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青松:三重困境下的中亚向何处去,迈向“全球东方”?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万青松、杨雯晶】
5月18日至19日中国迎来今年首场“主场外交”——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这也是疫情缓解后我国有序恢复对外交往背景下举办的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建交30多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成果丰硕,合作机制日趋完备,发展势头强劲。中国-中亚元首峰会是巩固这些良好势头、推动中国-中亚合作再上新台阶的新契机,自然也就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点。
中亚地缘位置特殊,本就吸引世界大国聚焦。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主要大国在中亚博弈的激烈程度明显上升,美国及其盟友进一步强化对中亚渗透,试图对冲中俄两国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苏联解体三十多年来,中亚国家当下又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旧转型未完成,新发展困境已至,未来究竟将走向何处,既是其自身必须探索的问题,也是周边国家、国际社会值得关注的动向。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图自新华社
国家转型与身份认同难以调和
当前,中亚国家在推进国家“再转型”和寻求“中等强国”身份定位之间陷入两难。一方面,虽然中亚国家宣布独立已经31年,但事实上并没有找到能有效保障本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俄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曾撰文指出,包括中亚在内的前苏联国家在危机面前所展现的能力和效率差强人意,离高质量发展尚有距离。
另一方面,世界变局加速演变,30年前更具吸引力的“西方模式”陷入深重危机,而当下中亚国家发展又来到一个新拐点,摆在它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依然是能否保持政治经济发展的独立自主性(万青松:托卡耶夫的政治改革是走西式路线,还是顺应区域“新潮流”?)。
2022年7月21日,第四届中亚国家元首磋商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从左至右)共同出席会议。
与此同时,中亚国家也正处在国家精英代际更替的关键时期,而且这一进程远未结束,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国际与地区形势,使得中亚国家更加内外交困。在未能找到有效应对办法之前,大多数中亚国家执政精英只能借助“手动治理”来维系国家和政权的生存,主要通过修改宪法、提前总统大选、提出新的发展战略(例如“新哈萨克斯坦战略”“新乌兹别克斯坦战略”)等方式缓解内部政治矛盾。比如,2020年10月吉尔吉斯举行议会选举发生大规模骚乱后,宣布提前进行总统大选;2022年1月哈萨克斯坦发生街头暴乱后,哈国宣布修宪并于11月提前总统大选;同年3月,土库曼斯坦提前总统选举,并完成部分权力交接;同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修宪引发暴乱,导致修宪公投被延迟到今年5月才正式举行,随后宣布提前大选。可见,中亚国家采取的化解危机的方式相似,且都面临着极高的政治风险。
此外,在美西方势力的介入下,中亚国家的部落、宗教精英之间的矛盾也被激化,2022年1月哈萨克斯坦骚乱,其背后就有西方势力挑唆极端伊斯兰教徒的身影,同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斯骚乱中也有美国的挑唆,进而导致中亚国家“颜色革命”风险持续增大。
与国家“再转型”密切相关的是中亚各国身份定位问题,也困扰着各国的执政精英。内部危机下的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已经陷入“中等强国困境”:如果选择与诸大国深度合作,可能会获得向“中等强国”过渡所需的物质支持,但必然会导致其自身部分独立自主性的丧失;而若选择依靠自身基础发展成为中等强国,机会更是渺茫。面对这一困境,中亚执政精英显然没有明确的脱困方案,如今大国博弈的“阵营化”,则进一步恶化了中亚国家发展的外部空间,使得执政精英的焦虑有增无减。
2022年11月20日,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一场提前18个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当时69岁的总统托卡耶夫获得81.31%的选票,续上七年任期。图自新华社
发展与安全难以统筹
危机与冲突交织下,中亚国家在域内国家间矛盾激化和维持“多方位”外交之间陷入两难。乌克兰危机背景下,随着俄罗斯与美西方在中亚的“零和博弈”不断加剧,不仅激化了地区国家之间的诸多矛盾,也激活了苏联解体后“被冻结”的国家间冲突,包括边界冲突、水资源冲突、族群间对抗。仅2022年,吉塔之间至少发生两次边境武装冲突;吉乌之间爆发一次边境冲突和一次水资源争端。
与此同时,周边国家阿富汗局势有所恶化,活跃在中亚各国边境的安萨鲁拉·贾马特组织、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K)等恐怖组织不断进行跨境渗透、组织毒品贩运,并发动多起恐怖袭击。2022年4月,恐怖组织“ISK”向乌塔边境的清真寺发动袭击;5月,塔吉克斯坦东部边境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也遭遇恐怖分子袭击。这些内外频发的冲突与危机事件深刻影响着中亚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迫切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有限资源。
