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之:谁在践踏乌克兰的“尊严”?
除此之外,这位大使的“右翼”言论也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反弹:
他在采访中否认乌克兰极端右翼民族主义者、曾与纳粹德国合作的班德拉是屠杀犹太人和波兰人的凶手,称其是被苏联刻意妖魔化的牺牲品。以色列大使馆随后指责梅利尼克“歪曲历史事实,淡化Holocaust(大屠杀),并侮辱了被班德拉及其追随者杀害的人”。乌克兰外交部也与梅利尼克的言论保持距离。
在马里乌波尔保卫战中战功显赫的“亚速营”因与极右势力关系密切,也因成员中亦有不少新纳粹分子而受到西方媒体的质疑和批评,联合国人权组织指控其犯有人权罪行,而梅利尼克却认为这是俄罗斯的“假叙事”。
德国民间对这位“喷子”大使颇有微词,政界却表现得相当克制,即便不满也非常隐忍。譬如,社民党籍的“住房、城市发展和建筑部”国务秘书(相当于副部长)巴托尔在推文中发表了“我觉得这位‘大使’已经令人无法忍受了”后不久,便删除了这条推文并道歉。
2022年夏,梅利尼克因经常出言不逊而被召回。消息传来,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埃卡特还对他表示敬意。这位绿党政治家表示:“梅利尼克为他的国家全力以赴。他是一个不容忽视、不知疲倦的自由乌克兰的声音。”
其实,梅利尼克的“出格”言论反映出来的是乌克兰人的“受害者情结”和“为欧洲民主而战”的使命感。因此,虽然泽连斯基及其团队很清楚,没有美欧的支持,乌克兰坚持不了多久,但他们在求助和要钱时,丝毫没做卑微状,而是理所当然。谁不给钱,或拖延给军火,就会招来基辅的指责,甚至“梅利尼克式”的攻击。
在这方面,泽连斯基“以身作则”:他与朔尔茨总理通话时几乎要挂电话,因为他认为这种对话就像“在与一堵墙对话”。朔尔茨的优柔寡断在他眼里无异于“在乌克兰背后捅刀”。
德国人好脾气,也很理性,你可以随便捏箍,但遇到特朗普这样的“混世魔王”,你若还这样,那就得“后果自负”了。
泽连斯基在白宫被当众霸凌后,当年曾被乌方拒之门外的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还出来为其打抱不平,异常直率地批评了特朗普。他在飞往乌拉圭的途中对德新社表示:“当众羞辱谈判伙伴的那一刻,外交也就失败了。我从未想过,我们有朝一日不得不在美国面前保护乌克兰。”
“关于我们,却没有我们” (“über uns, aber ohne uns”)
如果我们把时间节点定格在冷战之后,那么乌克兰的确可以被称为纯粹的“受害者”,而且是“双重意义”上的“受害者”: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分得苏联核武库的三分之一,拥有当时世界第三大核武库,以及重要的设计、生产方式以及相关设备。
1994年12月5日,乌克兰、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领导人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为乌克兰放弃核武并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提供安全保障。
俄英美三国承诺,1)尊重乌克兰的独立和主权以及现有边界(没做到),2)有义务不对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进行威胁或使用武力(没做到),3)不进行旨在使乌克兰……屈从于经济胁迫,从而获得任何形式上的好处(没做到)。4)在乌克兰成为使用核武器的侵略行为的受害者或侵略威胁的对象时,立即寻求联合国安理会采取行动,向乌克兰提供援助(部分做到)。另外还有两条在此省略。
乌克兰正是在大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才同意销毁核武器的。事实证明,这份《备忘录》形同虚设,没有提供任何“担保”。
没了核武,乌克兰便失去了战略威慑力。
如果基辅能如基辛格建议的那样,在之后采取“左右逢源”的策略,它的日子或许会相当不错。可惜,随着北约和欧盟的不断“东扩”,乌克兰在西方的“诱惑”、“挑唆”和“怂恿”下选择了战略幼稚的“一边倒”道路,也因此引发俄罗斯的强力反弹和武力干预。
欧美的支持从开始的“悲观犹豫”,到中间让基辅“不死不活”,再到最后特朗普的“改弦易辙”和“强抢明夺”,乌克兰官民可谓尝遍了作为“代理人”和“被阉者”的辛酸苦辣。
这次在英法两国的斡旋(或压力)之下,泽连斯基在“受辱”后表示愿意重回华盛顿签约,但有一个“条件”:闭门谈判。
显然,他绝对不想再重蹈覆辙,但同时也说明,他还试图维护某种与美国“比肩齐眉”的地位。换而言之,关起门来你怎么着都可以,但在外还是要保全我作为堂堂一国元首的尊严。
可是,正如中国人常说的那样: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从古至今,弱国哪有外交可言,乞讨何谈尊严之有?
