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是中国外交对世界的贡献之一
中国外交强调的是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恰恰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我们致力于推进一种均衡、稳定、可持续的大国关系。目前看来,中俄关系的确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最成功的。[全文]
-
既想把外面的地占了,又想把内部的病治了,特朗普能做到吗?
美国国内现在的问题积重难返,不是一个总统任期内能够解决的。就像特朗普在第一任期也曾对奥巴马执政时期的一系列作为进行过猛烈抨击,但执政四年下来,美国的危机和动荡反而更加剧了。[全文]
-
美国对自己人尚且如此,何况对他国?
从前期双方始终是剑拔弩张,水火不容,拒绝妥协。到临近最后期限前,双方突然就达成一致,却也拿不出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案,反而为下一轮类似的操作埋下伏笔。[全文]
-
中方是认真的!俄乌冲突政治解决路线愈发清晰
我们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立场,还通过元首外交来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表明中方并非像美国编造的那样,把和其他国家的亲疏远近排在第一位,对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弃之不顾,而是始终秉持着公正客观的立场来看待和对待乌克兰危机。这也是对美国和西方舆论的有力回击。[全文]
-
三天出访,两份《声明》,什么信号?
中俄两份《声明》有哪些重点?未来中俄关系将进入一个怎样的阶段?如何结束乌克兰危机?中方在化解俄乌冲突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全文]
-
中方此时发布涉乌立场文件,什么信号?
美国想把中国拉到这场危机中去,更试图将欧洲这场冲突所强化了的联盟架构,快速移植到亚太地区,针对中国展开一系列“战略绞杀”。中方发布文件的时机非常得当,恰逢俄乌冲突一周年,也恰逢美国准备将俄乌冲突推到一个更危险境地的时刻。[全文]
-
美国在对华政策上“露出牙齿”,想要打压中国这一形象
美方对“流浪气球”事件的炒作,以及美国国会最新的动作,都表明美国在对华政策中根本不会严肃考虑中方的利益和感受,而更多是如何拉拢其它国家与美国一起,让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与实力边缘化。[全文]
-
美国的目的很明确,也让拜登很尴尬
美国媒体都明确表达了本届峰会就是要与中国搞地缘政治竞争的观点。难道拜登政府不愿意这么说吗?实际上,拜登政府是愿意这么直白地说的,但当它认识到,如果这么说,非洲国家领导人不感兴趣。这恰恰表明了非洲国家对美国所作所为的普遍看法。[全文]
-
俄乌战争半年,在普京眼皮底下搞暗杀,世界站在刀刃上
这场战争接下来有两个演变的态势,一是战争的区域越来越大,二是战争的手段越来越黑暗。[全文]
-
对俄油限价,可能吗?
对俄油限价这项制裁,欧美明显是存在协调难度。这是将石油政治化和武器化,以此来敲打俄罗斯,实施的困难在于美国让欧洲国家同样遭受巨大损失,这种巨大的自我损害也会使得限价举措很难具有持久性。[全文]
-
北约为“续命”瞄准中国,我们该如何反击?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拥有核武器,就不会发生战争,俄乌冲突的例子表明,即使拥有核武器也没能制止战争。对于核武器,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其战略功能,继续加强自己的核武力量建设,但另一方面也做好底线准备。[全文]
-
北约已实质性地参与了俄乌冲突
如果是以成建制的北约军队和美国军队是否在乌克兰境内出现作为衡量标准,那么北约和美国确实没有参与俄乌冲突,但是如果以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情报援助、舆论援助,以及全方位对俄舆论攻击和制裁的标准来衡量,毫无疑问北约和美国已是俄乌冲突中的重要参与方。[全文]
-
“北溪2”停摆,中俄再签油气大单,俄欧能源关系会被取代吗
任何试图对俄罗斯的全球能源格局和安全格局进行破坏性削弱的行为,最终必定导致全球经济秩序和安全秩序的混乱。这一点美方应有清醒认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