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要完成对烈士的这个承诺,“我的时间太不够用了”
最后更新: 2024-10-04 09:31:09两位母亲
出院后,潘中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唐荣锋的母亲张惠君。
潘中泽辗转找到了唐荣锋的姐姐唐朝仙,由她带着来到了老人家中:破旧的房子没了生气,一位面容憔悴的老妇人两眼无神地坐在床上抽着烟,她的面前摆放着唐荣锋的照片。
唐朝仙对老人说:“妈,中泽来看我们了。”听到中泽两个字,张惠君呆滞的目光移到潘中泽脸上看了许久,潘中泽觉得,老人对自己似乎并不陌生。
唐荣锋寄回家中的三封遗信,证实了潘中泽的感觉。第一封信:“我认识一个贵州的弟弟,希望你们像对我一样对待他,他的名字和地址望记下。”第二封信:“我们就要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有些事情会尽量克服,万一克服不了,我和中泽弟会有一个回来看望你们的。”第三封信:“如果我‘光荣’了,党和领导会来看望你们的,中泽弟会来看望你们并告知你们我的一切。”
看着因失去儿子形容枯槁、疾病缠身的张惠君,潘中泽哭着拉着她的手叫道:“妈,您从今以后就是我的妈妈,我会代替荣锋大哥孝敬您的。”张惠君盯着潘中泽看了一会儿,低声抽泣起来。
后来,潘中泽又到云南文山唐荣锋的坟前,对烈士许下承诺。潘中泽还把想法告诉了亲妈王登英,得到了母亲的强力支持。
自此,潘中泽有了两位母亲。潘中泽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叫亲生母亲为“妈”,叫张惠君为“妈妈”。下一代出生后,孩子们也相应用“奶”和“奶奶”进行区分。
一个兵娃与两位母亲:潘中泽与亲妈王登英(前排左)及张惠君(前排右)的合影
此后多年,为了抚慰老人,潘中泽长期往返贵州纳雍和云南玉溪。当年的交通并不发达,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往返一次2000多公里,而他仅一年便去了8次,骑废了一辆又一辆摩托车。张惠君也把潘中泽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每当听说儿子要来,她就高兴得睡不着觉,精神抖擞喜气洋洋。可是,只要潘中泽回到贵州,老人便情绪低落、脾气古怪,时常生病。
1984年秋,潘中泽往返两地的第5年,唐荣锋姐姐发来电报:“妈妈生病了,天天念叨你,速来看望。”考虑到老人身体越发不济,对自己也越来越依恋,潘中泽动了接老人去贵州养老的想法。彼时,潘中泽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弟弟弟媳相继去世后,小侄女青青也成为了潘中泽的女儿。虽条件困难,但家人们都支持潘中泽。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其乐融融,两位妈妈也相处得很好,如亲姐妹一般。
潘中泽知道张妈妈有个毕生心愿——想看北京天安门。尽管囊中羞涩,他还是攒钱带妈妈到北京游玩。那一次,张妈妈开心得像个孩子,她逛了富丽堂皇的颐和园,登了雄伟壮阔的长城,还观看了朝思暮想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来,潘中泽又带老人去了天津、苏州、上海、杭州、桂林……
1986年秋,本就疾病缠身的张妈妈身体每况日下,潘中泽心急如焚,四处寻医为她治病,他学医的妹妹潘惠兰也到家中给张妈妈当起了私人医生。潘中泽更是整天守在无法自理的老人床边,喂水喂饭,洗脸洗脚,翻身擦背,端屎端尿。邻居们感叹:“这比亲儿子都还亲啊!”
