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晓求再对话麦克福尔:管控风险,着眼未来,妥善处理中美关系
最后更新: 2024-04-13 10:34:21我来华这段时间,很多专家学者和我交流时会问一些关于美国政治非常基础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现在没有机会亲自去美国调研。作为斯坦福的教职工,我也欢迎各位来斯坦福进行这种必要的调研!
美不知中、中不知美,这种让中国的专家们信息不畅的现象,既不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提出“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赴华交流学习”倡议,是个很大的数字,也是为了两国社会互相理解而必须争取达到的必要目标。中美必须纠正这种信息上的脱钩。
有些人会这样认为:对话应该是能够改善关系的,但我没有那么高的期待值。我认为对话不见得改善关系,但应该期待它能够增进双方的互相理解。
有一些问题我们聊得再多,沟通得再多,还是会产生利益分歧。比如我非常喜欢篮球,是NBA金州勇士的球迷,这个话题能讲很长时间。但我不管花多久时间,都不能说服别人认为金州勇士是世界第一等队伍。所以,聊得再深刻,我们仍然是有分歧的。
但解决分歧的必要条件是理解,没有理解这个前提,就完全不可能解决分歧。中美之间出现分歧很正常,但分歧不能基于错误信息或是双方的误解。
吴晓求:中美关系曾经非常好的时候,我每年要到美国访问两三次。2020年疫情之后,就没有到美国访问,同时也担心旅程中美国海关会盘查我多久。
两国之间要多加强交流、接触,领导人、外交官,以及民间的交流都非常重要。我们要了解对方的诉求和担忧以及担忧的原因。解释、交流为主,不要对抗或者呵斥,要善于倾听。双边交流要做出非常认真的交流和回答,打消疑虑很重要。
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影响力越来越大。40多年前,我们是吃不饱饭的。1978年邓小平先生领导我们改革开放,现在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吃饱了饭,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云南于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此为大理州南涧县小米辣成彝族农户增收新产业(图源:视觉中国)
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国家安全,因为中国人有很深的历史记忆:国家富了,但并不强大。历史上清王朝GDP曾占到全球的30%,大约相当于今天美国的地位,但军事上不堪一击,在包括甲午战争在内的冲突中频频挨打。被动挨打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和饥饿留给中国人的记忆一样糟糕。
基于这种历史的记忆,中国人觉得国家富起来也得强大起来,我们要把国防力量建设到维持本国安全的水平。中国的国防早年是陆地防御,防御半径很小;慢慢中国开始走向近海防御,空军、导弹从无到有;现在我们叫远洋防御。中国的安全范围要扩大,没有军事实力的提升是很难的。但这个扩大并不是想威胁到其他的国家。
我曾经和米尔斯海默教授有一次进行了3小时的对话,其中谈到中国军事实力是否会对美国和其他国家产生威胁,我说不会。因为中国军事实力以防御性为主。当然,中国军事也有一些进攻性能力,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防御。中国在海外没有军事基地,这样的国家很难有扩张能力。我们刚吃饱饭,也没有能力干对外扩张的事。美国的一些专家,包括政界人士,要理解中国人这种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积弱的担忧。因为害怕,所以要发展国防,对外部来说,当然会认为是一种威慑。
第二,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军事、经济上没有那么强大。不要总听那些喊打喊杀的说法,这样不够理性。民粹对世界各国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也存在民粹主义思潮。因此,我倡导爱国主义,但同时也要有国际视野。如果与邻为壑,弄出一个个小纵队,那怎么行呢?我算是中国教授里比较理性客观的,既爱国,也觉得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些“喊打喊杀”的专家误导了中国社会,甚至也可能误导了一些外国朋友,以为中国有扩张野心。当然,现在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但并不代表可以号令天下,还是要向发达国家相互学习,包括美欧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学习,相互借鉴,才是正确的态度。
第三,中美之间要跳出小恩小惠,有战略视野。我记得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给了中国一个执行清单,包括金融、保险、投资市场的开放,现代制造业的开放,有一个时间表。
坦率地讲,当时开放的进程超出了当时中国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短期内会吃一点亏。但当时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思维是,中国不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不能搞一个落后的工业体系,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成为伟大的国家,关起门来都是不可能的,会连饭都吃不饱。加入WTO这20多年确实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经济飞速发展,几乎所有领域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就拿汽车工业来说,入世之前中国汽车工业很落后。当时有个假说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在入世之后一夜之间就会被淘汰掉,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和德、日、美的汽车企业相竞争。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处在世界前列甚至领先水平,传统能源车也极大缩短了和上述国家汽车的距离,这就是开放带来的结果。
在中国的汽车出口中,新能源汽车是增长主力军
因此,处理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时,我不认为眼前小利很重要。我认为,美国要着眼于未来,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至少应该和处理与欧洲的关系同等重要。
展望中美的下一个十年,还会有更好的未来吗?
