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东:“北溪2”停摆,中俄再签油气大单,俄欧能源关系会被取代吗
【导读】 最近,全球能源领域变化不断。在能源转型、能源短缺与能源价格高企等因素相互交织下,欧洲能源问题愈演愈烈。
当地时间2月6日,欧盟正式将天然气和核能列为绿色能源,牵动内部不同国家、群体的利益之争。
2月7日,中俄能源合作再结硕果,为进一步加强双方在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领域互利合作打开新局面。
而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美、法国总统马克龙访俄,谈论的话题是否会带动能源市场与地缘政治的变动,也引发各方关注。
稍早前,美欧俄会谈是否会推动“北溪二号”,俄欧能源合作会动摇吗?如何看待德国和欧洲发出的复杂信号?能源问题将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地缘政治局势?
对此,观察者网专访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
【采访/观察者网 刘惠 整理/黄言元植】
·俄欧能源合作
观察者网:俄乌局势持续紧张,俄罗斯分别与美国、北约及欧安组织举行会谈。在欧洲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会谈是否会推动“北溪二号”的进度?
李海东:俄美欧会谈乌克兰局势,很明显是难以有真正建设性的局面出现的。因为乌克兰危机是一个涉及到欧洲安全架构如何构建的方向性根本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主导地位削弱还是强化,以及俄罗斯能否保持其欧洲国家属性和作为大国被尊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俄罗斯而言,北约东扩到乌克兰是一个绝对不可接受的红线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北约不会与俄妥协,俄罗斯也不会有任何退缩余地,所以乌克兰目前的局势很难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去解决。
会谈如果能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乌克兰局势在大国之间加以管控的效果,那就已是很难得了,不过,目前看很困难,这意味着乌克兰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因内部纷争与外部干预共同作用而呈现的高度混乱状态。
坦率说,这对美国和北约而言不是坏事,因为这会凸显出欧洲国家(尤其是乌克兰)对北约和美国在安全上的紧迫依赖以及北约自身功能的持续加强。而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内部的持续分裂和混乱,将杜绝其被北约快速吸纳的任何可能性,进而达成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备受争议议题被长期乃或持久搁置的效果。
从表面上看,各相关大国都在就乌克兰危机而展开紧锣密鼓地相互磋商,看似是想要解决问题。而从客观实际和深层次看,大家就会发现,乌克兰持久的分裂和混乱,实际上更合乎美、北约与俄各自在欧洲重大战略利益需求,所以乌克兰必然是各方博弈的最大受损方和牺牲品。
至于谈判是否会推进“北溪二号”,我个人判断,俄美欧关于“北溪二号”议题的谈判将很大程度上会无果而终。
从德国和俄罗斯角度而言,“北溪二号”很多程度上是一个商业和民生项目。而从美国和北约的角度谈,“北溪二号”的经济属性不强,但它的地缘政治属性异常强烈。这就意味着在涉及“北溪二号”的问题上,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俄罗斯与美国/北约之间的分歧是很难化解的,这就形同鸡鸭对话谁都难以说服谁的状态。商业和地缘政治两个属性的难以妥协性,就决定着“北溪二号”的命运不会太顺畅。
当地时间2022年2月7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会谈。图自澎湃影像
观察者网:在“北溪二号”问题上,德国也出现了混乱的态度,我们知道默克尔卸任前力推“北溪二号”,但现在被新政府叫停。德国新任外长、绿党出身的贝尔伯克宣称“北溪二号”不可能获批;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合作就会终止,但他又说这是一个私人的商业项目,如何评价德国国内发出的混乱信号?
