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芯片荒到砍单,为什么说最难的是大厂?——峰瑞资本杨永成访谈(上)
最后更新: 2022-09-05 07:50:19“不怕饿死,怕撑死”
观察者网:目前不但有宏观经济的压力,全球供应链特别是芯片行业还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扰动,对于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行业巨头来说,是否同样处于决策困难中?
杨永成:我在行业中工作了二三十年,其实在半导体行业的市场波动或者国家行政干预多的时候,甚至可能涉及到全球资源和产业的重新博弈和重配,这个过程中大厂其实是最难的。
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从产业分工来看,芯片设计行业的竞争者最多,一般不容易受到太大影响。但生产端相对更加集中,能够做大规模代工的主要有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等几家。如果下游出现剧烈波动,晶圆代工厂受到的影响将比较集中,但它也会反过来影响整个行业,因为它关系到整个行业的产品生产。其次,晶圆代工巨头在资本组成和税收方面,都会和资本和业务所在地区的政府产生或多或少的关联,所以大厂们的决策还要考虑政治因素。
第三,在晶圆制造领域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未来几年的产能一定是供大于求的。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增加产能,而扩产的原因不是因为有新的需求出现,而是各方都想把半导体的制造工业留住,例如美国在持续加码,中国大陆也在重建和新建,中国台湾也在增加,韩国也在增加,最终大概率会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之后,后果可能有几个。首先一定会有玩家出局,尽管不知道是5年还是10年之后。第二,即便没有玩家出局,大家也可能会达成降价的默契,所以对大厂来说是非常难的。
即便从小的格局上来看,行业的波动也会给大厂带来较大的困难。因为这些大厂扩产势必会有大的投入,而大规模投入之后,如果整个行业的需求没有增加甚至出现下降,那将会给这些巨头带来员工、资金以及运营等各方面的压力。
所以在IT行业“不怕饿死”,因为饿的时候压力是逐步增加的,但“怕的是撑死”。如果本来按照大的需求投入资金,建造厂房和产线,但最终客户无法兑现订单,即便得到一些违约金赔偿,也无法弥补大规模投入带来的损失。所以大公司在行业中的压力更大,对外表态发声也会相对谨慎。
台积电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5nm制程工厂 图源:CNBC
观察者网:这个情况是不是也是被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时期掀起的“去全球化”政治导向或氛围给加剧了?
杨永成:我们且不说这个政策会不会延续,也暂不讨论它对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或是全球利益是否有好处,但是对产业来讲,肯定是不利的。
我们回头看工业革命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近几十年信息革命以后,发展增速特别快。中国也是如此。
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全球迅速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全球化和国际化;再细分起来,全球化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资本全球化,即资本的流动,主要就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资金在流向全球,我们中国吸引大量外资,就属于这类资本流动。二是物流全球化,得益于交通条件改善,原材料从亚洲运出去,到美国加工以后,再销往其他地区,这是物流运输的全球化,还有一个是信息流通更快了。
这些都是工业条件决定的,但核心问题还是全球化,使得这些领域取得了高效发展,特别是资金和产业找到了成本最低和最适合发展的地方。
比如说很多工业集中到中国,有的产品产能占到全球40%以上,甚至达到70%,这种格局是怎么形成的?本质上是因为中国有最多的劳动力,当时还是价格最低廉的。全球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供应端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那个地方;销售端同样根据商品属性选择合适的地方,比如高端产品就选择消费能力强的市场。后来消费主要集中在先发工业国,生产地则逐渐迁往亚洲。
这样的配置,对于全球产业来讲,效果极好。但现在如果有人非要拧着来,让供应端抛弃亚洲这个现有的完全配套的、效率最高的、且成本最低的地区,而把产能挪到消费最高的欧洲或美国,这个资源配置某种程度上就是逆市场潮流。
这种想法最终能不能实现?我个人觉得难。因为这不只是国家间的博弈,还涉及市场的角度,违背资本的意愿。资本希望整个链条最好是供应端越来越便宜、消费端越来越越强劲,这是由资本的属性决定的。
观察者网:确实,就像我们已经看得一些现象,比如富士康、台积电在美国建厂非常艰难,可能跟您上面提到的是同样的原因。
杨永成:确实如此,如果把全球经济、产业的一些数据能拿过来比较,就能发现一个基本规律,就是亚洲国家接连变成“世界工厂”。这不是偶然现象,虽然其中不能排除地缘关系、地理条件以及当地生活水准、历史发展轨迹等因素,但也不是说哪一方随心所欲的,这是比较后的结果。
中国给世界提供了最大量、最低价的产品,但我们目前不是最多消费的;如果从享受胜利成果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消费端更获益。
由此来看,美国一方面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但加了几年后发现不对劲,现在又开始讨论是否仍旧需要中国的低价产品。其实,低价商品对产业链以及经济、社会的贡献很大。
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芒特普莱森特的富士康厂址上只有几栋建筑 图源:《华尔街日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吕栋 
-
泽连斯基给他取了个乌克兰名:鲍里斯·约翰逊纽克
2022-09-04 15:41 乌克兰之殇 -
WAIC 2022 |告别高危恶劣环境,像打游戏一样开挖掘机
2022-09-04 12:18 -
义乌:前7月圣诞用品出口额猛增88.5%,圣诞帽5元100顶
2022-09-04 09:17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银行:网传杭州分行“爆雷”“取不了款”,均为虚假信息
2022-09-03 13:31 -
WAIC 2022:先进制程、大算力,国产AI芯片集中亮相
2022-09-03 11:03 观网财经-科创 -
海南拟推出“一人购房全家帮”公积金新政
2022-09-03 10:34 观网财经-房产 -
月饼礼盒调查:2398元,礼盒里没月饼
2022-09-03 07:37 观网财经-消费 -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但骨子里仍是“中国制造”信徒
2022-09-02 18:24 观网财经-汽车 -
“一觉醒来,英国首相站在我家”
2022-09-02 17:10 -
英伟达声称:限制出售不等同于禁售、断供
2022-09-02 17:07 中美关系 -
南京银行暴雷?工作人员澄清
2022-09-02 16:36 银行钱荒? -
网传“南京银行浙江省分行暴雷”,南京银行相关人士回应
2022-09-02 15:22 -
前8个月新增地方债超4万亿,同比增长62.4%
2022-09-02 08:20 地方债 -
王一博母公司遭投资者冷遇,第三次冲击上市失败
2022-09-01 22:23 -
辛巴炮轰刘畊宏,直播江湖卷成了电视购物
2022-09-01 18:09 -
拼多多出海,美国电商市场要变天了?
2022-09-01 17:4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韩国8月贸易逆差94.74亿美元,66年来最高
2022-09-01 16:54 -
美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旗舰GPU,中方回应
2022-09-01 15:38 观网财经-科创 -
上万元自行车“一车难求”,普通工厂却没活可干
2022-09-01 09:24 观网财经-消费 -
郑州南宁浙江等地成立房地产纾困基金:撬动多方资本
2022-09-01 08:57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