有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并用被誉为“中华民国第一外交官”顾维钧的话来加以佐证弱国也有外交。其实,顾对“弱国无外交”是有切肤感受的,只不过,他同时也强调,国弱才更需要外交,才更要懂得如何外交。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无疑是一个“弱国”的外交使节据理力争和巧妙斡旋的典范:他在《山东问题说贴》中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夫子的诞生地山东,犹如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城耶路撒冷;他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Makino Nobuaki)唇枪舌剑数十回合,让对方难以招架,并因此赢得美英法三国首脑的盛赞。
但这位外交奇才最终并未能改变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权益的结果,因为欧美代表担心日本若退出可能导致巴黎和会流产,于是对东京作出了牺牲“战胜国”中华民国主权利益的让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妨从中外现代史中各选一例:
《慕尼黑协定》
当特朗普和普京为解决俄乌战争单独谈判时,不少人将这种不让“受害者”乌克兰参与的做法,比作1938年英法德意抛开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签订割让苏台德地区的《慕尼黑协定》。
捷克总统帕维尔表示,美国不应在乌克兰未参与的情况下私自达成协议,“否则将是慕尼黑绥靖历史的某种重演,而捷克斯洛伐克对此深有体会”。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也提出:“我不禁要问:我们是否又回到了193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
关于1938年那段历史,舆论的普遍认知是:第一,绥靖政策无法阻止侵略和扩张野心;第二,大国和强国以出卖小国和弱国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内需和外需”。
当年希特勒解决捷克斯洛伐克的指令。文献来源:NS-Archiv(纳粹档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驻法大使邓励向马克龙递交国书
2025-03-08 08:00 -
特朗普:将对加拿大乳制品征收250%对等关税
2025-03-08 07:12 特朗普 -
突发:特朗普称强烈考虑制裁俄罗斯
2025-03-07 23:09 乌克兰之殇 -
特朗普致信伊朗领导人:这样对你们更好
2025-03-07 22:37 伊朗局势 -
欧盟26国领导人发声明,除了他
2025-03-07 22:19 乌克兰之殇 -
“特朗普都把乌克兰端上桌了,不排除拿欧盟当甜点”
2025-03-07 22:13 乌克兰之殇 -
全美都在猜,特朗普:Just do it
2025-03-07 21:28 特朗普 -
绷不住了,他呼吁空中、海上停火
2025-03-07 21:15 乌克兰之殇 -
商务部:美方不要一味“甩锅推责”
2025-03-07 20:5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石破茂:特朗普,话不能这么说…
2025-03-07 20:0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欧洲担忧:等4年后,也“没救”
2025-03-07 20:02 欧洲乱局 -
右翼团体要求删去“南京大屠杀”表述,长崎这么回
2025-03-07 18:54 日本 -
中国大陆升至最大市场,阿斯麦宣布新动作
2025-03-07 18:30 大公司 -
加拿大人愤怒,意外一幕出现了…
2025-03-07 17:37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就对华关系,俄最新表态
2025-03-07 17:00 中俄关系 -
被喷了他也只能认,乌克兰征兵到底有多乱?
2025-03-07 16:36 乌克兰之殇 -
法国最大强奸案受害者女儿上诉父亲:我也是受害者
2025-03-07 16:20 -
旁听特朗普国会演讲后,民主党议员次日凌晨去世
2025-03-07 16:1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又改了!“真搞不懂美国…”
2025-03-07 16:1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国考虑拦截油轮以扰乱伊朗石油运输”
2025-03-07 16:00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