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伯特·谢弗:民国“沈崇”案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关键字: 沈崇案民国史美国大兵强奸治外法权学生运动国民党一些报纸,包括《费城问询报》、《洛杉矶时报》、以及《基督教箴言报》,甚至拒绝使用“强奸”和“涉嫌强奸”等词汇;它们把事件用“袭击”、“亲密”、以及“涉嫌行为不检”等委婉说法加以掩饰。一位《洛杉矶时报》的专栏作家承认“我们有的士兵可能越过了举止端正的边界”,但除此之外,他却未能向读者给出学生抗议示威的根本原因。 有些报道把抗议完全归咎于中国共产主义分子的组织,但这忽略了示威所受到的广泛欢迎,以及非共产主义的中国媒体对示威的支持。其他媒体,在诸如“中国学生联合起来与大学里的反美情绪作斗争”这样非常不准确的标题之下,夸大吹嘘了中国学生一个支持国民党和美国的小规模“反运动”,似乎这些人更能代表中国的观点。47
《新闻周刊》没有把事件描绘成美国士兵虐待当地人的例子,反而把事件描绘成当地人虐待美军的例子。类似地,持孤立主义立场的《芝加哥论坛报》把中国人的“下流语言”和暴徒般的行为,与驻华美军的“伟大自制”做了对比;《华尔街日报》的一位专栏作家则和许多人一起,把抗议示威看作是对美国在战时对华慷慨援助的忘恩负义的明证—— “‘反向租借’的一种特殊形式”。48
可能最带偏见的报道出现于亨利·卢斯(Henry Luce)主办的、支持蒋介石的《时代》杂志。《时代》杂志刚刚用弗雷德雷克·格鲁恩(Frederick Gruin)替换掉了它的战时驻华通讯员,西奥多·怀特(Theodore White);杂志的外国新闻则通常由在纽约的惠特克·钱伯斯(Whittaker Chambers)撰写,此人是著名的反共人士。在1947年的第一期里,《时代》杂志把蒋介石的政府描述成日益稳定、受欢迎、民主、并且值得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成为某期《时代》周刊的封面
发生在中国的大规模反美反国民党的抗议示威,对这一看法提出了挑战。《时代》杂志绕来绕去令人费解的逻辑则解释说,在中国和其它国家里,那些要求美军撤离的人,嘴上说的和心里要的不是一回事。恰恰相反,他们真正想要的,是美军在他们国家更强烈的存在。49 这个论证的基础,看起来是一个没有说破的把国际关系比作家庭的隐喻:智慧的爸爸(美国)知道孩子(在此案例中,是中国)的反叛只是一种要父母予以更大指导的请求。50
《纽约时报》和《纽约先驱论坛报》都有自己的驻华记者。他们的报道比绝大多数媒体都全面,并且更广泛地引用了中国出版物和谈论政治的人物。他们还把示威游行与学生联系了起来。中国学生在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上、以及反对外国的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纽约时报》和《先驱论坛报》的报道还注意到了对美军行为的其他不满,以及军事法庭作为治外法权重新开始的信号所带来的更广泛的问题。51 但即便是这些报道,也费尽周折地称赞了美军士兵的行为,尤其是与满洲的苏军士兵相比较。据《纽约时报》报道,满洲的年轻中国女子伪装成男孩子,以避免苏军士兵的性掠夺。到了1月6日,《先驱论坛报》开始强调抗议示威带着 “清晰的左翼影响的记号”;通讯员阿奇博尔德·斯蒂尔(Archibald Steele)把来自延安的共产主义分子对强奸的宣传,同最近摧毁掉的纳粹宣传机器相提并论。52《先驱论坛报》最后用中国学生与美军士兵之间相互不信任和憎恨的原因,作为社论的结尾。这篇文章还算深思熟虑,除了要求美国继续在华驻军,以应对苏联侵犯的呼吁——这最终会落实学生们对美国利用中国实现自己目的的指控。53
美国共产党的《工人日报》不令人意外地对抗议和军事审判提供了前后一致和具有同情心的报道,其报道的基础主要是电传报道。早期的一篇社论否认了中国和其他国家要求美国撤军的人是“反对美国”;该社论论证说,这些对民主和独立的要求与美国的原则一致。54
在纽约市的左翼-自由主义日报《画刊》,也在1月初对沈崇案给予了重点报道,但关于抗议的两篇专题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詹宁斯·佩里(Jennings Perry)是一位从田纳西发稿的《画刊》常驻专栏作家。他把对跨种族强奸感到愤怒不已的中国“暴徒”,与他所见过的美国南方白人暴徒相提并论;这些南方白人会被白人女性为黑人所强奸的宣称刺激得暴跳如雷。对于佩里而言,美国人在国内外对待有色人种的方式,值得所有在海外承担义务的白种人模仿学习;这几乎就是某种诗意般的正义。
