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关系艰难时刻,中国人民这位老朋友站出来了
最后更新: 2022-11-26 20:56:01【文/观察者网 王慧 编辑/冯雪】世纪疫情叠加地缘冲突,今天的世界很不太平,中美关系也陷入50年以来最低谷。当前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
今年7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R. Greenberg)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我们想重建美中关系》。
格林伯格在文中写道,他和十几名有中国经验的美国高级商业和政策领袖成立了一个小组,期待与在中国有共同想法的人士坦诚交流,寻找改善中美关系的解决方案。
这一倡议得到了中方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响应。11月8日至16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组织了一个高规格中方代表团赴美访问,成员涵盖政界、学界和商界。
中方代表团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率领,成员包括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原国务院侨办主任、原中央外办常务副主任裘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前副主任宁吉喆,前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朱民,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林振义,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和万向集团董事倪频等。
本次代表团有哪些重要行程?这样的对话有何积极意义?美方现在最关心中美关系的哪些问题?
格林伯格先生在代表团访美及在美行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当下,像格林伯格这样在两国政商界拥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能够为双方未来发展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对话代表团成员之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除了此次访美观察之外,吴心伯教授也就近期美国中期选举、美国两党政治、美国社会政治生态,及近期中美防长会谈做出深度解读。
吴心伯在对话会上发言
以下为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11月8日至16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组织一个高规格的代表团访问美国,成员涵盖政界、学界和商界。历经三年疫情,中美元首重启面对面会晤前夕,这样一个代表团成行太值得关注了。很高兴得悉您也是代表团成员之一,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这次代表团的主要行程?
吴心伯:这次代表团的主要行程是赴美参加两场对话:一场是11月10日至11日,代表团与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牵头的美方团队举行了中美前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对话;另一场是11月14日与美中跨太平洋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中美知名人士论坛第四次会议。
在参加完以上两场对话活动后,我14日下午就去了华盛顿。在华盛顿走访了一些智库,比如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等,参加了乔治城大学主办的学术会议,也和美国国务院主管对华事务的相关官员进行了交流。
我上次访美还是在2019年,那一年我4次访美,最后一次是在2019年12月份,如今一晃已经三年过去了。
观察者网:“中美前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对话”是代表团的一大重要行程,您对这场对话的印象如何?
吴心伯:这次对话,双方就中美关系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讨论,聚焦如何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对话中双方有交锋,但更多的是非常务实且心平气和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在当前中美关系的政治氛围下,这次对话很难得,可以说对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出中美两国友好的重要力量。
观察者网:您在此行中,对中美关系的感受如何,或者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
吴心伯:我认为,美国看待中美关系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范式变化。
疫情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对华发动战略竞争,那时美国处理中美关系的范式变化已经比较明显,但当时仍然处于发展过程中。这次去美国,我明显感觉到,一个新的范式基本已经定型,包括对中国的判断、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判断、对美国对华政策的看法等等。
观察者网:您在美期间走访了很多智库,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现在在中美关系上主要是什么态度?
吴心伯:总体来看,他们对中美关系有两种态度:
一种观点是中美对抗不可避免。持此观点的专家热衷于谈论美国要加大对华遏制和打压力度,要在经济、科技、人文等各个方面尽可能跟中国“脱钩”:一方面减少美国在供应链、产业链等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减少中国从中美交流互动中获得好处。除此之外,他们还鼓吹要为最坏的形势,或者说为中美重大冲突做准备。
另一种观点相对来说对中美关系持比较积极、建设性的态度。这些学者主张加强中美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一些具体领域的务实合作。双方要管控分歧,尽可能地避免冲突发生。
现在,比较消极的观点占了上风,持积极态度的人相对来说是少数。这种观点如今在美国不太受待见,能够公开表态的人已经不多了。
吴心伯在布鲁金斯学会
观察者网:美国眼下最关心两国关系中哪些问题?
吴心伯:我认为,美国可能最关心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中国的经济前景和经济政策的走向,比如说中国经济能不能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改革开放政策是否会继续下去等等,因为这些关乎到美国在华商业利益的判断。过去几十年,中美关系一个重要动力或支柱就是两国经贸关系。所以,美国关心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的未来,实际上也是在考虑他们将来在对华经贸关系中还能否获益,能够获得多大利益。
第二个是台湾问题。我觉得很多美国人对台湾问题有一种焦虑感,认为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似乎不可避免,两国已经在台湾问题上进入了一个冲突轨道。
观察者网:中方一直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您觉得美国对此认知确实是清晰无误的吗?
吴心伯:我认为,他们是知道台湾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的。但另一方面,基于美国战略利益考量,他们实际上不希望看到台湾和大陆实现统一,因为两岸保持分裂状态符合美国最佳利益。他们甚至相信,美国如果能够保持对中国大陆的可靠威慑,并不断强化军事上、外交上、经济上的威慑,就能够吓唬住中国大陆,阻止两岸统一进程。
标签 中美关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慧 
-
韩资品牌灵感源自“东方二十四节气”?欧莱雅中国致歉
2022-11-26 20:49 -
面对美国封锁,古巴向中俄土寻求“突围”
2022-11-26 20:23 中国-拉美 -
“戴安娜”呼吁各大电影奖项取消性别区分
2022-11-26 16:50 -
泽连斯基罕见公开批评基辅市长
2022-11-26 15:58 乌克兰之殇 -
普京透露当前“首要任务
2022-11-26 15:07 俄罗斯之声 -
“在国内不捡垃圾却跑国外捡得勤快,日本球迷演给谁看?”
2022-11-26 15:03 -
托卡耶夫宣誓就职哈萨克斯坦总统
2022-11-26 13:36 -
师徒、决裂、入狱、接班…马来新总理诞生记
2022-11-26 13:35 观察者头条 -
美军驻叙利亚基地遭火箭弹袭击
2022-11-26 12:19 -
“我们遭罪、美国获利”,欧盟官员发问:华盛顿还算盟友吗?
2022-11-26 11:47 欧洲乱局 -
无视美国警告,埃尔多安:没人可以教训土耳其
2022-11-26 10:50 -
无理打压!美国禁止华为中兴等5家中企在美销售设备
2022-11-26 09:27 华为 -
美国新增感染21905例、死亡130例
2022-11-26 07:46 美国一梦 -
伊朗向毗邻伊拉克的边境增兵
2022-11-26 07:24 -
土耳其副总统:土埃就关系正常化保持接触
2022-11-26 07:24 -
他特意戴了拜登赠送墨镜
2022-11-25 22:54 三八线之南 -
106年来首次!英国护士宣布大罢工
2022-11-25 22:43 不列颠 -
“如果世界能避免经济衰退,那需要感谢中印”
2022-11-25 20:43 -
被嘲“笑话”,欧盟这提案果然搁浅
2022-11-25 19:44 欧洲乱局 -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22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13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2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1“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1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