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青松:俄罗斯不会轻易同意冻结冲突,也不想被“套牢”在乌克兰
最后更新: 2024-05-09 04:29:53尽管年初都在纷纷预测俄乌战争能不能在新的一年里结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俄乌战场上的真正推进并不大,双方都缺乏决定性的战果。而双方军内也都出现变动,瓦格纳兵变,乌军反腐、更换防长,但这些事件也很难算得上节点性大事。
在俄乌战争一周年的时候,外界都在猜测战争走向一种什么局面,是朝韩模式,还是持久消耗,但目前情况似乎与这些猜测都有偏差,且下一步的走势仍充满悬念。
同时,2024年可谓“超级大选年”,俄乌战争当事双方都将面临大选议程,战争背后方亦是如此,美国大选、欧洲议会选举等,都可能影响地缘政治风向。
当然,还不能忽略的是其他正在进行的抑或可能发生的地区热点事件,如巴以冲突、朝鲜半岛局势等,可能产生外溢效应,从而成为撬动国际局势转变的支点。时间站在哪一边?战争与政治,如何联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副院长万青松老师对此作出解答。
2023年底,俄乌相互对对方发起袭击。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爆炸。图自路透社
观察者网:万老师,您好。首先先简单聊聊这两天俄罗斯和朝鲜之间的密切互动。15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宣布普京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访问朝鲜;同一天,朝鲜外长崔善姬带领的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这是自去年9月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兼国务委员长金正恩访问俄罗斯之后,双方之间的进一步回应。普京在与崔善姬的会谈中提到,双方可以在所有领域合作,包括敏感领域。而朝鲜这边,去年至今,在军事、卫星、对韩政策等方面的表态与行动非常高调。这对俄朝关系意味着什么,对东北亚局势的不确定性又有何影响?当然,外界也在猜疑这背后会不会有中俄朝的某种合作,或者会浮上水面?
万青松:短期而言,我们对东北亚的局势不宜过于悲观,朝鲜与俄罗斯再次走近、韩国与美国继续拉进的背后,都对“国家生存底线”有清楚的认识。朝鲜半岛局势可以周期性地交替升级、降级,但还没有真正越过这条底线,因为地区国家能够意识到,底线之外的风险与威胁会更大。
朝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展示强大的军事潜力来确保政权安全,包括寻求半岛军事力量对比的再平衡,尤其是在国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强化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巩固外在平衡更重要。韩国也同样意识到,暂时难以找到实现半岛统一的好办法,任何战争局面,即使是韩方的胜利(难以保证),也意味着经济繁荣时代的终结。
因此,韩朝双方可以各自强化与美(及其盟友)、俄之间的军事关系,也可以集结军事力量展示决心,并向对方施压,但目前他们都还没有越过底线的强烈愿望。在这背后,乌克兰危机本身的走向也扮演了缓冲器角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政策主张是决定东北亚是否走向“两极对抗”的关键,可将重点放在发挥缓和地区对抗的“中间人”角色。
俄总统普京会见朝鲜外长崔善姬 图自克里姆林宫
观察者网:2023年俄乌战场上的真正推进并不大,从俄方拿下巴赫穆特到乌军反攻失败,都缺乏决定性的战果;双方军内也都出现变动,瓦格纳兵变到乌军反腐、更换防长,但也并非节点性事件。在今年初俄乌一周年的时候,大家还在猜测战争会出现一种什么局面,朝韩模式还是持久消耗?但目前似乎与前二者都有偏差;现在回顾,您会如何描述战争的现况及之后可能的走势?未来会否出现“长期冷战争”的现象,即俄罗斯事实占据乌东领土,双方长期在此对峙,成为类似“缓冲区”;当然,俄罗斯占据后如何进行实质管理,也是一个问题。
万青松:从过去一年的情况来看,我个人倾向于同意一些观察人士所认为的:战场上,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逐渐形成一种新的“默契平衡”。
