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诊2025中国经济】罗志恒| 债务是中性的,既不是魔鬼也不是灵丹妙药
最后更新: 2025-01-10 09:49:35编者按:新的一年,经济工作怎么干?2025年,中国经济会面对怎样的内外部形势?如何应对特朗普2.0冲击波?为什么扩内需如此重要?中国制造如何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2025年,又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一揽子增量政策之后,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又稳又好?地方化债与经济发展如何两全?如何稳住股市楼市?
我们迫切需要深入探讨这些重点议题,剖析2025中国经济的挑战及其背后的机遇。为此,观察者网推出《问诊2025中国经济》专题,邀请国内顶尖经济学家,围绕这些关键问题犀利发问、深入研讨,厘清中央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消除舆论误区,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奇迹,离不开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专题的第四篇,我们邀请了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深入剖析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内涵、地方财政的发展动力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问题。
【对话:高艳平 整理:郑乐欢、刘冶】
2025:坚持发展优先,在发展中化解债务
观察者网:您有一篇文章说,“2024是化债突破之年,2025年是财政赤字更加积极之年、支出结构优化之年、财税改革落地之年”。我们就从化解地方债谈起。2024年11月份,中央政府出台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方案,被简称为“6+4+2”。
6,是指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增加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4,是指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2,是指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不必提前偿还。
这一化债方案能起到哪些积极作用?对2025年的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有哪些推动作用?
罗志恒:11月份以来,中央采取了“6+4+2”的化债方案。我觉得这对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实现了隐性债务的显现化。通过地方政府发行的专项债券,置换掉过去的隐性债务。这样,地方政府的法定债务就增加了,隐性债务就减少了。隐性债务的显性化,本身就是一个风险下降的过程。
第二,以更低利率、更低资金成本、期限更长的债券来置换那些举债利率高、举债周期短的隐性债务。这也就降低了地方债务付息成本,拉长了周期,它就变得更加安全了,风险也下降了。
第三,置换隐性债务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到期时间拉长了,不需要在当下就把债务还掉,那么地方政府当下就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第四,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过去,地方政府通过盘活存量资金来偿还债务,部分地方出现“远洋捕捞”、乱罚款等现象。现在不需要也严禁这样搞,很自然地就改善了营商环境,也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想“6+4+2”在5年内以10万亿的真金白银化解12万亿的隐性债务,确实是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另外,确实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化解债务的思路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核心体现就是从过去的化债中发展,化债优先,转到了现在的发展中化债,发展优先。
我觉得这个理念变化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我们把发展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通过把蛋糕做大,来处理相应的债务风险,这是总体的思路转变。
如果我们仔细来看,它还体现出一系列的财政政策理念和化债思路的变化。
第一,如果我们把这次化债方案放在2024年以来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中来看,此次化债的核心,就是以化债为契机,激发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我们可以看到,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核心逻辑就是,激发微观主体的积极性,以活跃资本市场为先导,来激发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积极性,修复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股票涨了,一部分居民自然就愿意去消费了。
第二,改革开放46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两个企业家精神有关:一个是民营经济的企业家精神,一个就是地方政府的企业家精神。
从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视角来看,主要的核心逻辑是激发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其中化债起到的作用就是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我们要把地方政府的企业家精神也给激发出来。
从防风险和促发展之间的关系角度看,我们对这二者的辩证关系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认识到,债务规模不等于债务风险;化债化的不是债务规模,不是压降债务规模。化债,化的是债务风险。
债务规模是静态的,债务风险是动态的。如果说防风险更优先,那很多用于发展的资源可能就没有办法更好地拉动经济增长了。
现在思路变了之后,债务规模在现代信用经济背景下是一定会增加的。但如果债务的使用效率和支出结构比较合理,一块钱的债务能形成更多的资产,资产又能形成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或者社会效益,那么从这个角度讲,这样的债务是好的债务。债务规模扩大的同时风险并不会增加,反而是下降的,这是化债思路变化所体现的。
第三个大的变化,我觉得财政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从过去比较注重收支平衡,现在转向注重财政更可持续,从平衡财政转到了功能财政。也就是充分认识到了,财政的可持续性一定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性的基础之上。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过去比较注重收支平衡,收支平衡就是防风险。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收支平衡并不一定是风险的收敛,反而是风险的发散。
如果财政收入增速下行,此时还要收支平衡,支出增速也会往下走;但是逆周期调节则要求,财政支出应该往上走。这个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四,我觉得这次化债理念最为重要的变化,即化债方案反映了政策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方向和力度,及时解决当下最核心的矛盾和问题。
当下的核心矛盾就是要推动经济企稳回升,要激发微观主体尤其是地方政府主体的积极性。很自然地,我们要通过“6+4+2”化解流动性风险,把当期债务的还款期限延长。
这个理念的变化就意味着,2025年,如果遇到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我们会充分利用政策空间采取更大力度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以内部需求和预期的稳定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是从整个化债思路里面体现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实事求是,因时因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政策调整。
总结起来的话,化债思路发生了从“化债中发展”转向“发展中化债”的变化。再往深层次看,我们又能看到上述四个具体的变化。
债务既不是魔鬼,也不是灵丹妙药
观察者网: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前两年,经济学家对于要不要实施一揽子刺激政策讨论了很多。反方观点认为债务是魔鬼,不能再搞“刺激”、货币“大放水”的政策了。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罗志恒:债务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债务既不是魔鬼,也不是灵丹妙药。这取决于使用债务的人,取决于怎么去使用债务。债务的两个核心问题、真问题是什么?
