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芯片荒到砍单,为什么说最难的是大厂?——峰瑞资本杨永成访谈(上)
最后更新: 2022-09-05 07:50:19【采访/观察者网 周远方 编辑/吕栋】
从2018年3月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贸易战”以来,半导体话题持续受到关注。美方以行政力量挑战市场规律,试图撼动半导体全球化产业链格局的行为一方面对中国相关产业和上下游企业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也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特别是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为代表的的生产端企业带来两难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因势利导,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方面的优势,加快本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和升级?在此过程中,市场化基金、地方政府和国家如何分工跑好“接力赛”?正在快速崛起的智能网联汽车能否接棒智能手机,成为芯片需求端新的拉动力量?
硬科技产业老兵,峰瑞资本合伙人杨永成日前就这些话题接受观察者网视频连线采访,因内容篇幅较长,分上下两篇刊出实录,本篇为上半部分。
难局:市场规律叠加政治博弈
观察者网:杨总您好,您在5月份的访谈中谈到过“芯片荒”,当时提到芯片本来就是周期性行业,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您认为产业周期有没有跟宏观经济周期共振的情况?
杨永成:芯片一直是比较热的话题。这两年整个行业在短时间里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波动,首先是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的全球芯片短缺,甚至影响了消费电子和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其次是近期,各大芯片公司又相继传出砍单的消息。
这其中有两个现象。
首先,商品市场由市场规律驱动,本身有周期性,供应和需求的不平衡是常态。
就半导体行业来讲,内在的行业周期性本质上还是供需关系,供需适配后逐渐实现平衡,其中包括供需双方的博弈,供需两端互相竞争的态势,也涉及到技术的复杂程度和产业链的相互依赖程度,这些都会影响周期的长度。这些是通常所说的行业内在规律和周期性,有人提出过,半导体的一个周期是3-5年。
第二,最近两年的市场波动不只是这些内在规律在起作用。例如,2020年以来的全球芯片短缺和疫情高度相关。由于疫情的出现,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的需求飙升,和这些场景相关的笔记本电脑以及便携式Pad等设备的出货量大增,而疫情又导致全球芯片产能受到影响,供需矛盾最终爆发,导致了缺芯的现实状态。供需失衡之后,行业巨头纷纷扩产,其中有市场调节机制在起作用。但目前各大企业砍单的现象,除了市场调节本身容易过调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半导体行业的需求端在大周期环境中是有变化的。
所谓大周期环境,我们可以回头看半导体行业是怎么发展成今天这么庞大的一个产业的。如果单从中国大陆的进口数据来看,集成电路是进口额最大的品类。其实这个行业的发展与下游的几次需求大爆发是高度相关的,近几十年互联网、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相继诞生,推动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能的迅速提升。
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不断缩小(资料图)
但行业发展到今天,暂时很难再找到像手机、PC这样革命性的、能够满足人们“从未被满足需求”的产品,去刺激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这就是大周期的作用。
现在芯片需求下滑,主要是消费类电子产品订单量下降。这个大周期要想改变,有赖于一些新品类出现,或者人们出现新的潜在需求,例如将来AR、VR等新技术能否普及,或者汽车智能化能否更快速地发展等,毕竟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目前仍无法和消费电子相提并论。所以要有新的需求拉动,这个结才能够解开。
两个现象之外,还有政治因素。在半导体行业中,如果是供应不足,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还相对好解决一些。因为目前全球各大工业国大多把芯片视为智能制造和工业化的未来,大家都会发力去做,目标是争夺市场主导地位和工业基础地位。这涉及到国家和民族的产业竞争,不单纯是市场的博弈,其中有很多国家间的博弈,是由大的政治格局决定的。
如果单纯是市场力量的博弈,我们重点看国际金融资本和台积电、英特尔这些行业巨头的走向,大概可以预测半导体行业的未来走向。但现在半导体行业已经变得错综复杂,最终可能是市场规律和行政干预融合在一起,短期内并不容易看清楚行业的走势。
观察者网:如果想要平抑半导体行业的波动,产业界是不是也希望“看得见的手”发挥一些作用?
杨永成:一定是这样的,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用“看得见的手”去调节市场节奏。我们也看到过成功的案例,比如在能源方面,中国去年也曾出现过拉闸限电的情况,但是很快就解决了,这就体现了中国国家体制和国家力量的作用。而现在因为俄乌冲突,欧洲几个工业大国正受困于能源危机,能源问题不但没有改善,甚至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对半导体行业来说,市场规律加上人为控制和大格局的调整,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有利的,但核心问题是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做到。还是拿能源行业举例,在中国可以用行政的手段让一些落后产能停产,比如炼钢小高炉等,但在其他工业国家未必能这样做。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国家在市场经济和国有大盘调控方面融合得比较好,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吕栋 
-
泽连斯基给他取了个乌克兰名:鲍里斯·约翰逊纽克
2022-09-04 15:41 乌克兰之殇 -
WAIC 2022 |告别高危恶劣环境,像打游戏一样开挖掘机
2022-09-04 12:18 -
义乌:前7月圣诞用品出口额猛增88.5%,圣诞帽5元100顶
2022-09-04 09:17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银行:网传杭州分行“爆雷”“取不了款”,均为虚假信息
2022-09-03 13:31 -
WAIC 2022:先进制程、大算力,国产AI芯片集中亮相
2022-09-03 11:03 观网财经-科创 -
海南拟推出“一人购房全家帮”公积金新政
2022-09-03 10:34 观网财经-房产 -
月饼礼盒调查:2398元,礼盒里没月饼
2022-09-03 07:37 观网财经-消费 -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但骨子里仍是“中国制造”信徒
2022-09-02 18:24 观网财经-汽车 -
“一觉醒来,英国首相站在我家”
2022-09-02 17:10 -
英伟达声称:限制出售不等同于禁售、断供
2022-09-02 17:07 中美关系 -
南京银行暴雷?工作人员澄清
2022-09-02 16:36 银行钱荒? -
网传“南京银行浙江省分行暴雷”,南京银行相关人士回应
2022-09-02 15:22 -
前8个月新增地方债超4万亿,同比增长62.4%
2022-09-02 08:20 地方债 -
王一博母公司遭投资者冷遇,第三次冲击上市失败
2022-09-01 22:23 -
辛巴炮轰刘畊宏,直播江湖卷成了电视购物
2022-09-01 18:09 -
拼多多出海,美国电商市场要变天了?
2022-09-01 17:4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韩国8月贸易逆差94.74亿美元,66年来最高
2022-09-01 16:54 -
美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旗舰GPU,中方回应
2022-09-01 15:38 观网财经-科创 -
上万元自行车“一车难求”,普通工厂却没活可干
2022-09-01 09:24 观网财经-消费 -
郑州南宁浙江等地成立房地产纾困基金:撬动多方资本
2022-09-01 08:57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62“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7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6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