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泉:为什么中国的叙事越来越难以影响美国民众?
那么美国媒体上近些年来在涉疆、涉港、涉台、南海、知识产权、网络攻击等议题上的反复炒作,从政治传播的角度来看,就可以理解为在为启动效应做准备。通过在前期植入大量关于中国的特定负面信息和叙事,框定、塑造美国民众对中国进行政治判断的基础和依据。这样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后续信息就可以顺利激活、调用已经铺垫完成的前期信息和框架,让民众自主得出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和判断。
为了检视2016年以来美国民众对中国态度的变化,笔者选取了美国政治学界最权威的全国选举调查数据(ANES)。该调查自1948年开始,每两年或者每四年进行一次,问卷题项除了涵盖受访人的基本社会经济状况指标,还包括各种热点问题。
2016年的一个问题指向美国民众对中国军事威胁的感知程度。2020年的一个问题则升级为对中国整体威胁的判断。图四右边显示的是2016年的回答情况。认为中国军事是一个主要威胁的人数占比为45.11%,次要威胁的人数占比为41.88%。只有11.22%的美国民众认为没有威胁。图左边是2020年的回答。如果把回答项合并一下的话,可以看到认为中国是美国主要威胁的人数占比达到51.91%(22.73% + 29.18%), 次要威胁的比例为40.22%(11.63% + 28.59%),认为没有威胁的比例降到了5.83%。从2016年到2020年转变看法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从没有威胁直接跳到了主要威胁。
图四:中国对美国的威胁
图五根据受访者的党派归属强度做了一个细分。共和党支持者中认为中国是主要威胁的比例普遍高于民主党支持者和独立选民。这其中铁杆共和党支持者最为突出。认为中国是主要威胁的比例在2016年是57.98%,2020年是73.57%,上升了将近20个百分点。在所有不同类的党派支持者中,认为中国没有威胁的比例都显著下降了。
图五:各党派支持者对中国的威胁感知
图六反映的是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威胁感知。2016年的时候认为中国是主要威胁的人数比例随着受教育年限的降低而小幅升高,也就是说,教育程度更低的人群中认为中国是主要威胁的比例更高。但是到了2020年,这个差别不仅基本消失了,而且研究生学历中的占比反而达到了最高。
从高中以下到研究生,将“巨大威胁”和‘很多威胁’合并之后,认为中国是主要威胁的比例分别为46.3%,54.5%,54.25%,55.1%,56.18%。而且研究生学历中认为中国没有威胁的比例也变成了最低。我们一般假设学历越高,行使判断时所依据的信息丰富程度也会越高。由此反推也可以看出这四年中美国媒体叙事变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图六:不同教育水准下对中国的威胁感知
图七是根据年龄段的细分。1946至1964年出生的为“婴儿潮一代“;1965至1980年的是“X 世代”,1981-1996年的是“Y 世代”,1997-2012年的是“Z 世代”。“婴儿潮一代”作为最老的一辈,认为中国是主要威胁的比例从2016年的51.47%上升到了2020年的64.74%。“X 世代” 作为60、70后,“Y 世代”作为80后,认为中国是主要威胁的比例也分别都有增长。唯一出现下降的是“Z 世代”,从2016年的41.01%下降到31.31%,但“Z 世代”中认为中国是中等威胁的比例从41.65%上升到了57.82%。而且同样也出现了认为中国没有威胁的人数占比大幅下降的情况。
图七:不同世代对中国的威胁感知
最后的图八是根据地域的细分。不出所料,在共和党占优的南部地区,认为中国是主要威胁的占比最高,2016年是49.36%,2020年是56.23%。其他地区的比例虽然略低,但和南部也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图八:不同地域对中国的威胁感知
以上只是针对数据的粗浅分析,但已经显示出从2016年到2020年,可以说在美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是何种党派归属和教育程度,对中国持有更高负面印象的比例都在增加。今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ANES今年的调查要明年才能最后公布。不过图九中盖洛普的跟踪调查显示出,从2020年到现在,负面看待中国的比例同样又有一个大幅跃升。
图九:2020年以来对中国的态度
在美国这样一个多族裔国家,要在全社会公众意见层面取得一致并非易事。就对外政策而言,美国公众由于缺乏具体的兴趣和知识,更谈不上能够影响具体的对外决策。当年小布什就曾一再扬言,他并不关心民调和焦点访谈小组的分析结果,只关心做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远的不说,从越战到伊战,再到撤出阿富汗,美国的具体决策和公众舆论没有任何关系。不过这不代表公共舆论在美国不重要。根据阿尔蒙德1960年的经典研究,美国民众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所谓舆论意见更多地不过是一种“情绪”。为了让这种“情绪”不干扰甚至是顺应对外政策精英的决策,美国总统团队现在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去主动塑造、引导公众情绪。
从数据上来看,美国公众针对中国的情绪已经表现出比较高的负面同质性。这样的心理塑造过程一旦完成,就将更加方便美国决策层在需要的时候制定更强硬的对华政策。中方的叙事角度和内容也就更加难以影响美国公众。
不过这个看似攻守兼备的心理建设过程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它对美国来说也可以变成一把双刃剑——脱离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种技术流的政治沟通操作只会让美国在集体迷思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参考资料:
【1】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22/02/25/inside-biden-putin-ukraine/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俄罗斯布良斯克州遭乌直升机袭击,已进入紧急状态
2022-04-15 07:22 俄罗斯之声 -
中使馆:1名中国公民在刚果(金)死于袭击事件
2022-04-15 07:02 非洲之窗 -
王毅:不能让乌克兰悲剧在身边重演
2022-04-14 23:00 中国外交 -
赵立坚就生物军事活动七问美国
2022-04-14 22:36 中国外交 -
瑞典、芬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发核武部署警告
2022-04-14 22:13 俄罗斯之声 -
“为自由受冻”?德国人不干了…
2022-04-14 21:48 -
“我开了个价”,马斯克计划收购推特100%股份
2022-04-14 21:36 大公司 -
澳媒借“泄密文件”挑拨中所关系,所罗门群岛回怼
2022-04-14 21:02 -
普京:俄外汇市场需准备好转向卢布出口结算
2022-04-14 20:47 乌克兰之殇 -
为争取乌克兰问题支持,布林肯向阿联酋王储致歉
2022-04-14 19:14 油价 -
俄国防部:“莫斯科”号火势得到控制,准备拖往港口
2022-04-14 18:54 乌克兰之殇 -
“印度就是个粪坑!”美国教授“暴论”输出引众怒
2022-04-14 18:52 -
奥总理:普京跟我保证了天然气供应稳定,可用欧元付
2022-04-14 18:14 欧洲乱局 -
“我做错了什么吗?”
2022-04-14 17:10 -
美媒指出欧盟制裁俄油漏洞:印度“低买高卖”
2022-04-14 16:25 印度惊奇 -
禽流感重创美国禽蛋产区,蛋价创历史新高
2022-04-14 16:23 美国经济 -
外交部回应“美议员将访台”:不要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22-04-14 16:04 中美关系 -
中企被要求在俄乌之间“选边站”,商务部回应
2022-04-14 15:54 中美关系 -
印外长硬了一把:我们还担心美国人权呢
2022-04-14 15:29 龙象之间 -
马克龙:我不会说“种族灭绝”,因为俄乌是兄弟
2022-04-14 15:23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170“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190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2“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8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