其一是债务的结构和使用效率。如果债务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大量的优质资产;如果使用效率比较高,一块钱的债务通过杠杆或者带动效应形成一块五毛钱的资产,那么它就是良性循环的,从债务到资产的循环是非常畅通的,最终形成的是有效资产,是优质资产,不是无效资产。
其二是债务形成的资产以及基于资产之上的现金流,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匹配程度。如果期限结构是匹配的,不是短债长投,这边债务到期了,那边现金流也产生了,这就不是坏的债务。这样的债务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债务。
归纳起来就是,要关注债务的使用效率以及期限结构在两者之间的匹配,我觉得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随着经济的增长,债务的总额一定会不断增加的。2023年的GDP规模是126万亿,当我们的GDP规模达到150万亿、200万亿的时候,债务也会不断增加,这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关键问题是怎么能让债务更好的使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是让债务更有效率,将钱投到更合理的地方,这是我们需要追求的目标。
具体怎么实现呢?
第一是要实现投融资之间的匹配,就是投资决定融资。投长期项目,就去融长期资金,包括更长周期的地方债或者长周期的特别国债等等。投资决定融资,融资更好地匹配投资,这样就可以找到更有经济效益的、能够提升潜在经济增速、能够降低运行成本的好项目。
第二是注重投融资收益属性的匹配,让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城投债实现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回到自己的本源,实现各自的风险收益匹配,这样才能够实现债务和经济、债务和资产之间的良性循环。有收益的项目用专项债、城投债等方式去匹配;没有收益的项目,用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去匹配。
总之,债务是中性的:用好了,它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它的债务风险是下降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鸿蒙原生版微信正式上架,腾讯公布开发历程
2025-01-09 21:35 观网财经-科创 -
云巨头警告:美国AI禁令,可能将GPU市场拱手让给中国
2025-01-09 17:49 观网财经-科创 -
北斗短信、无人机基站等,现身地震抢险救援和通信保障
2025-01-09 17:14 观网财经-科创 -
全球三分之二iPad、超亿台手机都是“川渝造”
2025-01-09 17:02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国航司正迅速填补西方空缺
2025-01-09 16:57 航空航天 -
小米、联想、华为小折叠挤进全球前五,苹果也快入局了?
2025-01-09 15:14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原地产:内地买家2024年在香港购屋的数量和金额创纪录
2025-01-09 15:14 观网财经-房产 -
外媒:外卖平台主动反超时,可降低内卷程度,提升骑手工资
2025-01-09 14:1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微信被美国移出“恶名市场名单”,多家中国企业仍在列
2025-01-09 11:10 -
去年全球手机面板出货突破22亿片,创历史新高
2025-01-09 10:58 观网财经-科创 -
离岸人民币汇率连跌3个月,央行出手:600亿!
2025-01-09 10:27 香港 -
全球首款卷轴屏电脑亮相,起售价2.6万
2025-01-08 20:13 观网财经-科创 -
重大突破!中国企业首创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
2025-01-08 19:36 观网财经-科创 -
淘宝也上线了“送礼物”功能,三大平台角逐社交电商
2025-01-08 17:08 电子商务 -
国家发改委:京东即将接入支付宝
2025-01-08 16:0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很快将演示核聚变突破?奥尔特曼又画大饼
2025-01-08 16:03 大公司 -
传上汽和华为明天官宣合作,双方尚未回应
2025-01-08 15:11 观网财经-科创 -
全球六大手机品牌均未在美国CES发新品
2025-01-08 15:04 观网财经-科创 -
援灾物资迅速响应,中国企业在行动
2025-01-08 15:0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工信部:到2025年底开展万兆光网试点
2025-01-08 14:37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最后一刻,拜登对中国电商下手” 评论 49他还在“操心”:新政府听我句劝 评论 93“相比中国,美国已经太晚了” 评论 1559比0,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维持TikTok禁令 评论 404“中美网民联手,完成了对美政府的欢乐嘲弄” 评论 280最新闻 Hot
-
“最后一刻,拜登对中国电商下手”
-
“通话过后,中美之间这两件大事将被尽快推动”
-
美媒炒作:面对现实吧,美国已把军事供应链外包给了中国
-
伊朗最高法院发生枪击:2名法官死亡,枪手自杀
-
“特朗普政治手腕让人惊叹,当时要禁TikTok的就是他”
-
9比0,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维持TikTok禁令
-
“TikTok让台湾年轻人快放弃对抗大陆了”
-
“相比中国,美国已经太晚了”
-
特朗普:外面太冷,就职典礼将在室内举行
-
铜仁五任政府主官被查,皮贵怀现身说法“至少送十万才能获提拔”
-
“中美网民联手,完成了对美政府的欢乐嘲弄”
-
美媒警觉:中国此举越来越像美国了,不能坐视不管
-
“这个国务卿当不久”
-
46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安全内阁终于通过
-
日本压上国运的氢能源,出路只能在中国?
-
拜登骄傲宣布:大赦2500名毒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