王文:中美关系还是要着眼于未来。这恰恰是习近平主席在今年3月底见了美国战略学术界的朋友时说的,中美需要有更好的未来。
我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二位,中美还有更好的未来吗?下一个十年的中美关系会更好还是更糟?
迈克尔·麦克福尔:您刚才提到战略学界格雷厄姆·艾利森等人。艾利森的书当中提到了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意义非常重大。但同时要注意到,不能单纯假设历史的必然性,要看到个体对历史进程也能起到推动和改变的作用,个人才是塑造历史的关键点。我现在写的一本书叫《冷战的教训》,讲述到底如何处理美、中、俄之间的三角形关系,希望能回答您的问题:
第一,在冷战期间,美国确实犯下了很多错误。要研究历史,避免重蹈覆辙。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今天我们要避免它的复辟。越南战争也是一个错误,美国过高地估计了威胁,浪费了大量国力,后果由美国自己承担。
这本书的内容不光有历史的教训,也有冷战当中比较好的经验。我认为,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后学到了如何处理和苏联的关系。无限接近核战争的危机使美国发现要避免类似事件重演,所以,美苏就开始出现建立信任措施(CBM)、对危机的管控和避免机制、美苏电话热线等,旨在促进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和沟通。
要学会管理危机,而不是放任危机发展。冷战期间,即使在越南、朝鲜半岛、安哥拉、阿富汗等地发生了热战,但美苏之间没有爆发直接的冲突。所以,我相信这些机制是宝贵的,对于中美关系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到上世纪70年代,军事交流机制让美苏的将士之间有沟通的渠道,若真的有危机发生就直接能进行管理,以免失控,变成大国之间真正的对抗。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书中还有一个主题,是关于现在中美之间有冷战期间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一言蔽之,即中美之间的经济互相依赖。
这几年,中美双方在某些领域和对方脱钩,有些是美国发起的,有些是中国发起的。但我们绝不能完全地“脱钩断链”。我很清楚,百分百脱钩,对美国经济一定是致命的灾难,对全球经济也是致命的打击。不光是经济会在完全脱钩中受损,社会面也会遭受损失。
另一个与冷战的不同点是,美国,包括在斯坦福,仍然有数以万计的中国留学生。在我看来,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有些美国人希望切断这层关系,我不这么认为。
中美之间在商务和科学界也有紧密联系,这一点与美苏不同。比如中美专家在斯坦福的联合研究推动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不论科学家们的护照是什么颜色,他们都认同“2+2”只能等于“4”。如果有人说等于“5”,这个世界秩序就乱了,科学就应该只是科学。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去培育、关爱这样的联系。如果我们连这一层联系也没有了,中美两国的社会都会有很大损失。如果培育这种联系,两个经济体会有更好的发展。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时代变了!“中国移向产业链上游,多个关键领域超越德国”
2024-04-13 10:20 德意志 -
这个南美深空站又遭美军司令抹黑攻击,我大使馆驳斥
2024-04-13 09:16 中国外交 -
-
格奥尔基耶娃连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2024-04-13 08:20 观网财经-海外 -
首批130名中国籍涉赌诈嫌犯从柬埔寨被押解回国
2024-04-13 07:49 打击网络诈骗 -
“伊朗可能数小时内动手”
2024-04-12 23:24 伊朗局势 -
“战争初期以军士兵清楚为何而战,但现在…”
2024-04-12 22:28 巴以恩仇录 -
驻菲使馆发言人:菲方屡次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违背自身承诺
2024-04-12 21:50 南海局势 -
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我驻以使馆特别提醒
2024-04-12 21:36 巴以恩仇录 -
“绝望且保守”这个群体成西方唯一
2024-04-12 20:44 美国一梦 -
他竟“怂恿”拜登:全面禁止中国汽车进口美国
2024-04-12 20:31 中美关系 -
新西兰也跟美国强化了关系,又针对中国?
2024-04-12 19:22 -
美使馆向驻以员工突发警告:不要离开这些地方!
2024-04-12 18:39 伊朗局势 -
不死心,美国死盯俄罗斯这笔巨款
2024-04-12 17:53 乌克兰之殇 -
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向菲方提出严正交涉
2024-04-12 17:51 -
王毅会见慕尼黑安全会议基金会主席伊辛格
2024-04-12 17:51 -
习近平同苏里南总统单多吉会谈
2024-04-12 16:51 -
马尔代夫将用人民币进口结算
2024-04-12 16:43 人民币国际化 -
外交部奉告有关国家:殷鉴不远,棋子终将成为弃子
2024-04-12 16:15 -
“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中国”?外交部驳岸田文雄涉华谬论
2024-04-12 16:08
相关推荐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41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66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7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100最新闻 Hot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