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青松:北约全球转型,意在打通“印太”与“北太”夹击中俄?
最后更新: 2022-07-09 08:28:3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万青松】
6月28至30日,北约首脑峰会在马德里举行。本次峰会通过了该组织的最新战略文件“战略概念”,正式开启北约的第三次转型,即所谓的全球转型。
本次峰会正值1997年成立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25周年,以及2002年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20周年。前者曾标志着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冷战思维的真正结束”和北约视俄罗斯为“战略伙伴”,后者则标志着北约与俄罗斯建立新型关系的崭新一页。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时隔25年,不仅俄罗斯因俄乌冲突失去了北约这一“战略伙伴”,而且还被列为“最重要和直接的威胁”。
新变化还体现在,中国首次被北约公开认定为“挑战北约的安全、利益和价值观”,“对欧洲-大西洋构成系统性挑战”。而“中俄间不断深化的合作”,则被北约新战略文件描述成企图“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与北约的价值观和利益背道而驰。”
北约“战略概念”中的这些新表述,预示国际关系新时代的真正来临。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北约领导人将在北约峰会上“表达”对中国的安全担忧。截图来自华盛顿观察家报
拜登的“白手套”策略,推动北约第三次转型
实际上,从5月开始,随着俄乌战场进入胶着状态,两国的政治谈判也继续陷入僵局,美西方借“冲突持久化”来巩固“集体西方”,重点服务于美国推动的第三次北约全球转型的战略意图显露无疑。
拜登维持“冲突持久化”的策略就是持续不断地扩大对乌克兰和北约东欧成员国的军事援助:一是,5月9日签署《租借法案》,这是二战以来(77年后)美国首次恢复军事租借计划,为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军事装备提供便利。当然,这项法案还隐含着向可能遭受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影响的东欧国家提供武器、军事装备和其他具有战略意义的物品的可能性,以帮助加强这些国家的防御能力。二是,5月19日,美国国会最终批准向乌克兰提供创纪录的近400亿美元援助法案,加上今年3月已批准向乌克兰提供的136亿美元援助,美国对乌援助累计金额达到536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俄罗斯去年全年国防预算的80%。同日,七国集团承诺为乌克兰提供184亿美元援助。这些都预示着俄冲突进入持久化阶段。
俄乌冲突的持久化,不仅使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继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使美国主导的北约和欧盟的关系更加密切,还将欧洲“战略自主”的前景推向了不确定的未来。这些都表明,政治上更加“团结”的“集体西方”正在不断巩固。
当然,这一进程并非全是俄乌冲突所导致,拜登对“集体西方”的“整顿”至少可以追溯到其总统选举期间所提出的,支持跨大西洋和更广泛的全球自由民主国家团结的战略目标。而过去一年多,也可以观察到巩固“集体西方”仅是拜登的优先任务之一。不过,对美国而言,面向未来的新任务是拉上盟友推进北约的全球转型,也即第三次转型。
从逻辑上讲,北约第三次转型是前两次转型的产物。第一次是冷战时期的北约,西方国家联合起来抵御苏联的威胁;第二次是在冷战结束后,北约不仅存活下来,而且成员国扩大了三分之一,其对外军事行动也早已经超出了联盟的边界(自1991年以来北约对外使用军事力量达42次)。其结果是不仅打破了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也使世界处于新战争的边缘(如俄乌冲突所导致的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担忧)。
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在峰会合影 视频截图
第三次转型显然是以近日召开的北约马德里首脑峰会及其批准北约未来十年的新版“战略概念”为标志。按照俄罗斯专家的解读,这意味着北约开始正式转型为全球主要军事力量、世界政治中心和安全保障者。
显然,从推动北约全球转型中获益最多的是美国,拜登更是有意借此恢复本世纪初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企图。当然,区别于小布什直截了当、“头脑简单”的做法,经验丰富、狡猾老练的拜登倾向于采取“白手套”策略,来试图构建新版“单极世界”。这种“白手套”策略的内核是:尊重“多边主义”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原则。但这一策略是模糊的,也不使用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方式,因此更容易被大多数盟友所接受。
北约全球转型的“南北呼应”
北约推动全球转型,更加凸显该联盟拥有在其边界之外、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应对新的全球威胁的专属权利,也意味着北约走向全球的重点是向亚太地区倾斜。北约主要借助打通“南翼”(“印太地区”)与“北翼”(笔者称之为“北太地区”,也即“北冰洋—太平洋”简称),试图形成“南北夹击”中俄之势。
从“南翼”来看,在北约马德里峰会前夕,透过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和其他北约成员国高官的一系列表态就可以看出,北约应对安全挑战的全球责任主要是在“印太地区”。这主要是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的。
早在俄乌冲突之前,西方政治精英们就意识到并不断炒作中国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生存挑战”,而开始推进整合。如2021年美英澳三国联盟的建立,美国不断尝试将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制度化,拜登召集全球“民主国家峰会”等,都是美西方适应新时代全球变局而采取新举措的主要表现。俄乌冲突以及在亚太地区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速北约全球新战略的成型。
从“北翼”来看,芬兰和瑞典两个曾经中立的欧洲国家,一改其政治和安全战略,加入北约,不仅使欧洲大陆北部的地缘政治局势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也是对北约全球转型及其新版战略可行性的第一次测试。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司法解剖结束,安倍具体死因公布:动脉损伤致失血过多
2022-07-09 08:16 日本 -
载有安倍遗体的灵车清晨驶离医院,将送往东京
2022-07-09 07:27 日本首相 -
美国新增感染169592例、死亡573例
2022-07-09 07:25 美国一梦 -
英国前财相苏纳克宣布竞选下任首相
2022-07-09 07:21 不列颠 -
安倍遇刺身亡,他的政治遗产会如何影响日本?
2022-07-09 00:15 日本 -
日媒:安倍葬礼将于7月12日举行
2022-07-08 23:01 日本 -
“这是苏联解体后遗症:中亚要警惕颜色革命”
2022-07-08 22:48 -
与嫌犯同名,日本副教授的个人网页被访问到崩了
2022-07-08 22:26 -
拜登:震惊、愤怒、悲痛
2022-07-08 21:57 日本 -
奈良警方:嫌疑人乘电车至现场,使用自制枪支
2022-07-08 21:27 日本 -
当着澳官员面:所总理感谢中国,不提澳大利亚
2022-07-08 20:21 -
赵立坚回应“中国网民议论安倍遭枪击”
2022-07-08 20:16 中日关系 -
安倍遇刺身亡,多国政要表态
2022-07-08 19:50 -
安倍中枪,日本人开始炒“号外”报纸
2022-07-08 19:49 -
女记者伊藤诗织遭性侵案最终裁定:判山口敬之赔偿332万日元
2022-07-08 19:45 当代妇女解放 -
印度将为安倍去世全国哀悼一天
2022-07-08 19:36 印度惊奇 -
中国驻日使馆对安倍去世表示哀悼
2022-07-08 18:24 中日关系 -
-
G20外长会现场也惊了:日本可是严格控枪的国家啊…
2022-07-08 17:55 -
救治医院:安倍死因系枪击致心脏血管破裂
2022-07-08 17:53
相关推荐 -
巴基斯坦: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756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03“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4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29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