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蓝:中国航天的成功秘诀——科学决策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蓝】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到来前夕,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启了中国的空间站时代。
在新冠疫情开始后的短短一年半时间内,中国航天取得了一连串令全球瞩目的成功,包括新一代试验载人飞船的发射和回收、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并进入火星轨道、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发射和返回、嫦娥五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发回清晰照片、中国空间站建设开始密集发射(天和一号、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等。
再加上中俄签约合作建设月球科研站,以及载人登月和登火计划、新版长征九号火箭、空间核反应堆、空天飞机、木星和海王星深空探索、十米组装式空间望远镜、万颗星低轨通信星座等宏大计划的披露,中国航天好像开始了小宇宙爆发。
那么,中国航天为何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尤其是最近二十年里,取得如此突飞猛进的巨大进步?
除了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航天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外,很多人把中国航天的成功归结于中国的制度优势,即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和保证战略性项目长期执行的持续性政策。这毫无疑问是无比正确的。制度优势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是航天发展的两大必要条件。但我认为,中国制度优势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往往被人忽视,甚至被人歪曲,就是重大项目的科学决策机制。
欧美在鼓吹他们的所谓民主制度时,往往说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决策都是无视民意的长官意志,错误的决策浪费大量资源。这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前苏联的状况。但对当今中国则完全不适用。中国的科学决策机制不仅不是前苏联的翻版,而且明显优于西方所谓的“民主决策”。今天中国航天的成就便是最好的证明。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看前苏联。它也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和政策持续的优势。冷战时代它对航天的投入更几乎是没有上限的。但为什么它会输掉登月竞赛?为什么此后它的航天事业就开始走下坡路?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不少耗资巨大但最后都半途而废的航天项目,浪费了大量金钱和资源,以至于成为拖垮经济的因素之一,最后被西方成功地和平演变而解体。
问题就出在缺乏科学决策上。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不尊重科学规律、领导人个人意志凌驾科学之上所导致的决策错误,让苏联航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成功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举国上下无比震惊。冷战时期最富戏剧性的事件——美苏太空竞赛就此拉开序幕。最初,苏联按着自己的节奏走,在月球和星际探测、载人飞行、太空行走等方面一直领先美国。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要在六十年代结束前将美国人送上月球并安全地带回地球。美国在强大经济的支撑下,以举国之力不计代价地投入来推进阿波罗计划,很快便追上了苏联。这时,苏联决策系统的弊病便表露无遗了。
冷战时代,苏联航天计划很大程度上是为政治服务的。领导人对决策的干预和干扰非常严重。在没有美国压力下还好,苏联工程师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但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眼看被美国超出,为了赶进度,很多事情便背离了科学规律。
典型例子就是联盟一号飞船。这是一艘为登月而全新设计的三舱飞船。虽然在无人试飞中暴露的很多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但为了抢在美国人之前实现两艘飞船的对接,向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献礼,飞船还是带着问题起飞了。
飞船一入轨便出现很多故障,对接任务被迫取消,飞船提前返回。但不幸还是发生了。由于着陆过程中降落伞没有打开,飞船坠毁,宇航员科马洛夫遇难身亡,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飞行中遇难的宇航员。
科马洛夫和联盟一号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两次死亡事故(另一次是联盟十一号空间站任务)和登月计划彻底失败后,前苏联航天决策中罔顾安全、政治先于科学的情况有了较大好转。但它的决策制度并没有根本改观,顶层决策仍然充斥着长官意志。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就是一个例子。它最初是在美国航天飞机压力下上马的。后来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推动了苏联的投入。冷战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披露了当时苏联的决策过程。现在看起来不仅草率,甚至有点可笑。
那是1974年,即美国航天飞机计划公布两年后。当时苏联军事工业领导人向勃列日涅夫夸大了美国航天飞机的军事用途,甚至说它随时可以到达莫斯科上空投下炸弹。勃列日涅夫惊吓之下便做了拍板。不管这个报道可信度如何,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这个决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苏联在这个大白象项目上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资源,加剧了国力的消耗,加速了苏联的崩溃。而暴风雪号只飞了一次便寿终正寝,最后在一场厂房坍塌事故中化为乌有,可悲可叹。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足,出现决策失误是不可避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前面两个例子主要不是这个情况。如果前苏联有一个科学的决策机制,那么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登月竞赛中期,苏联在登月火箭、登月飞船、无人绕月飞船等项目上已经暴露出大量问题。他们也已经意识到苏联经济基础和工业实力同美国的差距,以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落后。如果果断调整竞争策略,暂停登月计划,避开和美国的正面竞争,集中精力发展空间站,那么苏联在空间站上的成就一定会更辉煌,也许能和美国登月相映成辉。
七十年代,如果苏联领导人能听取更多科学家的意见,而科学家能更多说真话,告诉勃列日涅夫为什么航天飞机成不了轨道轰炸机,或者细致权衡航天飞机对苏联的难度与重要性,那么暴风雪号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再说说美国。美国号称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制度,应该不会出现重大决策错误了吧?但看看NASA最近半个世纪的记录,竟然是失败多于成功。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全球超算500强榜单揭晓:日本蝉联冠军,中国上榜最多
2021-06-30 21:35 科技前沿 -
Facebook胜诉反垄断指控,市值突破万亿美元
2021-06-29 22:28 大公司 -
俄罗斯向全球推销首款攻击无人机
2021-06-29 20:13 俄罗斯之声 -
中国首个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开始安装
2021-06-29 08:27 科技前沿 -
对变异毒株无效,礼来医药双抗体疗法被喊停
2021-06-28 23:09 医学 -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2.4纳米单发激光脉冲相干衍射成像
2021-06-27 08:11 科技前沿 -
载人登陆火星,中国科学家打算这么干
2021-06-26 15:10 航空航天 -
我国科学家在哈尔滨发现14.6万年前新人种“龙人”
2021-06-26 11:13 -
破镜可以重圆? 浙大团队找到无机块体材料制备新途径
2021-06-26 08:15 -
共筑港口智能体,加速港航产业升级
2021-06-25 21:59 F5G进行时 -
“北京明白”火了:声音听起来平静,内心无比激动
2021-06-25 16:02 -
从学生到老师,三峡做到了
2021-06-24 15:30 超级工程 -
中科院发布国产RISC-V处理器“香山”,将于7月流片
2021-06-24 13:47 科技前沿 -
“采用别人的系统,再大再漂亮,也会不堪一击”
2021-06-23 15:45 航空航天 -
韩前法务部长官秋美爱宣布角逐下届韩国总统
2021-06-23 14:28 三八线之南 -
空间站通信链路速率与地面5G相当
2021-06-23 12:54 航空航天 -
我国首个地球系统模拟大科学装置启用
2021-06-23 10:27 -
科学家首次证实银河系在踩刹车:暗物质或使其自转速度减慢
2021-06-22 19:34 天文 -
嫦娥六号将继续使用香港团队研制的采样机械臂
2021-06-22 16:42 航空航天 -
水电设备皇冠上的明珠,拿下
2021-06-22 11:06 水电
相关推荐 -
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0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339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58“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2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501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