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鹏鲲:解读印度GDP超过英国,不要被西方话语带偏
最后更新: 2022-09-12 09:04:5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鹏鲲】
当地时间9月2日,彭博社刊发了一条明显带有挑事意味的报道——《英国落后印度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根据国际货币组织(IMF)统计的2021年第四季度的GDP数据,印度超过了英国,今年第一季度印度的经济优势进一步扩大,校正后名义GDP达到8547亿美元,而英国同期仅为8160亿美元,IMF预测印度2022年的GDP会超过英国。
换句话说,按照IMF的标准,印度还有3个月才能在全年GDP这个数字上超过英国,就被美国彭博社拿来搞了个大新闻。
彭博社的报道明显想挑事
英国是曾经的世界领导者,极盛时曾经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在那个时候,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并被英国殖民者统治了近200年的时间。今天的前殖民地国家,超过以前的宗主国,真让人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这种变化引发了世界性的热议,舆论既有为印度叫好的,也有人认为印度各方面都还很糟糕,不值得赞美。值得注意的是,在嘲笑印度的声音中,西方话语以及“公知”话术竟然借尸还魂,甚至甚嚣尘上。
事实上,西方话语不仅评价不了中国,而且评价不了包括印度在内的所有国家。中国人评价印度,也不应该使用西方话语和“公知”话术。
主体是英国还是印度?
今年按IMF口径统计的GDP,印度大概率要比英国高。是英国衰落了,还是印度发展了?两国网民就这个问题吵翻了。搞事的彭博社认为是英国衰落了,印度媒体新德里电视台同样也以英国为主语进行了报道。印度有网民讥讽道:“大家感觉到了吗?让新德里电视台说印度超越英国多痛苦啊”。
而印度的大部分媒体和网民则认为是印度超越了英国,著名印度媒体人和评论家萨克西纳认为以英国为主语,说明了西方的傲慢。作为抗议,他把彭博社的报道主语全部改成了“印度”发到自己的Twitter上。
萨克西纳认为这个新闻的主体应该是印度
总的来说,西方媒体倾向于认为英国衰落了,而其他国家的媒体更倾向使用印度超过了英国。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看似无聊的争论,根源在于如何判断殖民的功过。少数英国网民并不讳言这一点,他们认为没有当初英国对印度的改造,就没有印度这个机会。
非西方国家同样也有人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后来印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恍惚间笔者有一种错觉,好像穿越到了过去某段时间,当时“侵略有功论”的声量喧嚣一时,少数“公知”大V也是这么思考中国问题的。
附和西方的这种说法不仅无耻,而且也不符合事实。殖民者出于运输原料、倾销商品的考虑,会在被殖民的国家制造少数繁荣的城市,但绝不可能像本国一样进行科学全面的建设。早在清朝末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就意识到,中国只有摆脱半殖民地的地位,“中国商业”才能“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中国才能“有许多上海”。
此外,殖民者虽然客观上把一些工业设备以及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到了被殖民的国家,但改变不了殖民经济剥削的性质。有枪炮和鞭子的殖民者,当然对改善当地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兴趣不大。在产业升级方面,殖民者也一定是千方百计的拖延和阻止,比如日本占领东北期间,就不允许中国大学生学习技术含量较高以及产业链上游的专业。
一战后的历史雄辩的证明了,越早摆脱殖民的地位,越彻底的摆脱原宗主国影响的国家,往往就发展的越好。像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因为无法摆脱西方的商品倾销、军事干预、战争讹诈、颜色革命,因此经济发展一波三折,难以根本性地改善人民生活。“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这句拉美谚语可不是无病呻吟。
那些说印度继承了“殖民遗产”的人,也考虑一下负面的遗产呗?由于印度是在“非暴力”中独立的,整个过程由英国人主导。英国乘机实施了包藏祸心的殖民地独立政策。1947年8月,英国将英属印度殖民地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并鼓动两地的宗教冲突。
英剧《是,首相》中艺术地表现了英国阴险的殖民地独立政策
两国独立第二年就因土邦归属问题爆发了战争,并酿成了延续至今的印巴冲突,累计造成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死亡,直接影响了两国独立后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因此把印度和英国的关系描写为兄弟分家后,大哥落寞了,是极不合适的。殖民是过而非功,而且遗害无穷。
另外有一种说法,印度人口接近14亿人,英国只有6700多万,不提人均谈印度经济没有价值。用人均GDP比较两个发展中国家是比较科学的,但用来谈论印度超越英国则还是一种曲折的殖民思维。
试问,如果今天依然是那个“架起几架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印度人口再多经济能超越英国么?没有印度努力奋斗实现的民族独立,整体的GDP尚且超越不了英国,在这种情况下,谈人均有什么意义?
