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泉:为什么中国的叙事越来越难以影响美国民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泉】
如果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预示了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的陆海空天加电磁和网络的综合军事斗争形态,今年的俄乌冲突则将军事战场之外、全球化条件下,以“攻心为上”的超限战博弈方式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实行的心理战由点及面,既针对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精英,也通过体育、教育、艺术、贸易、金融、科技等国际化组织和社交平台,以全面孤立的方式针对俄罗斯民众进行广泛施压,寄希望于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方式以压促变,从俄罗斯内部瓦解其战略攻势。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侧面,那就是美西方自身内部的心理防线建设。其所展现出来的“攻守皆备”的特点和效果值得中国重视。
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月25日,《华盛顿邮报》就刊登了一篇报道,梳理了冲突爆发前13天以及去年年底以来拜登团队的一系列动作【1】。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或许还记得冲突前全球媒体上一度充斥了很多美国发布的俄军部署和调动信息。拜登、布林肯、沙利文甚至亲自上阵,预言俄军随时将发动进攻。
按照《华盛顿邮报》的说法,这种主动公开美国所掌握的战略情报的做法都源自于去年12月底拜登所决定采取的一项策略。更有意思的是,该策略的重点并不在于阻止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而在于通过发布特定信息来塑造美国国内的公众认知,抵消来自俄罗斯方面信息的影响。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二战之后积累起来的政治传播文献中,关于媒体如何通过议题设定(agenda setting)、框架(framing)和启动效应(priming)这三种主要模式来左右大众心理认知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通过以特定的呈现方式来突出特定议题,西方所开发的政治传播工具已经可以比较有效地左右大众,影响其在行使政治判断时的视野范围和所依据的标准及原则。
比如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媒体就通过突出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弱化北约东扩的历史、弱化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复杂历史渊源、以及不断强化普京本人所谓帝国野心的阴谋家形象,使得冲突爆发之后美国民众很容易就接受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种单一解释,从而为后续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的制裁赢得了公众支持,甚至连石油和天然气等生产生活资料价格高涨也一度被美国民众接受为一种可以忍受的代价。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3月7日至13日针对10441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32%认为美国对乌克兰提供了足够的支持,42%则认为远远不够,只有7%的人认为美国支持过多。另外高达85%的人支持对俄罗斯进行严厉的经济制裁,77%支持美国维持在乌克兰周边的北约国家中的军事部署,甚至35%的人在可能爆发核冲突的危险下也支持美国直接采取军事行动。
图一:美国如何支持乌克兰
图二:对俄罗斯的态度
俄罗斯的心理战手段一度让美国颇为忌惮,以“今日俄罗斯”为代表的媒体矩阵在美国媒体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受众。美国这次通过消减“今日俄罗斯”的传播渠道,加上上述心理防线的建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屏蔽了俄罗斯方面信息传递的效力。
即使普京三度亲自上阵,长篇累牍地解释俄罗斯的立场,但因为俄方已经丧失了对事件性质的定义主导权,所以目前看来对美国民众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虽然福克斯新闻台中的一部分人基于“联俄制华”的目的宣扬美国与俄罗斯和解,甚至有22%的共和党支持者在盖洛普的调查中希望美国完全撤出北约。但和皮尤的数据对比来看,目前这不是美国民众的主流意识,也没有影响拜登目前的对俄罗斯政策。
图三:对北约的态度
如果说框架效应主要通过不同的叙事表达策略来影响公众的判断和决策,那么议题设定和启动效应则更多试图影响公众进行判断时所采用的依据。如果要达到最大效果,就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准备、铺垫过程,然后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效用。这样的一个心理建设过程本质上既是防守,同时也是一种进攻手段。在俄罗斯身上观察到的操作模式和效果,目前在中国身上也在逐步显现。
国内曾经有一个传播甚广的报道,CNN驻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安全事务记者凯莉⋅阿特伍德在参加布鲁金斯学会的线上讨论时,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特朗普政府后期对待中国的一个重要操作特征就是要抹黑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将中国在受众心目中树立成一个“坏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俄罗斯布良斯克州遭乌直升机袭击,已进入紧急状态
2022-04-15 07:22 俄罗斯之声 -
中使馆:1名中国公民在刚果(金)死于袭击事件
2022-04-15 07:02 非洲之窗 -
王毅:不能让乌克兰悲剧在身边重演
2022-04-14 23:00 中国外交 -
赵立坚就生物军事活动七问美国
2022-04-14 22:36 中国外交 -
瑞典、芬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发核武部署警告
2022-04-14 22:13 俄罗斯之声 -
“为自由受冻”?德国人不干了…
2022-04-14 21:48 -
“我开了个价”,马斯克计划收购推特100%股份
2022-04-14 21:36 大公司 -
澳媒借“泄密文件”挑拨中所关系,所罗门群岛回怼
2022-04-14 21:02 -
普京:俄外汇市场需准备好转向卢布出口结算
2022-04-14 20:47 乌克兰之殇 -
为争取乌克兰问题支持,布林肯向阿联酋王储致歉
2022-04-14 19:14 油价 -
俄国防部:“莫斯科”号火势得到控制,准备拖往港口
2022-04-14 18:54 乌克兰之殇 -
“印度就是个粪坑!”美国教授“暴论”输出引众怒
2022-04-14 18:52 -
奥总理:普京跟我保证了天然气供应稳定,可用欧元付
2022-04-14 18:14 欧洲乱局 -
“我做错了什么吗?”
2022-04-14 17:10 -
美媒指出欧盟制裁俄油漏洞:印度“低买高卖”
2022-04-14 16:25 印度惊奇 -
禽流感重创美国禽蛋产区,蛋价创历史新高
2022-04-14 16:23 美国经济 -
外交部回应“美议员将访台”:不要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22-04-14 16:04 中美关系 -
中企被要求在俄乌之间“选边站”,商务部回应
2022-04-14 15:54 中美关系 -
印外长硬了一把:我们还担心美国人权呢
2022-04-14 15:29 龙象之间 -
马克龙:我不会说“种族灭绝”,因为俄乌是兄弟
2022-04-14 15:23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501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40“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6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