他警告说,在对中国学生们作出太过严厉的判断之前,美国人应该将心比心地审视他们自己的行为。他也意识到,在中国的学生示威者并非滥用私刑的暴徒,因为“没有私刑发生”。但他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人对强奸指控的利用和美国南方白人类似,他也明确声称他知道这些指控。这一观点也许反映了一个由苏珊·布朗米勒所提出的、更为普遍的模式:自由主义者对跨种族强奸的指控感到怀疑。这种怀疑的背景,是进步主义者长期坚持的、对三四十年代大加渲染的黑人强奸白人妇女的指控的抗议。这些被定罪的强奸案包括斯科茨伯勒小伙(the Scottsboro Boys)强奸案和其他一些案子。55
美国某报纸在150年代对跨种族强奸的报道
《画刊》还刊登了合众社发自中国的专题报道。该报道从中国学生的角度看待抗议示威,虽然一个未说的假设是“这个中国学生”是男性。这篇文章注意到了学生们在中国20年代抗议英国和30年代抗议日本中的重要性;文章随后解释说,对强奸的抗议示威在当时是一种能够为人所理解的反应——当时中国学生的生活条件非常糟糕,宿舍里没有暖气,食物也不够,而相对宽裕的外国士兵们则在他们的城市里横冲直撞,并且有中国裔的“吉普女郎”或其他女性中国同伴陪伴。
年轻的中国人对持续内战所造成的国家发展的停滞而郁闷沮丧;他们自然地把憎恨发泄到了外国士兵身上。56《画刊》的若干读者对这两篇文章作出了回应。一位读者攻击说这些学生是种族主义分子,而另外两位读者——其中包括一位居住在麻省剑桥市的中国人——则谴责把中国学生当作南部私刑暴徒的类比;他们强调说,学生们是在抗议美军的存在,而后者在当时的中国并无用处。57
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城市的报纸,激情四溢的《约克公报》,也对中国学生的抗议进行了全面而富有同情心的报道。该报纸也是主要依靠电传报道获取信息。这再次显示了是美国国内的编辑们,而非来自中国的报道,决定着故事的倾向。没那么耸人听闻的标题会造成巨大的不同。例如,《洛杉矶时报》把一条报道作为头条:“中国学生殴打美国人”,但报道忽略了示威的原因。
《约克公报》把同样的故事也作为头条:“中国学生要求美军撤出中国”,报道还清楚地解释了强奸事件。《约克公报》的另一篇文章注意到了上海的教授们反对美国对华“半殖民地”政策的集体声明。这在纽约市以外的报纸中,是为数不多的严肃对待中国公众观点的报道。58
更重要的是,《约克公报》是极少数仍然在刊登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的每周专栏的报纸之一。拉铁摩尔曾是蒋介石的顾问,但到1947年时,他对国民党已经非常不满了。拉铁摩尔对抗议示威发表了机智狡黠的评论,把某些人的自我欺骗轰得粉碎——这些人自从20世纪早期以来,就把中国学生的抗议归罪于“外来教唆者”。虽然对示威游行是针对美国“感到警觉”, 拉铁摩尔仍然把它们称作增进中国批评自由的“健康”趋势。他下结论说,运动“对国务院的行为构成了严重警告”。59
于是,除了少数值得注意的例外,美国媒体对强奸案和中国抗议活动的报道,未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学生相信这起案件是如此的重要。中国学生们的声音一般不会被原貌报道(这是拉铁摩尔试图做的),而是透过严重过滤的美国视角而呈现。美国媒体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一个解释问题的机会。这个问题就是马尔韦纳·林赛所说的, 美国大兵作为“美国使者”,可能给美国政策和民间交流理解所带来的问题。60
1 月17日,对皮尔逊下士的军事审判在北京开庭。负责审判的,是一个由七名美国军官组成的小组,他们都是男性。皮尔逊审判的庭辩全文会使大多数读者确信,强奸的确发生了。61 海军中校保罗·菲茨杰拉德(Marine Lieutenant Colonel Paul Fitzgerald)以一种严肃和避免冒犯的态度,执行了公诉。他质询了一连串的中国军队雇员和警方目击者;这些证人作证说,他们看见皮尔逊压在沈崇身上,并听见沈崇在哭泣。这些证人还说,来自另一个海军陆战队员普里查德的威胁,阻止了他们援助这位年轻的女性。直到中美联合警所的警员到达之后,他们才能够把皮尔逊从沈崇身上分开,并逮捕了他。62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38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9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49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