乌克兰危机以来,美西方借俄罗斯无暇东顾,以“稳定与发展”为名,见缝插针深度介入中亚局势。2022年5月,美国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卢访问吉乌塔哈四国,以加强美国与中亚关系,推动共建互联、繁荣和安全中亚。8月,美国与中亚四国(吉乌塔哈,此外还包括蒙古国和巴基斯坦)举行名为“区域合作-22”的联合军事演习。9月,拜登政府宣布为中亚地区提供2500万美元援助。11月,欧盟-中亚外长峰会上,欧盟也承诺未来四年为中亚地区提供3亿欧元拨款,用于找到“释放现有潜力和建立持久联系的途径”。2023年2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亚宣称再追加2500万美元援助,帮助该地区“拓展贸易路线”,降低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
2023年2月2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会晤中亚五国外长。图自路透社
就在中国-中亚元首峰会前夕,唐纳德·卢于4月22日至27日再度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并正式启动2500万美元的中亚经济可持续发展倡议项目;美国国务院也罕见宣布派出五角大楼、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和国际发展署组成的高级代表团,将于5月23日至27日对中亚四国进行五天访问。
美国财政部负责恐怖主义融资和金融犯罪的助理部长罗森伯格和欧盟国际制裁特使奥沙利文也访问中亚国家,要求它们停止规避反俄制裁,否则将被禁止进入西方市场。近日,欧盟宣布将于5月18日至19日举行第二届“欧盟-中亚”经济论坛。
美欧强化中亚协调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冲中俄的影响力,通过维持碎片化且易于管控的中亚地区,试图在中俄之间建立起一堵“柏林墙”。这种通过威逼利诱迫使中亚国家选边站队的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中亚国家借助大国间战略利益分歧和竞争求得“多方位”平衡外交的空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叙利亚外长:叙总统将出席阿盟峰会
2023-05-18 07:15 -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抵达西安
2023-05-18 06:59 -
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已发现倾覆的“鲁蓬远渔028”船体
2023-05-18 06:46 -
李强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欢迎塔方扩大对华出口
2023-05-17 23:18 -
习近平同托卡耶夫会谈
2023-05-17 23: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
2023-05-17 23:12 观察者头条 -
俄伊签署铁路协议,“将成苏伊士运河替代品”
2023-05-17 22:57 -
巴西国家石油告别以美元结算进口平价,卢拉:人民的胜利
2023-05-17 22:51 -
丁薛祥:愿同新方共同抵制经济问题政治化
2023-05-17 21:32 中国外交 -
李强会见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
2023-05-17 20:41 中国外交 -
印度出资20亿美元,想吸引苹果等电子设备商来印办厂
2023-05-17 20:05 印度惊奇 -
赫什再爆料:波兰牵头悄悄劝他停战,必要时下台
2023-05-17 20:01 乌克兰之殇 -
交通运输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搜救倾覆远洋渔船
2023-05-17 19:17 -
中资占40%,外交部回应“菲方考虑收回电网控制权”
2023-05-17 19:16 观察者头条 -
印度反驳欧盟外长:读一读你们的法规吧
2023-05-17 18:53 乌克兰之殇 -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抵达西安
2023-05-17 18:53 -
韩正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
2023-05-17 18:29 -
“在这领域,中国目前是唯一赢家”
2023-05-17 18:16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
2023-05-17 17:58 中国外交 -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抵达西安
2023-05-17 17:57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中国脱贫是许多国家的榜样”,他们已学了对口帮扶… 评论 113神舟十六号发射圆满成功 评论 310“中国将为普通人打开太空之门” 评论 93没被拜登“赶下台”,埃尔多安还能扛多久? 评论 140王文涛会见日本经产大臣,提出严正交涉 评论 257最新闻 Hot
-
“中国脱贫是许多国家的榜样”,他们已学了对口帮扶…
-
“我们想加入金砖” “我支持”
-
“俄罗斯人死去是美国最好的投资”,被通缉后美老牌政客否认
-
泽连斯基:已确定反攻日期
-
马来西亚扣押中国船只,称其非法打捞二战名舰遗迹
-
美共和党议员公开反对债务上限协议:是对民众的侮辱
-
欧盟外长:对今夏结束冲突不乐观,俄罗斯仍在争取胜利
-
乌军罕见承认:5架战机被俄军击中
-
五角大楼:被中方拒了
-
“中国将为普通人打开太空之门”
-
“撕破脸”后,二人通话
-
真挂“旭日旗”来了,韩网友怒了
-
“局势或失控,科索沃领导人渴望并梦想成为‘新泽连斯基’”
-
“想要核武器就加入俄白联盟”?托卡耶夫:欣赏卢卡申科的幽默感
-
他在台湾问题上打了个比方,日方急了
-
没被拜登“赶下台”,埃尔多安还能扛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