提出人均指标暗含着每个人创造财富的可能性都应该平等的社会理想,但在现实中最破坏这一理想的,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而非印度。试想,如果他们不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其人均GDP能这么高么?
在国际秩序仍然很不公平很不合理的情况下,因为印度人均GDP很低,就否认它的进步,否定GDP总量超越英国的成就,这真的合理?
印度不够好,所以呢?
印度语言、宗教、文化复杂,平均受教育水平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每年总有为数不少印度新闻让人大跌眼镜。例如,根据《今日印度》的报道,今年4月,有4名印度男子性侵一条保护区内的巨蜥,还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每逢印度新闻出现,评论里总是充满了欢乐的气息。此次IMF口径下印度GDP超越英国,国内外不出意料地出现了很多印度奇葩新闻合订本,看得我也是忍俊不禁,甚至放声大笑。
然而最后的结论难道是:印度都是奇葩,只是人数多了所以GDP总量超过了英国?印度经济发展的增速较快,恰恰说明该国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采用现代生活方式,努力拥抱文明,印度走在一条正常的道路上。
一般的滑稽新闻,杀伤力是有限的,对印度的嘲讽中,有威胁的指责主要有两个:一是认为印度农业条件良好,很多印度人却营养不良,质疑印度的人权保障以及组织能力。二是认为印度贫富差距很大,暗示印度政权合法性不足。
毋庸讳言,印度的粮食危机今年正愈演愈烈,印度今年的饥饿指数为30.3,排名全球102位,处于相当严重的水平。印度的粮食危机是自然禀赋、高生育习惯以及发展阶段共同造成的。
一名印度小学生在学校吃午餐小米粥(莫迪近年来把推广抗旱速熟的小米作为消灭营养不良的方法之一)
中国商品粮主产区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世界主要国家的商品粮也是来自纬度较高的地区,因此很多人自然也是从高纬度农业区的视角审视印度农业。从他们的角度看来,印度土地平旷、沃野千里,可耕种面积比中国高45%以上,土壤肥力良好,加上良好的光热条件,搭配优良的种子和科学的种植,水稻可做到两年七熟,自然条件简直不能更好了。这样的条件,印度竟然还有这么严重的饥饿岂不是贻笑大方?
中国粮食供需分布
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纬度的影响。随着纬度降低,一年四季的区分逐渐模糊,旱涝灾害更易发生。例如,今年因为极端高温干旱,印度粮食种植面积骤减了300多万公顷,加剧了饥饿的问题。此外随着纬度降低,气温逐渐升高,潮湿、高温和传染病都会打击农业生产。这才是印度理论产量极大,实际产量并不高的主要原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一鸣 
-
抗议物价飙升,欧洲又一国爆发集会
2022-09-11 22:20 欧洲乱局 -
19家银行被认定为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
2022-09-11 08:43 -
中餐做不好标准化?
2022-09-10 08:33 -
包头举行政商恳谈早餐会,市委书记:城市与企业荣辱与共
2022-09-10 07:51 -
如何化解贵州高风险地方债?财政部发文
2022-09-09 22:06 地方债 -
媒体:今年新增专项债支出延期至10月底前使用完毕
2022-09-09 20:03 观网财经-宏观 -
内涵欧美?印度财长:买俄油是为了管理通胀
2022-09-09 19:27 印度惊奇 -
《隐入尘烟》票房逆袭,“吸血”的短视频开始“反哺”电影?
2022-09-09 19:1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标价5万的虚拟月饼,韭菜馅?
2022-09-09 18:43 -
叫好不叫座,B站火力全开商业化
2022-09-09 17:5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苹果:尚未使用长江存储芯片,不考虑在中国境外使用
2022-09-09 17:55 观网财经-科创 -
太原向恒大等41家公司发督促开工通知书
2022-09-09 17:53 观网财经-房产 -
“英国基石”谢幕,君主制加速崩塌?
2022-09-09 17:12 不列颠 -
央行: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存款增加1.28万亿元
2022-09-09 16:56 观网财经-宏观 -
8月社融规模增量2.43万亿元,同比少5571亿元
2022-09-09 16:47 观网财经-宏观 -
为确保华为不“独步天下”主导行业标准,美国放宽对其限制
2022-09-09 15:42 华为 -
宁送外卖不进厂?我们跟青年工人聊了聊
2022-09-09 15:27 -
被“吹上天”的数字藏品,尽头是卖衣服?
2022-09-09 15:0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泡泡玛特只想做流量明星
2022-09-09 10:59 观网财经-消费 -
8月CPI同比涨2.5%,其中猪肉涨22.4%
2022-09-09 10:52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36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66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6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5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