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选CT不选X光检查,医院是为了多收费吗?
如果医院和医生滥用检查项目,开具不必要的“大检查”,直接会反映在阳性率管理指标,进而影响医院的各类官方评价。[全文]
-
为什么不少药品纳入医保后,老百姓反而买不到了?
纳入医保之后,既有的药品经纪人和药店利益受损,影响药物的流通和销售,间接导致市场对药物需求量的下降,药厂进而不生产此类药品或者生产同款但不纳入医保的药品。[全文]
-
一针70万的救命药砍到3.3万,这不是一个“拍脑门的结果”
给的3.3万元,它是一个谈判的过程,并且这个谈判并不是完全没有科学基础的。我直接参与了相关工作……[全文]
-
“十步一个药店”,卷不动了怎么办?
大规模的连锁药企无疑也是发展的方向,在议价权和物流上面都有规模的优势,即使市场出现大规模的清退,总的来说也是小药店抗风险能力更差一些。[全文]
-
“治病救人的钱处处受限,药店却能刷卡买电饭煲!”
医务人员走出医院,看到药店可以用医保卡套现买保健品、买电饭锅,串账手段极为可笑:收银台使用价格便于做“等价物”的常见药品顶账,比如笔者目睹过的某10元一剂的“脚气软膏”。医务人员自然而然会产生负面情绪……[全文]
-
一涨价就怨声载道,医保该开源还是该节流?
人均寿命提高带来的老龄化,必然会带来医疗成本的大幅度提升;而人在年轻的时候,对于年老之后要面对的健康问题,缺乏系统性认识,对于各种医疗保障,并没有那么积极。[全文]
-
应对“拜登经济学”,我提上中下三策
拜登政府的新思维之所以玩得转,是因为它可以借助美元霸权向全球储蓄者征收铸币税,它可以不滚动并扩张其债务而无破产之虞。一旦国际货币体系重新回归硬锚,则美国、日本、英国等国的高额国债将成为巨大的负担,全球霸权必然坍塌崩溃。[全文]
-
按这个标准,农民现在的医保负担超过了过去农业税
国家和个人都花了大钱,最终社会却不满意。从眼前看和基层看,有必要直接解决的问题就是,扭转医保制度在实践中的异化。[全文]
-
农民主动“不参保”,背后问题比“缴不起”更严重
特惠性的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一定要特别慎重,不宜浪漫主义,否则可能是播下龙种却收获跳蚤。 [全文]
-
医院亏损,总不能要求病人“按规定生病”吧?
这些声称“吃亏”的医院,面临DRG/DIP改革的挑战,往往简单粗暴的把改革理解为生硬的控费,用会计出纳员的眼光决定管理手段,眼里只有“元角分”,没有活生生的医患双方。[全文]
-
医药反腐不止一阵风暴,背后是一场系统战役
今天医疗领域存在的严重腐败现象,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医疗“商品化”进程。反腐是必答题和先手棋,起到震慑和打开局面的作用,但最终要实现的,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机制重构。[全文]
-
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制度?
过去我们医改中的极端市场化是不成功的。现在大型公立医院国家财政的投入不到6%,主要收入都是来自于老百姓和医保。医改到现在并没有改医院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医生的收入大家都知道的,无非还是那几个部分,所以它当然要创收。[全文]
-
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现在的世界没有无限制的免费医疗。所谓免费,不过是国民没有直接付款,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税收付给国家,国家再转移一定的数额给医疗罢了;而且医疗都有形或无形地界定了范围、时间、数量或质量。[全文]
-
医疗腐败花样有多少?普通人根本想不到
原本只有能出门诊、制定住院病人治疗方案的高年资医生有资格接收“回扣”。后来,没有处方权但是有资格决定耗材使用的护士长,也能从耗材回扣中分润。有的试剂厂商甚至弄出了“送设备卖耗材”的把戏,动辄投入价值数以百万计的检测仪器,为的是推销“检测设备专用的试剂”。[全文]
-
“新冠经验几乎为零”,农村疫情怎么样了?
