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商品为什么在华不吃香了?
-
刘程辉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中国市场,美国的特斯拉、苹果手机的人气还是相当高的,毕竟当人们进行合理消费时,会考虑到商品的价格和品质,也就是所说的性价比,有的人还会购买某一特定品牌的产品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李尚勋说,“按照长期的趋势看,企业的品牌和性价比是最关键的因素。”
萨德风波、手机自燃……韩货面临信任危机
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5年可以说是近年来韩国商品在华市场占有率的峰值。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天国认为,韩货遇冷其实是随着中韩两国比较优势的变化产生的现象,无法归因于特定年份。中韩两国之间一直是以中间品贸易为重要特征,而随着国产化进程的提升,大量从韩国进口的中间品被国产中间品替代。
此前,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亚太合作组组长李在洙曾表示,随着中国技术的快速发展,韩国对中国的中间产品出口正在减少,而中国制成品的进口数量正在增加,现在已很难在对华贸易中赚取巨额利润。
李尚勋则注意到,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中国进口商品市场中的韩国商品的占有率就达到过11.6%的峰值,然后有一段小幅度下降;到了2015年又上升到了10.9%,但后来就逐年下滑,所以说2015年是个很明显的转折点。
2021年上海第四届进博会,韩国现代起亚展台(澎湃影像)
对于这一现象,他列举出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中方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实施了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提高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这就导致在钢铁、机械、电子电器等领域的韩国产品被中国国产商品替代。
另一方面,这种现象与中国进口商品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有关。李尚勋分析,中国经济维持了很长时间的高速发展,进口规模飞速增长,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增加对华出口。按照整体趋势来看,在2015年以前,韩国商品的占有率逐渐取代了日本,但在2015年之后,韩国被东盟取代的趋势愈发明显。
此外,半导体是韩国对华出口的主力产品,占据了对华出口约30%的比重。但台湾地区对大陆的半导体出口增加较快,也对韩国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下降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边是中国品牌的壮大,另一边韩国也面临着信任危机。”石先进提到,2015年过后不久,韩国政府一意孤行引发萨德风波之际,中韩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中国国内对韩国观感普遍恶化,导致中国民间消费对韩国实体商品及服务类产品的需求大为缩减。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在中国优化经济结构和政策红利的驱动下,厚积薄发的中国企业逐渐成长并壮大起来,技术和品质获得了大幅提升,推出了很多新的产品。中国电商发展也促进国产品牌的营销,使高质量国产品牌在中国市场有了立足之地。
“萨德”反导系统(资料图)
“除外部环境外,韩国品牌的营销没能很好地跟上中国市场环境变化。”石先进认为,一方面是价格因素,部分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定价过高,多数中国消费者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高价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需求。另一方面,部分韩国品牌没能在本地化和差异化方面下功夫,许多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定位缺乏差异化,无法凸显其与其他中国品牌的区别,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信任。
“中国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进口货,消费偏好回归理性,特别是一些韩国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和质疑,比如三星手机频发爆炸和自燃事件,也导致中国消费者对韩国品牌信任度下降。”
日韩商品“不香”了,但部分领域优势仍在
和韩国商品一起失意中国市场的,还有一些日本品牌。“十年前还感觉日本货自带高端的标签,但不知不觉间,如今添置家电或汽车时很难首先想到日本品牌了。”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说道。
1979年,松下电器与中国签订协议,拉开了日本家电企业在中国发展事业的序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日本品牌在华遍地开花。国泰君安证券统计的历史数据显示,1990—2000年这十年间,日系品牌的销量、占有率均达到历史巅峰,松下一度占据近20%的中国彩电市场份额。
松下在杭州的工业区(松下中国官网)
