状态的话,那会影响的事实上是整个美国的政治生态和国际角色,也包括影响其对华政策。那就意味着,这次选举不会对未来四年的中美关系带来重大的影响,但或许会对未来的十年、十四年甚至是四十年的美国带来影响,进而也就会对中美关系以及世界格局带来长期影响。
- 原标题:刁大明:2024美国大选影响四年还是四十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被中方制裁后,这家美无人机厂商向美政府“喊疼”
2024-11-01 09:06 中美关系 -
“德国依赖中俄,就像被下药了”
2024-11-01 09:00 德意志 -
匈外长:没有中国,欧洲电动车难以成功
2024-11-01 07:45 -
内塔尼亚胡:必要时打击伊朗任何地点
2024-11-01 07:45 -
耿爽:我索性主动出击,先来说一说美国
2024-11-01 07:10 乌克兰之殇 -
朝鲜试射导弹为“火星炮-19”型洲际弹道导弹
2024-11-01 07:10 朝鲜现状 -
伊朗:将给以色列难以想象的回应
2024-11-01 06:40 伊朗局势 -
特朗普还没上台,他们已经慌了:断了美国这个财路
2024-10-31 23:35 -
“曾有乌将军打电话投降,让我帮忙联系普京”
2024-10-31 22:56 乌克兰之殇 -
“中印边境士兵互赠糖果”
2024-10-31 22:12 龙象之间 -
吉利回应“私下单独谈判”:欧委会主动接触,被我们拒绝
2024-10-31 22:02 车市快讯 -
拜登最后一次白宫万圣节,她扮成…
2024-10-31 21:16 -
“无论谁赢,欧洲已输”
2024-10-31 20:12 欧洲乱局 -
用脚投票!欧盟对华绿地投资创历史新高
2024-10-31 19:58 -
市场疯狂下注特朗普,真金白银比民调更准确?
2024-10-31 19:41 美国大选 -
“末日种子库”收到3万份新样本,“人类在与时间赛跑”
2024-10-31 17:34 极端天气 -
俄:罚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美元
2024-10-31 17:31 -
印尼已提交加入金砖国家的申请
2024-10-31 17:01 金砖国家 -
联合国8年来首提,日方:干涉内政,强烈抗议
2024-10-31 16:51 日本 -
国防部:中印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2024-10-31 16:03 龙象之间
相关推荐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198“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59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19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4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38最新闻 Hot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
特朗普拒不付钱,加州又扯中国
-
欧洲最后一家关键抗生素原料商@欧盟:让你不打钱,我们去中国了…
-
黄仁勋:错失中国市场,损失巨大
-
特朗普:很遗憾
-
“加拿大永远不卖”“永远别说永远”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
18名议员跑票,默茨意外未能当选德国总理
-
苏丹宣布:与阿联酋断交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