刚开始的设备只有一个体温表、一个血压计、一个听诊器,我自己买了一台氧气机,黄石市卫健委给配了一台氧气机,一共有两台氧气机,其他就没有了。[全文]
-
面对高峰挤兑,我国医疗行业如何不“破防”?
建设一张ICU床位需111万元,但每年运行费用超过440万元,其中药品耗材333万元,人工约111万元。而受限于居民收入,医保人均总量因素,基层医院面临患者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全文]
-
从“赤脚医生”到“健康中国”,我们为世界提供一个新参考
当下正在推进的医疗改革,与“医疗新基建”、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我们一定能创造出健康中国的新模式,为全世界提供新的参考。[全文]
-
一边是看病贵,一边是公立医院亏损,问题出在哪儿?
事实上,门诊复诊病人对于三甲医院来说都是“接一单赔一单”。复诊病人主要是定期开药,现在医院药品“零加成”,倒贴药房成本0差价售药,经济效益远不如检查化验项目多的初诊病人。[全文]
-
三明医改,如何在质疑声中乘风破浪?
三明医改也一度面临着激烈的争论,立场的分歧、视角的不同,都导致对三明医改的不同看法。三明以闻过则喜的态度,理性对待一切评判,不断完善政策,用事实证明了三明医改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成功改革。[全文]
-
集采“灵魂砍价”,患者拿到手的药质量会下降吗?
我们把这么一个需要巨大投入、大量研发的高度垄断行业搞成了恶性竞争的农贸市场。过去的所谓竞争,是你给的回扣多,你就能活下来,这其实极大遏制了我们的研发……[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医保、药监部门就集采药品问题答问
-
防止医保基金跑冒滴漏!国家医保局建立数据工作组
-
今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院正式取消门诊预交金
-
国家医保局:欢迎医务人员当好吹哨人
-
去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3.71亿人次,金额超500亿
-
医保集采加速推进,国家医保局明确将增加丙类医保目录
-
最高死刑!“非常不寻常”
-
投资10亿!国内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在津落地
-
“动手前,他是这么计划的…”
-
26岁一脸阳光的常春藤理工精英,为何当街杀人?
-
天津拟设置一家外商独资医院,投资10亿元
-
9地可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方人员占比不得少于50%
-
2024医保国谈:91种新药纳入目录,89种目录外药品谈判成功
-
AI辅助诊断首次被列入,国家医保局解读17批价格立项
-
政协委员批当地医疗机构技术停滞、吃财政饭,官方回应
-
269家医院已接入!武汉实现医疗检查结果互认
-
公立医院为何难开进口药?原研药去哪儿了?
-
出生人口数快速下降,湖南:帮助产科儿科医生转型换岗
-
国家医保局:对定点医药机构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
-
骗保问题基本查实,无锡虹桥医院已停业
-
-
· 医疗改革 ·
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医疗机构,但目前医患关系的恶化愈演愈烈,恶性医闹事件层出不穷,严重挫伤了医生的职业情感。媒体也往往将矛头对准医疗机构,指责以药养医,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因此,医疗改革势在必行。但在改革中,需要兼顾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平衡,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利益,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医保制度的完善。
-
立案侦查!无锡虹桥医院有关人员已被控制
-
国家医保局进驻,开展专项飞行检查
-
江苏无锡凌晨通报“医生实名举报医院涉嫌骗保”
-
“25岁、72岁、62岁三人CT片几乎一样”
-
“若医保报销超支,院长都结不了账,您别为难我了”
-
国家医保局:前8月职工医保个账共济263亿元
-
“进口原研药”真的消失了吗?
-
内蒙古一诊所“给男性做妇科类诊疗”被点名,当地回应
-
国家医保局曝光:全国多家医院“给男性患者做妇科类诊疗”
-
国家卫健委:将对授予护士处方权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
-
央视起底:氧气放掉,用药直接丢垃圾箱,工伤保险基金成“提款机”
-
放弃医保的人越来越多?国家出手了
-
新实惠!我国首个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正式公布
-
DRG让医生不敢看病?国家医保局回应
-
浙江省卫健委主任看望慰问李晟医生家属
-
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成立
-
重症患者困在转院“潜规则”,济南当地回应
-
国办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
一次挂号管三天,江苏省率先施行
-
六部门:开展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