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东:无论美国承认与否,北约已经实质性地参与了俄乌冲突
最后更新: 2022-03-31 09:55:11【导读】 被华盛顿称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美国总统拜登的欧洲之行结束了。有媒体评价“拜登欧洲之行惹恼了俄罗斯,让乌克兰失望,让欧洲担忧”。
此次北约峰会、G7峰会和欧洲峰会的主要核心议题是俄乌冲突。北约峰会发布了联合声明,其中提到北约将继续加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和东欧地区的军事部署,北约成员国也将继续加大军费开支。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海东教授认为,无论美国承认与否,北约已经实质性地参与了俄乌冲突,美国和北约对俄的强硬态度也预示了俄乌冲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以下为采访全文。
·北约已经参与俄乌冲突
观察者网:北约峰会声明继续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和军事部署,声明没有要求或督促俄乌通过谈判解决冲突,表述尊重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权利,这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对俄乌新一轮的谈判将产生哪些影响?长期看对俄乌冲突带来哪些变数?美国继续怂恿乌克兰成为对抗俄罗斯的“马前卒”,目的是什么?
李海东:这个信号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一是表明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军事冲突中,北约支持乌克兰,它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现实最直接,清晰地表明了北约在这次冲突中的态度。
现在看起来,北约是直接参与了俄乌冲突,当然参与的方式不是很多人设想的那种北约军队直接卷入,但是北约军事、情报等各方面的援助表明北约客观上成为俄乌冲突的参与方,不能说它是置身于这场冲突之外的中立者。通过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乌克兰,北约实际上对于这场俄乌冲突的爆发与难以化解负有直接和深层次责任。此外,北约加强军事部署的行动更表明,北约将不会在对俄罗斯关系处理中作出任何妥协。
七国集团峰会在布鲁塞尔举行,联合声明呼吁继续对俄实施限制性措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当前的俄乌冲突和数年来的乌克兰危机而言,北约对于冲突和危机化解本身并不感兴趣,它对冲突和危机的最终结局感兴趣,这意味着北约将会以更强硬的方式与俄罗斯展开更高强度的对抗。
声明中关于尊重乌克兰加入北约权利的表述,意味着北约和美国是不接受所谓“乌克兰中立”这种俄乌目前谈判的这种选项的,该表述透彻展示出美国和北约对乌克兰未来在欧洲安全架构中地位的清晰界定。
这对俄乌新一轮谈判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俄乌目前正在进行第五轮谈判,关于乌克兰是否中立、东部顿巴斯地区等关键议题,谈判显示出一些双方试图缓和关系的迹象,但是我们必须指出来一个非常冷酷的现实,俄乌谈判的结局如何,不是取决于俄乌两方如何互动,而是根本取决于俄罗斯与北约和美国的关系本质和互动状况。
如果俄罗斯与北约和美国在涉及欧洲安全架构是否真正容纳俄罗斯这一根本问题,以及乌克兰未来安全归属的定位问题上的深刻矛盾难以化解,反而更为尖锐,并毫无任何妥协空间,那就意味着俄乌之间的谈判不会有任何建设性结果。
从北约峰会声明的这三个要求可以看得出来,北约和美国绝对不会对俄罗斯有任何的妥协空间,这就意味着北约峰会将会使俄乌谈判陷入泥潭,谈判花的时间越长,费的精力越多,受到的挫折感越重。
俄乌谈判过程中乌方的立场和节奏毫无疑问并非由乌克兰一方决定,它需要与美国和北约协调,而美国和北约对俄的政策立场已经非常清晰,那就是不妥协。我们可以说北约峰会实际上将俄乌谈判顺利展开的任何空间和积极前景给窒息掉了,这是一个各方不愿意看到的场景,可悲的是已经发生了。判断俄乌谈判进程与结局需要将俄罗斯与北约和美国之间的互动或未来可能出现的谈判挂钩,如果不挂钩的话,我们就很难准确把握当前俄乌谈判的节奏和未来结局。
客观而言,美国和北约并不愿看到俄乌谈判最终化解危机和冲突,相反,美国和北约还是希望通过不断给予军事援助和其他各方面支持的方式让乌克兰成为一个给俄罗斯造成持久致命性消耗的棋子。
俄乌谈判前景十分不乐观,实际上,美国和北约对乌克兰的安全和主权的关注很有限,但其对利用乌克兰削弱俄罗斯的功能则尤其热衷,这不能不说是乌克兰的悲剧,更是俄罗斯和整个欧洲的悲剧。
长期看,北约峰会的声明意味着俄乌冲突不可能短期结束,接下来的冲突有可能久拖不决,而且很大可能会更加尖锐,其对世界局势的危害性将会更为严重。
当人们期待俄乌双方可以在谈判过程中获得一个建设性结局之时,他们会发现北约峰会实则将俄乌谈判达成积极成果的预期和空间基本消除殆尽了。
如果俄乌冲突久拖不绝,而乌克兰本身又未达成实质性持久消耗俄罗斯的目标,不排除北约或美国在某种特定场合下与俄罗斯产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尽管北约和美国目前一直竭力否认这样的设想。
