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诊2025中国经济】罗志恒| 债务是中性的,既不是魔鬼也不是灵丹妙药
最后更新: 2025-01-10 09:49:35提振消费要从三方面发力
观察者网:说了这么多,普通老百姓最关心我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提到的,“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您认为实现“同步”关键要做些什么?是财政向民生倾斜吗?您提到“财政支出政策比减税降费更能产生更加有效的结果,要从财政支出重投资转向重投资和重消费并重,”可以解释一下吗?
罗志恒:确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第一条,可见对于扩大内需的重视程度。而提振消费又取决于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供给对消费需求的适配性三个因素。
首先,这三个因素中我们主要看消费能力。消费能力是什么?就是居民的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了,消费才可能增长。
那么怎么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这对应的是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这是增加转移性收入。
这次会议还提出“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将就业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就业决定什么?就业决定了工资性收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促进消费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很多部署,尤其是要增加居民的收入,这是提高消费能力。
第二,是消费的意愿,它取决于居民对于未来不确定性和预期的感知。如果居民感知到未来的不确定性比较低,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保障都不需要担心,那很自然而然地,居民就会愿意在当期进行消费。
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一句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什么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就是我们要推动财政从投资建设为主转向投资建设和民生保障并重的格局,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和消费并重的格局。
事实上这些年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里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保障这四大块的支出,占我们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是40.7%,2023年这个比例相较于10年前的2013年上升了5.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些年我们的财政一直在积极地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
来源:《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现在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那就是要加大财政对于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和覆盖面。当财政对这些福利支出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后顾之忧有所缓解的时候,当然是有利于扩大消费的。从当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我们要进一步更快地加大对福利支出的覆盖面和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期待。
最后一个提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是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比如我有这个消费需求,但是有没有好的供给匹配,就直接决定我的需求能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比如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对于高端医疗、高端养老、个性化医疗和养护方面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这方面的供给是否能够跟上,我觉得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再比如,当我们从生存型消费进入到发展型消费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供给能不能跟上?像粗制滥造的产品和比较一般的服务,可能居民已经不需要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就是要推动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来更好地满足老百姓不断升级的需求。
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对于此类制造业和高科技要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这就是财政在扩大消费、扩大需求里所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
所以我觉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扩大需求,尤其是扩大消费任务的同时,在财政上也做了很多部署和安排。
2025年,实现增长“双五”是有可能的
观察者网:从中长期来看,我们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增速换挡。今年是自疫情结束之后,我们首次采取如此大手笔的逆周期调节政策,那么对于2025年,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罗志恒:2025年,我的期待就是希望能够实现“双五”,实际增速达到5.0%左右,名义增速或者说现价增速也要达到5.0%左右,从而实现更有获得感的增长、实现有收入的增长、实现有就业的增长,这是我希望2025年所真正能够实现的。
当然对于2025年,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
机遇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我们的工程师红利、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庞大的中产群体和市场需求,这些都是我们的机遇和优势。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怎么样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比如我们如何去应对外部贸易摩擦加剧的可能风险?再比如我们怎么应对现在物价相对比较低迷的状况?这都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我相信通过大力度的逆周期政策调节,以及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中国经济明年实现“双五”是有可能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鸿蒙原生版微信正式上架,腾讯公布开发历程
2025-01-09 21:35 观网财经-科创 -
云巨头警告:美国AI禁令,可能将GPU市场拱手让给中国
2025-01-09 17:49 观网财经-科创 -
北斗短信、无人机基站等,现身地震抢险救援和通信保障
2025-01-09 17:14 观网财经-科创 -
全球三分之二iPad、超亿台手机都是“川渝造”
2025-01-09 17:02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国航司正迅速填补西方空缺
2025-01-09 16:57 航空航天 -
小米、联想、华为小折叠挤进全球前五,苹果也快入局了?
2025-01-09 15:14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原地产:内地买家2024年在香港购屋的数量和金额创纪录
2025-01-09 15:14 观网财经-房产 -
外媒:外卖平台主动反超时,可降低内卷程度,提升骑手工资
2025-01-09 14:1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微信被美国移出“恶名市场名单”,多家中国企业仍在列
2025-01-09 11:10 -
去年全球手机面板出货突破22亿片,创历史新高
2025-01-09 10:58 观网财经-科创 -
离岸人民币汇率连跌3个月,央行出手:600亿!
2025-01-09 10:27 香港 -
全球首款卷轴屏电脑亮相,起售价2.6万
2025-01-08 20:13 观网财经-科创 -
重大突破!中国企业首创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
2025-01-08 19:36 观网财经-科创 -
淘宝也上线了“送礼物”功能,三大平台角逐社交电商
2025-01-08 17:08 电子商务 -
国家发改委:京东即将接入支付宝
2025-01-08 16:0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很快将演示核聚变突破?奥尔特曼又画大饼
2025-01-08 16:03 大公司 -
传上汽和华为明天官宣合作,双方尚未回应
2025-01-08 15:11 观网财经-科创 -
全球六大手机品牌均未在美国CES发新品
2025-01-08 15:04 观网财经-科创 -
援灾物资迅速响应,中国企业在行动
2025-01-08 15:0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工信部:到2025年底开展万兆光网试点
2025-01-08 14:37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36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132“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评论 64印度财长:对美贸易谈判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评论 165欧尔班炮轰:是欧盟搞的鬼 评论 221最新闻 Hot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
内塔尼亚胡7月7日再访美
-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
马克龙回过味儿来了:这是勒索!
-
美议员放话:特朗普同意了,买俄油,中印加税500%
-
欧洲企业“喊饿”,可法国稀土商接不住“泼天富贵”…
-
福特CEO:中国电动车,最让我自惭形秽
-
“俄罗斯娃看不到美国制造,身边全是中国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