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鹏鲲:“SCI”、“影响因子”何以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导读8月29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邀请科技界、出版界专家,探讨中文期刊的发展问题。中国学者每100篇论文中只有7篇发表在中文期刊上,此外,中国的SCI期刊数量也与中文SCI论文发展不匹配,中文期刊越来越滞后于中国论文的发展。9000多种SCI期刊中,中文期刊只有241种。
本文作者认为,一方面部分中文期刊把关不严,另一方面,“SCI”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存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制度性歧视,影响了中文期刊的发展。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鹏鲲】
为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部、科技部于2月18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且要“推动高等学院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习风气、优化学术生态”。
但是该意见也没有将“SCI”、“影响因子”等过去的学术评价指标一棍子打死,而是提出应“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的影响”。
随后的2月23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论文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写)》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打造中国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对于基础研究类的论文,通知中提出将实行代表作制度。
从这些迹象看,今后官方在评价学者的学术成就时无疑将淡化学术论文,尤其是论文篇数所占的比重。
申请2020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学者可能已经发现,往年要很费劲填写的“论文收录与被引用情况统计表”消失了。虽然之前已经有了一些预兆,但这一改变还是让部分学者大呼意外。
今后申请上述重要项目不需要再填这张表
“SCI”和“影响因子”过去为何能主导学术评价指标
和官方的态度相呼应的是,知名的学术圈媒体人也表达了强烈的支持。以笔者看来攻之最力的是上海交大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的《“SCI”神话早该破了》和中国科大的副研究员著名科普作者袁岚峰的《得鱼忘筌:SCI评价体系的兴衰》的两篇文章。
江晓原的文章挑明了几个事实:
虽然长期以来能否入选“SCIE”被视作是否是好的学术期刊的评判标准,“影响因子”被视作学术期刊好坏的衡量,“被引用量”被视为论文好坏的标志。但是“SCIE”其实是私人商业机构评选出来的,而影响因子和被引用量可以通过期刊编辑和学者共同运作出来。
而袁岚峰的文章则是从科学的本质与SCI式的指标不相容的观点出发批驳过去以“SCI”论文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例如越大的科技创新,越不容易短期内获得大家的认可,这样的文章在引用上非常吃亏。又如为了冲ESI学科业绩,行政命令学者投跨专业期刊。还有就是科学创新无法计划,如果一个考评周期是三年,那对需要五六年研究的课题来说很不公平。
这些问题,过去大家也知道,但是在学术考评“SCI至上”的大背景下,大家没有这样公开的密集的提出来。当相关部门开始整治“SCI至上”这一导向时,很多学者顺势就把过去没说的话提了出来。
但是这些讨论并没有说明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SCI”等一批上面提到的指标为什么会成为学术评价的主导指标?
不得不遗憾的说,这一现象还是过去我们的一些工作没能做好造成的。简单的说就是两点,一是学术把关还不够严,二是学术期刊宣传太被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柳叶刀 
-
2020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2020-09-06 12:05 -
-
卢伟冰少了一个对手?荣耀申开朗宣布“退休”
2020-09-05 10:35 手机 -
中国“慧眼”卫星直接测量到迄今宇宙最强磁场
2020-09-05 08:20 航空航天 -
日本探测器12月将“路过”地球,“放下”小行星样本后继续远航
2020-09-04 09:39 航空航天 -
“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可能因我们技术太先进”
2020-09-01 21:46 中美关系 -
澳研究发现抗SARS病毒化合物或可治疗新冠
2020-09-01 20:5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2020-09-01 16:46 -
字节跳动:将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处理技术出口业务
2020-08-30 21:22 大公司 -
联发科:已向美方申请,力求9月15日后仍可向华为供货
2020-08-28 15:32 手机 -
习近平同普京分别向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式致贺信
2020-08-26 18:08 中俄关系 -
俄外长:俄准备与中方和华为开展5G合作
2020-08-23 20:53 5G -
防止再被卡脖子,中国自建代码托管平台
2020-08-23 14:07 -
国务院:芯片自给率未来5年要达70%,去年仅为30%
2020-08-20 14:12 中国精造 -
正式上岗!高分七号卫星投入使用
2020-08-20 10:20 航空航天 -
“天琴二号”将验证下一代重力卫星技术:和美德同一起跑线
2020-08-19 14:07 -
美芯片公司对亚洲代工厂依赖加剧
2020-08-19 11:17 科技前沿 -
120W快充、15分钟充满,iQOO 5Pro售价4998起
2020-08-17 17:50 手机 -
钱学森科技大学选址浏阳,合理吗?
2020-08-17 08:23 -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纯度含氟电子气体实现国产化
2020-08-14 09:40 5G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