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谈新冠,别再总盯着流感了
在探讨时一味比较流感和新冠的数据没有多大意义。并不是说新冠的致死性降到流感水平,就必然要放松管控;同样,也不是说,只要还没降到流感水平,就一定不能放松管控。[全文]
-
2022年3月新冠会消失?
现在有多个团队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防控措施。完善后的防控措施既不是现在简单的常态化防控动态清零,也不是简单的“躺平”。它既能保证我们的疫情得到控制,实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能够保证正常的国际交往、经济发展。[全文]
-
“经络”图片好看但无用,来谈谈经络的本质
我们对经络的理解是在不断演变的,不能局限在古书里。既不能因为古书的错误而否定全部,也不能认为古书全部都是真理。以往很多人苦苦寻觅单一组成的经络而不得,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迷信古书。一棍子打死的否定者,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迷信古书。[全文]
-
疫苗事关国家安全,还有哪些重大问题要解决?
在新冠疫情尚未消退,各国疫苗大显身手之际,陈薇院士在政协的建议再度引发了人们对疫苗与生物安全的关注。哪些疫苗核心技术需要加大投入?从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来看,有一个不可解决的瓶颈问题已经严重阻碍应急疫苗的研发速度,如何解决?[全文]
-
新秀被指“神棍”,中医界为何沉默?
这个圈子,也像个江湖,有大佬,有门庭,有路线,有故事,不过也仅此而已。江湖里的一个个人,原本也会按照规矩,从小熬到大。有了风口之后,事情正在起变化。反正在风口上,什么都能飞起来,聪明的新秀为何不另辟蹊径呢?[全文]
-
短短70年,消灭存在至少3000年的瘟疫,中国怎么做到的?
因为疟疾,居然产生了五个诺贝尔奖,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传染病。值得自豪的是,中国科学家没有缺席。但是,仅有科学是不足以消灭疟疾的,还必须有高效组织和强大社区动员、透明通报和定点精准防控,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全文]
-
中国摘掉乙肝大国帽子?还是进行时,但肯定能办到
“中国摘掉乙肝大国帽子”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完全可以和“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媲美。有意思的是,陶医生查遍所有新闻,没有找到哪个发言人明确说出这句话,这句话的出处只是“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文]
-
主流医学变风向?中医药有个大机遇?
最近,医学界已讨论多年的“真实世界研究”终于渐渐进入民间医学爱好者的视野,有些中医爱好者“恍然大悟”:似乎“真实世界研究”可以为中医药“背书”?“真实世界研究”的推广,确实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并不简单。[全文]
-
大量真实案例可以证明疗效吗?
抗生素治疗感冒,试1亿次,都会“有效”;但只要双盲对照一次,都能照出其“无效”的原形。没有经过盲法和对照检验的“真实案例”,数量再大,哪怕5000年、1亿例、100%的参与率,也证明不了疗效。[全文]
-
中西医学都有“大转折”,但选择有何不同
杉田玄白抓住了“转折”,扭转了日本医学的根本方向;而王清任只是在医学界掀起了一点涟漪而已,没有任何后续。中医的真正转折要到晚王清任一百年的恽铁樵。他选择对中医经典理论进行根本“解构”,他重新定义了中医脏腑和经络的解剖学意义。[全文]
-
心脏,弓箭……这是一则信息量很大的新闻
近日,广西一名男子突然被家中弩箭“一箭穿心”,却未能伤及性命,这则新闻报道却留下很多疑点。记者不仅没有采访医生科普一下心脏的解剖位置,解答为什么能够捡回一条命,也没有把国家关于弩的管理法规搞明白。[全文]
-
钟南山领衔的连花清瘟论文,到底说了些啥
钟南山领衔的关于连花清瘟胶囊的论文,最近正式发表了,不妨把每一部分都好好学习一下。另外,再讨论下一些热点问题,比如:连花清瘟能有多大作用?连花清瘟的应用是否不讲辨证?钟南山的研究是否存在“废医验药”的嫌疑?研究人员与制造商以岭药业是何关系?[全文]
-
某些科学家宁可无药也反对用中医药,是何逻辑?
有些科学家抱着宁肯无药治疗也反对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的态度,认为那不科学,结果在等待科学还结果出来之前,很多病人除了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吸氧以外,没有别的治疗药物,岂非白白等死?[全文]
-
牛尿啤酒都有人吹,谁能帮中药脱颖而出?
新冠病毒轻症多,自愈多,真要用上什么牛尿、啤酒,“治愈率”那也是杠杠的啊。你说你治愈多?大家“治愈”比例都很高。你说你见效快,喝牛尿、喝啤酒的人里,也能找到自愈快的案例。中药如何脱颖而出?还得靠老朋友——现代统计学。[全文]
-
钟南山都说连花清瘟有效,瑞典人为什么敢说不
钟南山说连花清瘟对“轻症和普通的”新冠患者有效,可瑞典人不让这药过海关,说它无效,甚至说里面“只有薄荷醇”。这把我逗乐了,我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一般不会笑,除非忍不住。如果里面只有薄荷醇,咱怎么不叫薄荷清瘟?这事确实有点过于离谱。[全文]
-
70年来,“预防为主”这个紧箍咒,为何总在失灵?
有一个问题是,现有的疾控中心硬件改善了,经费也比以前充裕了,是否意味着实现了预防为主?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忽略群体,只对个体干预;忽略预防,只注重临床诊疗,终将付出沉重代价。我们已经在非典中付出了一次沉重代价,而这次的代价肯定还会更大。[全文]
-
该不该戴口罩,美国人100年前就吵了起来
在美国众多城市中,如旧金山实施了强制口罩法的城市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不只是州政府不支持,联邦政府也在背后使绊子。1919年1月的一份致美国公民的公开信,可以说是民间反对理由的集大成者:惊吓人民、口罩致病、闻起来臭、导致腐败、阻止移民、延迟结婚……[全文]
-
今天医生们所做的事,会有多少被证明有效?
在医疗行业中,很多人因临床试验的兴起而感觉受到了威胁。这些人说,临床试验不能代替病人与医生之间丰富复杂的互动。但其实没人说过它能够替代或者应当替代。它们能提升你进行决策的能力,却不等于要否认决策的重要性。[全文]
-
为什么病毒性肺炎这么难治
多数细菌具有独立的营养代谢系统,可以独立生存,它不必非要侵入细胞内。但病毒不同了,它要的不仅是“营养”。所有的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只能侵入其他物种的细胞内,借助其他物种的细胞加工遗传物质,加工蛋白,不停地繁衍出下一代的病毒。[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