就战场而言,一方面在长达2000公里的战线上,俄乌双方的兵力数量基本持平,按照普京在2023年12月14日举行的年终总结编辑会上的说法,目前有61.7万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区,且明确表示没有必要进行新一轮动员;至于什么时候有必要,俄罗斯替代动员的其他举措是什么,普京都没有公开说明。而就在此两天前的12月12日,泽连斯基表示目前乌克兰有60万军队服役。
另一方面,过去一年中确实没有看到俄乌双方在战场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俄罗斯依然以积极防御为主,乌克兰的反攻也只能在一些点上展开,没能占据显著优势,甚至关于乌克兰反攻的舆论战也从一开始美西方与乌克兰的积极造势,逐渐转向年底反攻失败后的寻求“再平衡”,比如从宣布所谓的夏季反攻开始,乌军取得一点点进展,美西方舆论就炒作“胜利在望”,但此时俄罗斯舆论才开始“摩拳擦掌”。
这集中体现在2023年7月23日普京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圣彼得堡会面时的一段对话。卢卡申科说:反攻是一个大谣言,没有反攻,也不可能有反攻,如果有反攻,三天后的结果就是这样(卢指的是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坦克大队被俄军消灭,该视频在网上流传)。普京则迫不及待地回应称:有反攻,只是从一开始就破了。
然而,到了年底的“反攻失利”,尤其是泽连斯基不得不公开承认反攻失败,西方舆论一面不断强化宣传乌克兰反攻失败、让乌克兰抓紧和谈的氛围烘托,另一面则将当前战局定性为战场“僵局”,显然这个僵局对西方不利,俄罗斯逐渐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也可能是暂时的),但还是倾向于稳扎稳打,甚至为可能的冲突升级做更充分的军事准备。
此外,军事观察家还注意到,过去一年,俄罗斯显然也在紧锣密鼓地筹集更多战备物资,包括结合战场经验进行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升级,但整个下半年俄军对乌克兰的导弹、无人机攻击的频率和规模都降到很低,因而有些专家猜测是不是俄军将主动发起冬季攻势,包括为打击乌军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及军事设施而保留导弹和无人机储备。
最近,俄乌又重启大规模的相互隔空攻击,现在看来更多是乌方的袭击而导致俄方更多报复性的回击。但与此同时,近两天,俄乌双方又罕见地完成自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俘交换。这看上去似乎是“默契平衡”的矛盾体现。
至于2024年的可能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默契平衡”能否被打破,尤其是谁先主动打破,这背后的不可控影响因素显然太多。
比如,在3月俄罗斯举行总统大选的时间点,乌克兰和美西方是否会采取一些铤而走险的举动,包括对俄大选的干涉、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机(F16这一话题在2023年下半年较少被谈及,但并没有消失)等打破平衡的举措,进而引发俄罗斯的激烈反应。
再如,战场上,俄方会否在大选前后发起主动攻势。不少俄军事专家指出,保持积极防御是不可能取胜的,如果要想“取胜”,俄军必须主动发起攻势,并认为这样的俄乌交战将持续到2024年夏。不过,也有一些俄罗斯军事专家认为,能否发动大规模进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军方能否开发出新的战术来克服当前的阵地战危机;如果找到了这种战术,冲突态势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当然,一旦俄罗斯打破平衡,西方也不会善罢甘休,也会寻求其他方式来升级冲突,比如在俄周边挑起一场危机等等。另外,对于美国拜登政府而言,乌克兰战争的失败将与阿富汗大溃逃、巴以冲突、中美博弈联动,产生冲击2024参选总统的外交“大溃败”;是否继续与普京维持“默契平衡”来防止出现这种不利局面,抑或在战场上采取其他应对举措来扭转局面,后者要冒的风险显然更大。
1月1日,经济学人杂志刊发对泽连斯基的新年对话,泽连斯基向其西方盟友喊话,与乌克兰站在一起
观察者网:无论选择哪种模式叙述,考验双方的仍是各自的后援力度与可持续性,以及内部的稳定。对乌克兰来说,是西方援助能否维持;而俄罗斯,则是国内制造能否开足马力。这两个假设在近期也有一些相关事件,如泽连斯基对美欧的援助呼吁,外媒对俄战时经济“过热”的分析等,您怎么看俄乌的后方支援与社会稳定问题?