“那时候,中国的产业能力无法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物质需求,多数中国人成了日本品牌家电的拥趸。”石先进说。进入21世纪,在国内品牌壮大、民族情绪和价格战带来的市场压力下,许多日本品牌开始黯淡下来,拖累了其在全球市场表现。
根据德国数据公司Statista统计,2020年全球主要家电制造商前五排名为海尔、LG、惠而浦、美的和BSH(博世及西门子)。电视方面,TCL、海信、小米、创维等销量靠前;空调方面,格力、美的、海尔长期占据全球市场的前三。
遭遇“骨感”现实的还有一众日本车企。据日本“东洋经济在线”网站报道,日系车在华乘用车市场的占有率从2020年的23.1%大幅下降到2022年的17.8%,而2022年日本品牌在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7%。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随着中国国产品牌的崛起和新消费趋势的出现,日本商品在过去的优势领域受到冲击是必然结果,至于未来如何,还要看外部环境、市场的走向和企业能否把握机遇了。”
石先进认为,对于日韩企业来说,他们在对华贸易的产品和市场策略上不尽相同,有各自优势领域,面临的情况存在差异。
韩国三星电子半导体生产设备(资料图)
从产品类型技术实力来看,日本和韩国在某些领域存在重叠和竞争,也各有特色。韩国以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实力著称;日本的出口产品涉及多个领域,如汽车、电子产品、机械、化学品等,特别是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如机器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日本技术实力处于领先地位,依然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
面对韩企在华销量下降的困境,《朝鲜日报》去年7月25日曾刊文称,韩国业界甚至已经产生一种氛围,即“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赚钱的时代再也不会回来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 责任编辑: 刘程辉 
-
印度宣布与马来西亚贸易可用印度卢比进行结算
2023-04-02 14:12 印度惊奇 -
俄外长:新版外交政策构想将美国列为主要威胁来源
2023-04-02 13:50 俄罗斯之声 -
选举舞弊?美媒被诉“诽谤”,或赔16亿美元
2023-04-02 10:41 美国一梦 -
拜登视察灾区,看着稿子把地名念成“滚石镇”
2023-04-02 10:31 -
俄罗斯回击:这件事让对手如鲠在喉
2023-04-02 10:19 俄罗斯之声 -
武契奇:中国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2023-04-02 10:00 观察者头条 -
十余年后首访!中东关系又有新变化
2023-04-02 09:44 -
德防长:不再用库存武器援乌,补缺口要到2030年…
2023-04-02 09:29 乌克兰之殇 -
中方奉劝英方:不要把手伸得太长
2023-04-02 08:18 观察者头条 -
北京直达欧洲!首列抵达莫斯科州
2023-04-02 07:36 -
头疼、恶心...美国“毒火车”事故调查人员也出现症状
2023-04-01 21:46 美国一梦 -
绍伊古:大幅增加高精度武器产量
2023-04-01 20:57 俄罗斯之声 -
“中方主张所有有核国家不应在境外部署核武并应撤出境外核武”
2023-04-01 19:34 乌克兰之殇 -
美军最高将领:美对华言论过热,应该降降温
2023-04-01 17:48 中美关系 -
特朗普被起诉后,纽约加大警力部署,部分民主党人“居家办公”
2023-04-01 16:11 -
“冯德莱恩正竞选北约秘书长”
2023-04-01 16:10 欧洲乱局 -
“就俄乌冲突,中国甚至是唯一能力挽狂澜的国家”
2023-04-01 16:10 乌克兰之殇 -
哈里斯到非洲秀支持,结果到处都是“中国足迹”…
2023-04-01 15:48 非洲之窗 -
时隔18小时,伊万卡打破沉默
2023-04-01 15:10 美国政治 -
知名外企负责人接连访华,马斯克或四月开启中国行
2023-04-01 14:14
相关推荐 -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82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6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04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19“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5最新闻 Hot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辛杜尔”是什么意思?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
结巴、颤抖、不知所云…美财长被彻底问崩了
-
绕开美国中间商,“找商品,直接和中国谈”
-
巴方:印度已“越过界限”,当然会进行报复
-
“形势变了,加拿大过去那么对中国,太蠢”
-
巴西豆农笑了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
特朗普拒不付钱,加州又扯中国
-
欧洲最后一家关键抗生素原料商@欧盟:让你不打钱,我们去中国了…
-
黄仁勋:错失中国市场,损失巨大
-
印巴交火,特朗普:很遗憾
-
“加拿大永远不卖”“永远别说永远”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