未来随着俄乌冲突和危机的加剧,美国和北约是否在其认为合适的时机直接与俄罗斯产生军事冲突,我们对此要保持警觉,毕竟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这也是美国和北约当前紧急制定出台应对爆发生化战乃至核战可能性举措的关键原因之所在。
这次北约峰会,美国的目的是多方面的,第一个目的是要让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大国的物质基础、声望基础、合法性基础彻底消失,把俄罗斯当作“弃儿”而排挤出欧洲。
第二个目的,使欧洲更加牢固地绑在北约和美国战车上,通过美国的主导地位,以一种制造更高强度的危机乃至战争的方式,迫使欧洲国家站队美国和北约,达到控制持久欧洲的目的。
第三个目的是美国再次向欧洲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表明,欧洲安全离开美国将会处于一种难以保证的局面,美国想用俄乌冲突来达成牢固确立美国的欧洲国家身份和以欧洲国家身份参与主导欧洲事务的目标。
简言之,美国利用现有的俄乌冲突试图达成的目标,与冷战初期北约第一任秘书长伊斯梅对北约功能的界定高度一致,即:“赶走俄国人,请来美国人,压制德国人”(Keep the Russians out, the Americans in, the Germans down)。实际上,北约70余年中的核心功能始终没有改变,依然是这三个,可见北约确实是集团政治和冷战理念的体现,带来的往往是对抗和分裂。
观察者网:北约在东欧边境和巴尔干地区增兵4万人,这项军事行动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北约向乌方提供军事援助和情报,更不必说舆论战的协助,是否“间接参与”了俄乌冲突?
李海东:增兵4万人的行动表明:北约不仅在舆论上对俄强硬,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做好了根本不打算与俄罗斯妥协的最坏准备。这向外界传递出北约是一个真正具有强大行动能力的军事组织,不会像欧安组织那样在真正危机出现时解决不了问题。
北约将在东欧部署更多作战部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北约组织还增加了4个战斗群,让那些靠近俄罗斯的东欧国家更坚定地追随美国和北约,从而使俄乌冲突以及俄罗斯与美西方的冲突更加难以化解,这些军事部署和行动不会使俄乌冲突降温,反而会使冲突步步升级。通过对乌克兰大量的军事情报舆论等各种援助,以及对俄罗斯实施的系统性全方位严厉制裁,北约和美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俄乌冲突中的参加方。
如果是以成建制的北约军队和美国军队是否在乌克兰境内出现作为衡量标准,那么北约和美国确实没有参与俄乌冲突,但是如果以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情报援助、舆论援助,以及全方位对俄舆论攻击和制裁的标准来衡量,毫无疑问北约和美国已是俄乌冲突中的重要参与方,它们已经以多种形式参与到了俄乌冲突之中。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瑞士宣布解除所有防疫限制
2022-03-31 09:37 -
德总理:怎么改成卢布付款,给个书面说明吧
2022-03-31 09:36 俄罗斯与世界 -
习近平向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
2022-03-31 09:34 中国外交 -
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在安徽屯溪举行
2022-03-31 09:19 中国外交 -
王毅主持中阿巴三方外长会晤,阿方再次做出郑重承诺
2022-03-31 09:05 中国外交 -
俄民意调查:赞同普京的俄罗斯民众比例大幅上涨,达到83%
2022-03-31 09:05 俄罗斯之声 -
普京同舒尔茨通话,两国同意就卢布支付天然气进行谈判
2022-03-31 08:46 俄罗斯与世界 -
世卫称赞中国防疫措施:让民众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2022-03-31 07:57 抗疫进行时 -
中使馆:坚决反对英方借撤回英籍法官搞政治操弄
2022-03-31 07:46 中国外交 -
拜登接受第四剂新冠疫苗注射
2022-03-31 07:40 抗疫进行时 -
美国新增确诊36170例、死亡1147例
2022-03-31 07:14 抗疫进行时 -
泽连斯基与拜登通电话,拜登许诺5亿美元援助
2022-03-31 06:58 乌克兰之殇 -
德政府发言人:德国原则上愿成为乌“安全保证人”
2022-03-31 06:56 乌克兰之殇 -
波兰总理:再次呼吁欧盟立即给予乌欧盟候选国地位
2022-03-31 06:55 乌克兰之殇 -
谭德塞:新冠病毒将继续进化,但致病严重性可能将逐渐降低
2022-03-31 06:49 抗疫进行时 -
泽连斯基:将寻求与挪威在天然气领域进行长期合作
2022-03-30 22:51 乌克兰之殇 -
“卢布结算令”再升级?美元债券、粮食、原油……
2022-03-30 22:41 俄罗斯之声 -
美政府资助项目称中国大坝致东南亚国家缺水,遭中国科学家反驳
2022-03-30 22:39 -
克里姆林宫:谈判“称不上突破”
2022-03-30 22:24 乌克兰之殇 -
阿富汗代理内政部长建议部族长老认真对待妇女权利
2022-03-30 21:59 阿富汗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