万青松:从俄罗斯来看,在前方战争与后方大选的相互交织下,为前线提供充足的全面保障和维持国内政局相对稳定,显然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只需看看普京俄乌冲突这680多天的日程安排就一目了然,他多数时候都把重心放在国内事务上,监督政府应对制裁、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等。梳理一下过去一年普京主持召开的37次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常委会的频率和主题(仅限公开部分,其中3月3日的会议没有公布主题)就可以发现:从频率来看,整个2023年,普京差不多每隔一周召集一次安全会议;从主题来看,关于应对国内政局的会议达19次,关于战争的仅有5次(包含同一次会议同时讨论内政与军事冲突),涉及外交的有14次,但其中9次与周边国家相关,这实际上也与内部稳定有着密切关联,担忧周边国家的动荡外溢影响到俄罗斯内部稳定。
此外,按照俄官方统计,2023年俄经济增长3.5%——高于乌克兰战争之前,背后原因也与俄罗斯开展的军事工业动员逐渐产生经济效益有关联,财政赤字保持低水平——2023年不超过GDP的2%,通货膨胀逐渐降低——2023年低于8%,而2022年曾达到24%,失业率处于苏联解体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多数年轻劳动力被动员到前线,导致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缺口;老百姓工资保持增长,虽然增幅不高;社会保障开支大幅度增加,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的社会与安全支出将占三分之二的比重,这与大选年继续维持前线开支和社会稳定有很大关联。
俄罗斯的国防预算从2023年的6.4万亿卢布(占GDP的3.9%)增至2024年的10.8万亿卢布(约合1120亿美元,GDP的6%),同比将增长68%;同时,2024年俄军队编制人数将增加17万,达到132万。这意味着俄罗斯将继续强化人力、财力等备战资源的累积,至少2024年是这样的图景。
俄总统普京出席2023年年度编辑会 图自俄罗斯卫星社
对乌克兰来说,美西方的对乌军援放缓会不会成为压垮泽连斯基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问题尚未有明确答案。虽然当前处于内外困局下的美西方资源确实有限,但美国依然是乌克兰的主要援助国,本月开始美国国会还要继续讨论援乌问题,拜登如何妥协与“交易”还有操作空间。正如西方专家所说的,即使乌克兰失地,但只要让乌继续成为反俄桥头堡,进而维持美国霸权。这样的“投资”是值得的,美国两党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根本性分歧,目前的分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援乌的方式:共和党并不反对援乌,但需要与美国其他利益绑定,这样对选民有更好的交代,将援乌成效作为打击拜登的有力抓手,例如提供武器的效率低下、缺乏对这些武器的适当控制、相关的腐败问题等。
2)盟友的分担:拜登无法在美国及其欧洲盟友之间“平等分配”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也就是说,美国仍然是乌克兰的主要支持者,尽管在许多共和党人看来,欧盟早该成为主要支持者。那么,欧盟可以承担起美国的角色吗?抑或欧盟能否以给予乌克兰正式成员国地位的方式,使其名正言顺地获得援助?至少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不会轻易同意,他刚刚阻止了500亿欧元的经济援乌;当然,欧尔班背后还有一些“默不作声”的同道中人,比如斯洛伐克、意大利,甚至是波兰这样的反俄急先锋,态度也在发生转变。
换言之,继续援乌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欧盟内部的分歧。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乌克兰加入欧盟可能会给联盟成员国带来高达1900亿欧元的损失。而近期欧洲外交事务委员与牛津大学的一份联合民调显示,不少西方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认为,欧盟20年之后很可能就不存在了。2024年是大选年,欧洲议会选举以及一些欧洲国家选举中的“多数崛起”(相对于精英少数)还会继续撕裂欧洲。
不过,美西方显然是会继续援助乌克兰的,只是不会像过去那样“慷慨解囊”,这对乌克兰的战场和后方的影响肯定是显而易见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他被指控受贿10亿卢布”
2024-05-08 23:08 俄罗斯之声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5“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