李海东:可以这么说,对于“北溪二号”的经济属性而言,毫无疑问德国是高度认同的,在能源合作领域,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比较强。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民生角度,“北溪二号”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德国经济复苏和民生改善的。
当然,“北溪二号”在德国内部的确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各自党派主张的考虑,还有他们对德国自身安全到底锚定在哪里,目前看也是存在着不同看法的。
德国自身的安全到底是建立在与欧洲各大国协调关系的基础之上,还是建立在美国/北约对德国保护的基础之上,这是德国政治精英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北溪二号”的经济和民生属性,我相信是德国主流政治派别和大多数民众愿意接受的。但是德国在欧洲安全议题中很难做到彻底的自主,它毕竟是以主动嵌入欧盟和北约等机制而获得他国安全信任的。
德国以这样一种很明显的自我约束的方式,让欧洲国家对德国放心的政策导向,也限制了它在处理“北溪二号”时对后者安全属性界定的灵活性。这使其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在经济与民生层面,德国需要“北溪二号”,在安全层面,它又不得不受制于北约和欧盟。
这就意味着德国在当前以及未来处理“北溪二号”的时候,难免左摇右摆。然而,战略考虑或安全考虑往往是决定一个国家政策选择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这就意味着从长远来看德国未来很大可能会逐渐提升对“北溪二号”安全影响的认识程度并相应作出选择。
到底是俄罗斯最终成功使德国确立“与俄更紧密联系有助于德国安全”的牢固观念,还是美国/北约使德国牢固树立一个“将俄罗斯排挤出欧洲会有助于德国安全”的观念,这就是一个拔河的过程,对此我们需要持续细心观察。
观察者网:除了德国国内自身的拉扯外,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奥地利和德国都想去核能,而法国想把核能放进清洁能源。这个背后可能也有马克龙的小心思,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海东:能源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有效运转和展现其功能的血液。对欧盟而言,它未来如何规划自身发展之路,如何界定其与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这些问题在欧盟各成员国之中是有分歧的。
正如你说的,德国强调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而法国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到底是可再生能源在绿色能源中占主导地位,还是核能在绿色能源中占主导地位,法德目前给了两个不同的选择,这就使得欧盟内部出现了明显分裂。
法国:多处核电站停运,致欧洲电价飙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能源转型的结局将决定着一国在欧盟内部主导力的增减,同样也决定着该国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大小。
因此,核能问题也好,可再生能源也罢,争执的背后的确有非常强的区域主导权及全球影响力之争的内涵。当前气候变化加速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但对于“绿色能源的核心构成要素是什么”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欧盟内部明显出现了政治化解读的倾向。这也意味着欧盟内部能源转型的过程必定会更为复杂,欧盟在协调各国处理相关议题中会更具挑战性。
观察者网: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各国都非常重视能源。欧洲国家40%的天然气都是由俄罗斯供应的,但现在“北溪二号”又受到了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您觉得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关系是否有可能被动摇或取代?
李海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如同在安全层面,当前美国推动北约主导欧洲安全招致俄罗斯坚决反对,从而引发出美欧分歧加深以及美俄关系尖锐冲突那样,在能源层面,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可说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地理位置的接近性、经济层面的互补性和便利性,决定着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经济纽带会持续加强的态势,而能源则是经济纽带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
但是我们看到,美国现在对俄罗斯的政策极具对抗性和冲突性。不仅仅要全力在安全层面将俄罗斯与欧洲彻底拉向对立,还试图在能源层面将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紧密联系予以实质性削弱乃至切割。
最近几年,美国实际上在不断地加大对欧洲的能源供应,液化天然气的供应尤其显著。同时,美国还在战略性地破坏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能源项目,“北溪二号”可说是典型。
如果“北溪二号”最终命运可以作为俄罗斯和欧洲能源联盟是否继续的一个关键衡量指标的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俄罗斯和欧洲长期以来在能源上的紧密联系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确可能存在一种不稳定和被逐渐削弱的格局。美国试图战略性考虑和使用能源要素,通过加强美国自身与欧洲的能源联系而逐渐削弱乃或尽可能替代俄罗斯对欧洲国家的能源供应。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美国新增确诊22.9万例、死亡3283例
2022-02-09 07:4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乌克兰请求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中俄回应
2022-02-08 21:18 乌克兰之殇 -
派记者赴华报道冬奥,《纽约时报》震惊:中国真清零了
2022-02-08 21:07 北京冬奥会 -
政客鼓噪退赛,韩国冬奥代表团回应
2022-02-08 19:56 北京冬奥会 -
韩媒:这记者会是“韩国特供”
2022-02-08 19:10 北京冬奥会 -
拜登拿北溪2号威胁俄罗斯,德总理却打起了太极
2022-02-08 18:34 乌克兰之殇 -
国宝级歌手因新冠并发症去世,印度举国哀悼
2022-02-08 18:12 -
美媒记者连发两推展示冬奥列车,有人@起美国交通部长
2022-02-08 18:08 -
美国华裔作家:谷爱凌让我明白,支持中国无需罪恶感
2022-02-08 16:23 北京冬奥会 -
谷爱凌回应外界质疑:不喜欢我是他们自己损失
2022-02-08 16:19 北京冬奥会 -
美国一女子监狱被曝长期性侵囚犯,监狱长参与其中
2022-02-08 16:01 美国一梦 -
男子花滑神仙打架,羽生结弦、金博洋分列第8和第11顺利晋级
2022-02-08 15:54 北京冬奥会 -
谷爱凌赛后拥抱对手,亚军勒德去年不幸失去了父亲
2022-02-08 15:37 北京冬奥会 -
遭国际滑联驳回后,韩国还准备继续告...
2022-02-08 15:27 北京冬奥会 -
中国短道速滑接连夺金,韩裔教练及家人遭韩网民网暴
2022-02-08 15:12 北京冬奥会 -
“冬奥会以来,我大概吃了200个饺子”
2022-02-08 14:28 北京冬奥会 -
美国又将33家中国实体纳入所谓“未经核实名单”
2022-02-08 12:08 -
持续炒作“俄将入侵”,美媒:美国“信誉储备”几乎耗尽
2022-02-08 11:13 乌克兰之殇 -
美司法部指控海能达,称其与前摩托罗拉员工合谋窃取技术
2022-02-08 10:56 大公司 -
普京反问记者:希望来一次法俄战争吗?
2022-02-08 10:53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26“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89“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2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3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