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燕菁:“土地财政”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基础
在国有土地方面能和美国一比的是加拿大。据统计,加拿大41%的土地为联邦所有,48%为各省所有;两者相加,高达89%的土地是属于政府的“皇家土地”(crown land),仅剩下11%为私人所有。
有人或许认为中央政府的土地收益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不能混为一谈。但在笔者看来,“土地财政”的本质,就是将土地收益用于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差异,仅仅是提供的公共产品种类不同(比如前者可能是自来水,后者可能是国防)。除此之外,没有本质差异。
“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而非收益
在土地私有的条件下,公共服务的任何改进,都要先以不动产升值的方式转移给土地所有者。政府需要通过税收体系,才能将这些外溢的收益收回。税收财政的效率几乎完全依赖于与纳税人的博弈。制度损耗带来的利益漏失极高。而在土地公有制的条件下,公共服务的任何改进,都会外溢到国有土地上。政府无须经由曲折的税收,就可以直接从土地升值中收回公共服务带来的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土地财政”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不完全相同。这还不仅是因为“初始地权”的获得不同(美国靠的是对北美印第安人的屠杀和掠夺,中国则是通过计划经济的制度设计);还因为美国早期土地所有者是联邦政府,所出售的土地并非附带公共服务的城市土地,因而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资本——直到1862年《宅地法》颁布,土地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结合并带来持续性税收,不动产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
而在中国,土地一开始就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结合在一起,政府收入被用来改善公共服务。这使得土地不断升值,并成为极佳的投资品。
相对于“征税”的方式,通过“所出售土地的升值”来回收公共服务投入的效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城市政府不仅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甚至还可以以补贴的方式为能够带来持续性税收的项目融资。
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这一独特制度,使土地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巨大且不断增值的信用来源。不同于西方国家抵押税收发行市政债券的做法,中国土地收入的本质,就是通过出售土地未来的增值(70年),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次性投资融资。
中国城市政府出售土地的本质,就是直接销售未来的公共服务。如果把城市政府视作一个企业,那么西方国家城市是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中国城市则是通过发行“城市股票”来融资。
房企融资迎来“第三支箭” 证监会调整优化5项措施。图源:视觉中国
因此,在中国,居民购买城市的不动产,相当于购买城市的“股票”。这就是中国城市的积累效率远高于土地私有化国家的重要原因。也正是依靠这一做法,中国得以一举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两个进程的原始资本积累。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住宅有如此高的收益率——因为中国住宅的本质就是资本品,除了居住,还可以分红——不仅可分享现在公共服务带来的租值,还可以分享未来新增服务带来的租值!当然,居住和分红从流动性等金融性质方面来看并不完全相同,但就融资功能而言,本质是一样的。
因此,中国的房价和外国的房价是很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本身就附带公共服务,后者则需另外购买公共服务。
在这个意义上,“土地财政”这个概念存在根本性的误导——土地收入是融资收入(股票),而不是财政收入(税收)。在城市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土地收益属于“负债”,税收则属于“收益”。“土地金融”或许是一个比“土地财政”更接近土地收益本质的描述。
对“土地财政”的认识,有助于解释困惑经济学家的一个“反常”——为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股票市场却长期低迷不振?如果你把不同城市的房价视作该“城市公司”的股价,你就会发现中国“城市公司”股票市场的增长速度和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十分一致,一点也不反常,并通过免交财产税的方式分红。
由于土地市场的融资效率远高于股票市场,因此,很多产业都会借助地方政府招商,以类似搭售(tie-in sale)的方式变相通过土地市场融资。中国大量企业是在土地市场而不是在股票或债券市场完成融资的。例如,很多初始投资高、回报周期长的产业,往往要搭配一些“商业”或“住宅”作为平衡用地。更多的是政府拍卖项目周边的土地,然后用获得的收入对企业进行补贴。
“土地财政”相对税收财政的效率差异,虽然很难直接观察,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数据间接比较。
近年来,中国M2持续高速增长,但并未引发经济学家所预期的超级通货膨胀。通过抵押或直接出让“平衡用地”,是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招商引资的主要手段。这也间接反驳了那些认为“土地财政”抑制了实体经济的指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M2的规模是有实际需求支撑的。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做法,就是拿M2和GDP做比较。2012年,M2余额为9742万亿元,GDP约51万亿元,M2与GDP的比值达190%。有人认为,M2与GDP的比值逐年高企,说明资金效率和金融机构的效率较低。更有人担心通货膨胀回归和房价反弹。
但实践表明,M2和GDP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1996年是个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在中国M2超过了GDP,但此后却长期保持低通货膨胀,甚至局部时期还出现通货紧缩。而改革开放后几次大的通货膨胀都出现在此之前。这是因为,合意的货币发行规模,取决于货币背后的信用而非GDP本身。如果说税收财政信用与GDP存在正相关关系,“土地财政”提供的信用与GDP的这种相关性就可能相较于同样GDP的税收财政成倍放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曾经以黄金为“锚”的世界大部分货币处于“漂流”状态。美元通过与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挂钩,重新找到了“锚”,使得美元可以通过大宗商品涨价,消化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欧元试图以碳交易为基准,为欧元找到“锚”,但迄今仍未成功。日元则基本上以美元为“锚”,它必须不断大规模囤积美元,其货币超发,只能依靠美元升值消化。
- 原标题:“土地财政”之“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中概股涨“疯”:创单月纪录,个股昨最高涨47%
2022-12-01 07:08 股市 -
和宁王杠上了?中创新航被判专利侵权,誓要上诉到最高院
2022-11-30 21:31 观网财经-汽车 -
无人接盘,对标BBA的宝沃汽车宣布破产
2022-11-30 20:01 观网财经-汽车 -
小鹏三季报:毛利率显著上升,已执行部分战略调整
2022-11-30 19:06 观网财经-汽车 -
-
成本涨超70%,阿里影业靠股权投资实现盈利
2022-11-30 17:24 -
BOSS直聘三季度报:活跃用户创新高,付费企业数下降
2022-11-30 15:2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特斯拉:没有在中国布局芯片公司
2022-11-30 15:22 观网财经-汽车 -
11月PMI降至48.0%,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
2022-11-30 10:00 观网财经-宏观 -
加拿大央行87年历史上首次出现亏损
2022-11-30 09:24 观网财经-海外 -
日系车企在华分化:丰田一枝独秀,本田日产显颓势
2022-11-29 21:36 观网财经-汽车 -
亏损大幅收窄,B站第三季度营收达58亿元
2022-11-29 18:52 -
东方晶源新一轮融资近10亿,年初被ASML指控“可能侵权”
2022-11-29 18:33 观网财经-科创 -
首批C919飞行员取得飞机型别资质,交付工作也已启动
2022-11-29 17:31 中国大飞机 -
A股放量大涨:房地产与旅游爆发,北向资金净买入近百亿
2022-11-29 16:04 观网财经-金融 -
节衣缩食成本大降16.7%,欢聚三季度净利润7694万
2022-11-29 15:58 -
起底核子基因:累计超7亿份检测,自称“钱景无限”
2022-11-29 08:50 抗疫进行时 -
美联储再放鹰!美股三大指数跌超1%,热门中概股大涨
2022-11-29 07:30 观网财经-海外 -
上海迪士尼乐园再次关闭
2022-11-29 07:18 抗疫进行时 -
芯驰科技两年融资20亿,中国车规半导体春天来了?
2022-11-28 21:13 观网财经-汽车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