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景琦:疫情之下,如何建设有温度的应急体系?
最后更新: 2022-11-08 07:45:39二、治理链不畅的成因:经验、治理链主导权、群众应急能力
结合新闻报道、官方发布和笔者自身经验来看,应急治理链条不畅通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就是抗疫经验不足;其次,治理链由谁建、主导权在哪里,还存在比较模糊的空间;最后,在应急状态下,群众应急能力也非常重要。
我们先谈谈抗疫经验问题。
首先,缺乏经验是各级政府和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可能是一个反直觉的认识,很多人会很不解,疫情都三年了,怎么可能没有经验呢?
以笔者为例,笔者在郑州也算经历了几次疫情封控,但前几次都是封控一周到十天,可以实现外卖送到小区门口,两三天也可以外出采买一次,仅需要准备一周甚至三天的食物即可,对蔬菜包、肉包、洗护包、接龙等闻所未闻。但这一次封控时间较长,外卖基本上也停了,只能网上采买蔬菜包,或在一些微信群里接龙团购。这些都是全新的体验,也都需要全新的组织形式,这对政府、志愿者、住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所在楼栋的很多租户,开始还跟以前一样,天天点外卖吃,一点储备都没有,老人户开始也不会网购。在外卖停止、小卖店关门的前几天,很多人都快断粮了,最后都是志愿者帮助找的购物渠道解决了问题。
笔者作为楼栋长,在此次疫情初期,为了解决租户不知道疫情防控形势的问题,还为租户建了微信群,并在电梯和大厅广而告之,还在大厅设立志愿者接待处,让志愿者接待有生活问题的居民,并提供解决办法。而在只封控一周的情况下,是不需要这样做的。
帮助租户找到组织的公示
可以看到,虽然经历了三年的疫情防控,但在不同的疫情防控力度和疫情防控时长下,作为疫情防控保障的物资供应治理链和就医保障治理链,是不太一样的,人们的旧有经验可能并不管用。
一个人想要提升自我,获得经验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实现经验的扩散。但从现实来看,各地区似乎也没有总结历次封控中的物资保障经验和就医经验,也没有形成本地化的指导手册。大家学习外地经验,也只能从新闻报道、抖音等自媒体上习得碎片化的信息,并且由于不在现场,难以完全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法门。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来看,新冠防控方案已经更新到了第九版,主要涉及到的是疫情防控治理链问题,在物资供应治理链和就医保障治理链方面,并没有权威、可操作的指南。例如,就连什么是“基本物资”、到底什么东西是“保供品”,各地都在摸索前行。
2020年时,就存在“被团购‘绑架’的武汉人:大爷买抽纸要搭配卫生巾”的新闻,到2022年的今天,在无官方明确规定下,笔者所在的小区就有人买成箱的啤酒让志愿者搬运。由于物资转运繁重,社区最后要求大家不要买饮用水(自来水烧了也可以喝)、饮料、外卖等非必要物资。有租户就问:“我没锅怎么做饭呢?牛奶算不算饮料呢?”最后也只能按照自己理解执行,毕竟志愿者不可能把大家买来的东西扔掉。
其次是主导权问题。
除了经验不足外,谁来构建、主导应急治理链,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一种是自发形成相关链条,上海疫情早期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而自发链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病毒传播风险。不受制约的物资供应链导致疫情扩散的新闻,多地都有相关报道。
如果自发秩序不行,那谁来建立或主导这一链条呢?从官方发布来看,兰州就医保障链条是由卫健委主导的,这能够保障这一链条的专业性,但专业人士追求的是诊断的准确性,由于缺乏在地社区、志愿者的参与,在诊断速度和现场救助上缺乏实事求是的考量。但这也不能完全怪卫健委系统,可能他们也缺乏经验,在协调条块关系方面也缺乏有力支持。
各地常见的蔬菜包、水果包、洗护包等物资的供应更是成为问题。
在商务局的指导下,大型商超可以提供很多保供的物品,但商务局只是按照行业管理原则指导商超。实现超市与小区的对接,这最后一公里需要社区、物业或者志愿者来保障,而物资卸到了小区门口,物资的交接、售后等等其实是很大的问题。
除此之外,特殊物品怎么供应、如何协调?例如奶粉、尿不湿、药品等等,如果缺乏物资供应,或者缺乏对接渠道,也会出现问题。如果物资供应不上,那么闯卡等极端行为极易出现。也因此,可以说闯卡本身不是层层加码的问题,而是物资供应问题。
如果供应链条存在问题,小区非议四起,社区压力就会很大。
本轮疫情之初,我们小区的一位志愿者自发联系了某超市来团购,由于她精力有限,组织一次后不再组织了。她说:“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自己还要居家办公,团购来了之后,我要时刻不断地盯住手机,因为@自己的人太多了。”为了阻断自发团购群,更好地实现供应,最后由社区对接了另一超市的团购。有人对此有些不满,觉得社区、物业合伙搞垄断,害怕垄断的不保鲜。社区工作人员面对舆论压力,也赶紧站出来,做出了长长的回复以平息舆论。
社区回复群众意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陕西男子因邻里纠纷行凶,致7死2伤后跳河自杀
2022-11-08 07:45 -
内蒙古媒体:“警方通报呼和浩特一女子坠亡”是假消息
2022-11-08 07:45 网络谣言 -
农民日报:种粮成本攀升,农民有钱赚吗?
2022-11-08 07:35 聚焦三农 -
鄱阳湖再次刷新最低水位,少雨情况将持续至明年2月
2022-11-08 07:35 极端天气 -
王毅: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22-11-08 07:19 中国外交 -
国产“机器狗” 来了!多款新型无人装备首次亮相航展
2022-11-08 07:00 科技前沿 -
现场视频曝光!
2022-11-07 22:34 -
“卖了8000张通行证”?乌鲁木齐警方通报
2022-11-07 22:33 抗疫进行时 -
高校一院长被举报多次骚扰女下属,校方回应
2022-11-07 19:52 -
呼和浩特:全面排查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全力整改
2022-11-07 18:04 抗疫进行时 -
北京回应“市民对进返京政策疑虑”
2022-11-07 17:28 抗疫进行时 -
疫情防控期间聚集饮酒,呼和浩特玉泉区多名干部被处分
2022-11-07 17:28 抗疫进行时 -
航空工业董事长:坚决不能成为国家足球队,争取成为国家乒乓球队
2022-11-07 16:27 航空航天 -
台湾籍渔船海上起火,浙江渔民勇救48名船员
2022-11-07 15:26 两岸关系 -
一位阳性密接外卖员的一天:工作16个小时只吃了一顿早餐
2022-11-07 14:25 抗疫进行时 -
内蒙古发现一处距今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遗址
2022-11-07 14:22 -
“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也是对抗逆全球化的平台”
2022-11-07 13:50 进博会 -
国家网信办:外企担心在华经营受限完全没必要,中资外资一视同仁
2022-11-07 12:54 网络战线 -
对互联网平台整顿是否已完成?网信办回应
2022-11-07 12:54 网络战线 -
浙江宣传:“层层加码”与“动态清零”完全相悖
2022-11-07 11:47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121“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5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3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1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