1986年腊月24日,张惠君在亲人唐朝仙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潘家人的簇拥下,走完了66年的人生。潘中泽以儿子的身份为老人披麻戴孝,并将“妈妈”葬在自己为父母选定的墓地上,希望将来老人们还能相互作伴。此后每年清明,他都会为张妈妈祭扫。他的义举,街坊邻居们皆看在眼里,早在三十年前,纳雍当地便流传着一句话——“做人要学潘中泽!”老人的墓地,也成为了该县爱国主义教育和孝亲敬老教育基地。
31个烈士家庭
完成了对战友的承诺,潘中泽又把精力放在其他烈士身上。
或许,没人比潘中泽更明白“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视死如归背后,隐藏着多少无奈和悲凉、辛酸和泪水。多年来,潘中泽先后到解放军44医院、重庆新桥医院和成都534医院等医院看病,希望能取出弹片,但医生们都说风险太大了,潘中泽便放弃了,那枚弹片至今仍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壮年过后,潘中泽颅内剧痛的次数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频发,剧痛折磨得他死去活来。“太吓人了,他头痛发作时的样子。”曾同潘中泽一起出行,目睹过惨状的友人心有余悸。
每每头痛发作,潘中泽眼前总会闪过自己和战友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景。“我重伤昏迷那天,当时同样负伤的连长觉得我已经不行了。副连长吴登义用我的急救包绑着我的头,血还是不断地渗岀来,他又用自己的急救包加扎在我的头上,战友陈广云又把自己的急救包给我用了才止住。”
潘中泽感叹,战场上的急救包极其珍贵,每人只有一个。副连长把自己的给他用后,又带着尖刀排在敌后持续战斗了5、6个小时。“没了急救包,如果他或者陈广云负伤,就只有等死了,他们是把自己生的希望给了还有一丝气息的我。后来,陈广云为了将我送出战场,他驮着我在水沟里爬行近2公里穿越敌军的封锁线。一个人要出来都很不容易,何况身上还驮着一个重伤员。”
浓浓的战友情融入了潘中泽的血肉之中,当他了解到当地仍有31名烈士不知埋骨何处时,他发誓“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那31名烈士的安葬地,给烈属们一个交代。”
2015年开始,潘中泽利用工作之余,先后辗转9个县13个烈士陵园和21个乡镇寻找线索。知情者说:“有的疑似烈属的住处没有联系方式,他去二、三次才遇到人。”2022年秋,潘中泽又一次来到王景秀家,将杨大朝烈士的安葬地告知耄耋之年的烈士母亲。至此,纳雍籍31名烈士终于全部和亲人“团聚”。
穿越时空的双向渴望,既是对烈士的承诺,也是对烈属的慰藉。潘中泽将一路上收集的31名烈士的生平事迹集结成《依然年轻》一书,赠送给烈属和当地爱国主义教育部门。潘中泽对我说:“千万不能强调我个人,这是在当地政府支持和无数志愿者好心人的接力下,才有的团圆。”而那些年,面对个别朋友“你发疯了,自个贴钱贴米”的话语和众人的称赞,潘中泽总说:“我从战场上活下来,多了这几十年已经很幸运了,做这点事不算什么。我只是觉得,我的时间太不够用了。”
2019年,潘中泽祭扫唐荣锋烈士墓地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中央编办主任披露:97个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2024-10-04 09:19 改革进行时 -
贵州织金发生山体垮塌,致6死
2024-10-04 07:13 -
台湾突发,9人罹难!国台办:痛心
2024-10-03 19:40 台湾 -
出生人口数快速下降,湖南:帮助产科儿科医生转型换岗
2024-10-03 10:25 医疗改革 -
95后范富荣,履新副市长
2024-10-03 10:23 地方人事观察 -
中央网信办集中整治编发虚假不实新闻信息等五类突出问题
2024-10-03 09:20 网络谣言 -
福建舰官兵在战位上送祝福:祖国请放心!
2024-10-03 08:18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中组部:坚决拥护党中央对李刚进行审查调查的决定
2024-10-02 20:33 -
我使馆回应瑞典媒体所谓“中国秘密网络”和统一战线工作:污蔑抹黑
2024-10-02 19:12 -
2144.8万人次!10月1日铁路客流量创单日历史新高
2024-10-02 09:48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十一”前夕,一批“内鬼”被揪出查办
2024-10-01 22:38 廉政风暴 -
69名中国公民自黎巴嫩安全撤离
2024-10-01 17:47 -
合肥今年第六次地震!研判结果公布
2024-10-01 17:03 -
今天,华春莹连发18组对比图
2024-10-01 16:12 观察者头条 -
神舟十九号飞船计划本月下旬发射
2024-10-01 09:59 航空航天 -
今日起,这些新规开始施行
2024-10-01 09:23 依法治国 -
“银证转帐失败”投资者涌向银行柜台现场转账?
2024-10-01 07:57 股市 -
祝福祖国!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升旗仪式
2024-10-01 07:27 观察者头条 -
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
2024-10-01 07:15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2024-09-30 23:04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