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景琦:疫情之下,如何建设有温度的应急体系?
最后更新: 2022-11-08 07:45:39【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景琦】
10月31日,一则“男子为儿子买奶粉持刀闯卡”的视频在社交网络热传。该名男子驾车持刀闯卡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考虑其特殊情况,仅对其处以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另外,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之下,孩子的奶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当地警方回应
11月1日,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园街道一名儿童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从官方通报来看,孩子的父亲从12时15分开始与120、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群众、过路的行政执法人员联系求助,一直到14时05分,孩子才送至医院抢救,最终抢救无效,于15时宣布死亡。
很多群众疑惑,疫情已经三年了,很多地方也发生过多起类似事件,为何此类事件仍屡见不鲜?
作为社区治理研究者,在疫情传播时期,笔者也在社区支持下当过楼栋长,组织统筹本楼栋的核酸检测、志愿者排班、物资运送等工作,接触了社区、物业、志愿者、居民等各方力量,对疫情形势下的应急治理体系有了直观感受。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切身体验,谈一下这类事件的性质及其成因。
一、不是层层加码,而是治理链不畅
在看待这类事件时,很多人会下意识认为,是基层人员在防疫上层层加码,最终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笔者以为,这类悲剧并非都是由层层加码所导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应急体系不畅的情况下,求助人无法准确与应急治理链对接,简言之,应急治理链运行不畅。
所谓应急体系,实际上就是由一个个治理链构成的。治理链的概念是借用产业链的概念,在政府流程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产业链具有矢量性,指向的是终端产品;而治理链指的是为达到某一治理目标,从治理诉求的发起一直到治理目标完成的各个治理主体的完整链条。
例如,在应急状态下,就医这一目的的达成,需要实现从家门口到医院的顺利转移。这看似是一个就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治理过程:
首先,就医者需要得到相应部门的审批,获得出家门、出楼栋、进出小区的权利;
其次,就医者需要得到相应部门的批准或者支持,获得交通工具以到达医院;
再次,就医者需要得到相应的许可,获得进入医院就诊的机会。
这中间涉及到多个治理主体的互动,且具有矢量性,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就医链条的实现,最终都会导致就医的失败。
就医治理链
治理链不同于政府流程的原因在于,在治理链运转的过程中,不仅政府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医院、社区、出租车司机、志愿者、商超人员等等都可能成为其中关键人员和关键影响因素。例如,就医过程中,医院成为关键因素;在蔬菜等生活物资运送的过程中,商超人员成为关键人物。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三条治理链构成了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最重要、最核心的治理链就是疫情防控治理链,包括核酸检测、流调、转运、隔离、救治等多个环节,涉及多个部门、多家单位。一般来讲,只要病例不爆发式增长,各地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疫情防控治理链。
除此之外,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运转,还有两条治理链也至关重要,一条就是保供物资治理链,疫情期间只要物资供应能够安全保障,大家才能安心宅家——这里的安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基本物资供应有充足保障,二是物资供应不带来疫情传播风险。
还有一条是就医保障治理链。疫情期间除了要治疗新冠病人外,建立完善的就医保障治理链也至关重要,就医难或者不及时,也会导致疫情防控的次生灾难。
以兰州事件为例,通过通报来看,兰州确实也建立了就医保障治理链:
首先就是患者家属需要拨打120,120充当分诊台,按照核酸、抗原以及所在疫情风险进行转接;
第二步是120向兰州市医管中心工作人员发送微信,请求线上医务人员对求救人进行问诊;
第三步是问诊信息由兰州市转至七里河区卫健委工作人员;
第四步是七里河区卫健委工作人员在微信中将患者相关信息转至七里河区医院非绿码医疗救治群,安排医生联系处置;
第五步是医生接到信息,与患者家属联系,确定治疗方案,确定是否需要入院治疗;
第六步,如果需要入院治疗,则医生需要向120急救中心反映,最终出车。
从通报中可以看到,兰州就医保障治理链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第一,就医保障链十分冗长,即使反应再及时,按照步骤来讲,最起码需要转接5次,120已经失去了医疗急救的意义。
第二,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信息传输需要微信不断周转,一旦某一环节没有及时周转,后台也看不到相关信息,全靠各环节人员的自律。
第三,没有提供容错机制,在无法拨通120时,如何解决就医问题,似乎没有答案。从通报来看,寻求路人帮忙、到值班卡点找人帮忙、打110成为患者家属的选择。
第四,个体在面对系统失灵时,缺乏在地化支持,也缺乏寻求在地化支持的经验。患者家属在120系统失灵时,没有寻求社区、物业等工作人员的帮助;寻求帮助时似乎也缺乏经验,只是看见谁找谁,似乎已经失去了方向。
在此过程中,并没有看到层层加码和防疫一刀切。每个个体都没有加码管理,并没有对患者家属提出加码要求,都按照就医保障治理链条在运转。兰州也没有实行防疫一刀切,也没有不允许高风险区的人去医院看病,只是需要按照既定流程走而已。换言之,正是因为治理链的不畅通,最终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从某种角度来讲,治理链不通畅比层层加码或者一刀切更可怕。层层加码或一刀切只是扩大了疫情防控的范围,限制了一部分人的人身自由,而疫情防控过程中,治理链的不畅,会危及普通人的生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陕西男子因邻里纠纷行凶,致7死2伤后跳河自杀
2022-11-08 07:45 -
内蒙古媒体:“警方通报呼和浩特一女子坠亡”是假消息
2022-11-08 07:45 网络谣言 -
农民日报:种粮成本攀升,农民有钱赚吗?
2022-11-08 07:35 聚焦三农 -
鄱阳湖再次刷新最低水位,少雨情况将持续至明年2月
2022-11-08 07:35 极端天气 -
王毅: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22-11-08 07:19 中国外交 -
国产“机器狗” 来了!多款新型无人装备首次亮相航展
2022-11-08 07:00 科技前沿 -
现场视频曝光!
2022-11-07 22:34 -
“卖了8000张通行证”?乌鲁木齐警方通报
2022-11-07 22:33 抗疫进行时 -
高校一院长被举报多次骚扰女下属,校方回应
2022-11-07 19:52 -
呼和浩特:全面排查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全力整改
2022-11-07 18:04 抗疫进行时 -
北京回应“市民对进返京政策疑虑”
2022-11-07 17:28 抗疫进行时 -
疫情防控期间聚集饮酒,呼和浩特玉泉区多名干部被处分
2022-11-07 17:28 抗疫进行时 -
航空工业董事长:坚决不能成为国家足球队,争取成为国家乒乓球队
2022-11-07 16:27 航空航天 -
台湾籍渔船海上起火,浙江渔民勇救48名船员
2022-11-07 15:26 两岸关系 -
一位阳性密接外卖员的一天:工作16个小时只吃了一顿早餐
2022-11-07 14:25 抗疫进行时 -
内蒙古发现一处距今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遗址
2022-11-07 14:22 -
“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也是对抗逆全球化的平台”
2022-11-07 13:50 进博会 -
国家网信办:外企担心在华经营受限完全没必要,中资外资一视同仁
2022-11-07 12:54 网络战线 -
对互联网平台整顿是否已完成?网信办回应
2022-11-07 12:54 网络战线 -
浙江宣传:“层层加码”与“动态清零”完全相悖
2022-11-07 11:47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