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工作机制有关负责同志回应论文调查有关问题
导读在确定复核专家组组长人选时,联合工作机制先后联系了几位专家包括海外归来的专家,但相关专家均予以婉拒。最后找到了钟南山院士,邀请他来主持专业调查,钟院士表示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
1月21日,由国家多部门组成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调查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如何保证调查处理的公平公正,高层次复核专家组又发挥了什么作用?针对此次调查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将作出哪些部署?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2月1日专访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有关负责同志。
问:开展调查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是一个什么层面的机制?
答: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立于2007年,由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等21个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负责研究科研诚信建设重大政策、指导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科研诚信重大案件联合调查等。对社会影响大、跨部门的科研诚信案件,在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框架下,采取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的方式开展调查,根据案件涉及的领域,每次参加联合工作机制的部门和单位会有所不同。
2019年11月29日,网络报道裴钢院士、耿美玉研究员、李红良教授相关论文涉嫌造假。同期网络还报道曹雪涛院士相关论文涉嫌造假、抄袭。此前,自然科学基金委曾收到对饶毅教授相关论文涉嫌造假的举报。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的规定,从事科研活动的单位是科研诚信建设第一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科研诚信案件的调查处理。考虑到这些案件涉及多部门、社会十分关注,2019年12月9日,在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框架下,科技部、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6部门共同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开展调查处理。
问:大家都很关心调查结论,请问这个调查结论是怎么形成的?
答:科研诚信案件调查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作出专业权威的结论,联合工作机制建立三级调查评议机制,严格按照《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规定的程序,从学术评议和行政调查两条线逐篇核查被质疑的论文。调查评议各个环节均注重发挥专家作用,相关专业判断均由专家作出。
第一级是论文标注的作者单位组织力量收集论文的原始实验记录等,当面向相关人员核实了解情况,由单位学术委员会从学术层面对此次被质疑的论文逐篇评议,提出学术评议意见。
第二级由负责部门根据联合工作机制确定的职责分工,组织专家对各单位的调查情况及学术评议意见进行审核,提出处理建议。
第三级由联合工作机制进行复核。联合工作机制建立的高层次复核专家组分别于2020年6月、8月赴相关单位开展实地核查,核验原始实验记录,对专业问题开展质询,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复核专家组根据各部门调查结果和实地核查情况,经集体讨论后,独立形成最终的学术判断。在各部门调查和处理建议的基础上,依据复核专家组复核结论,联合工作机制最后研究形成处理意见。
需要注意的是,调查过程中注重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有关事实结论、处理意见等均按程序告知当事人。
问:联合工作机制复核专家组由什么样的专家组成?
答:学术论文是否造假,需要同行专家依据事实和证据从学术层面作出专业的判断。为保证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组建复核专家组重点考虑了四方面因素:一是从事生物医学领域学术研究,具有与被调查论文作者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二是学术水平较高,在相关研究领域造诣深厚;三是学术声誉良好,同行认可度高;四是遵循回避原则,与被调查论文作者没有影响公正判断的利益关系。
在确定复核专家组组长人选时,联合工作机制先后联系了几位专家包括海外归来的专家,但相关专家均予以婉拒。最后找到了钟南山院士,邀请他来主持专业调查,钟院士表示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2020年5月,联合工作机制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复核专家组,9名复核专家均为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院士。复核专家组为本次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专业支撑和保障,钟南山院士和各位复核专家的专业水平、担当精神值得尊敬。
问:调查结论指出存在“图片误用”,什么是图片误用?图片误用与图片造假有什么区别?
答:国际期刊生物医学论文勘误声明中常见到mistakenly displayed、mistakenly displaced等表述,用以指图片的错误选取、错误放置、错误展示等图片误用情形。生物医学领域常见的误用图片类型,包括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简称WB)图片、蛋白质电泳图片、流式细胞术(简称FACS)图片、显微镜图片(包括病理图片和细胞图片)等。
图片误用与图片造假是有本质区别的,也完全不同于论文抄袭、剽窃、买卖等行为。判断是图片误用而非造假,核心标准是必须在论文发表前已经生成了有原始实验记录或数据支撑的正确图片且未被使用,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必须有支撑相应图片的原始实验记录或数据;二是图片如有裁剪、组合,应按照学术规范作出明确标记;三是误用的图片对论文的研究结论不能有实质性影响,该错误可以勘误。而图片造假,一般是指伪造、变造、篡改图片等学术不端行为。
问:距网络质疑已经过去一年多,才正式对外公布调查结论,为什么会这么久?
答: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关乎科研人员的声誉和学术生命,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尊重专家的学术判断,必须严格依程序规范开展。联合工作机制本着对科研人员负责,对国家科技事业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
- 原标题:联合工作机制有关负责同志回应论文调查有关问题
- 责任编辑: 李天宇 
-
中国科学报还原:裴钢论文“未发现有造假”调查结论如何出炉
2021-01-29 07:09 -
中外联合研究团队发现迄今宇宙最遥远的原初星系团
2021-01-28 07:16 天文 -
杨浦网络“双新”联盟成立,倡议“清朗网络”
2021-01-21 12:07 商业 -
习近平: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
2021-01-20 11:33 新时代之声 -
中国科研团队在牛筋果中发现抗阿尔茨海默病先导化合物
2021-01-20 09:05 医学 -
2021宇航首飞!长三乙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2021-01-20 06:39 航空航天 -
治疗精神分裂症,首个纯“国产药”来了
2021-01-19 07:43 医学 -
美国麻省理工知名华人教授陈刚被捕
2021-01-15 10:39 海外华人 -
10万亩“海水稻”亩产超400公斤,已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
2021-01-15 09:48 聚焦三农 -
科技日报:固态电池尚未走出实验室,蔚来电池仍是“半固态”
2021-01-14 08:46 新能源汽车 -
世界首台!设计时速620千米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2021-01-13 10:48 -
我国首次实现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效率比国际提升6000多倍
2021-01-13 10:22 科技前沿 -
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与国际数字经济合作
2021-01-12 10:43 中国论坛 -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自然界新矿物“空锌银黝铜矿”
2021-01-12 09:39 科技前沿 -
华龙一号福清核电6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成功
2021-01-12 08:49 核电 -
国内首条稀土纳米断热材料生产线筹建 目前由美日欧垄断
2021-01-11 10:44 科技前沿 -
全球首次确认:患癌孕妇生产时癌细胞转移给婴儿
2021-01-07 11:19 医学 -
4600公里!中国构建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
2021-01-07 08:13 科技前沿 -
“饿了么”把“饿了吗”告了,法院这样判…
2021-01-06 16:03 大公司 -
寻求5G芯片“供血”,荣耀与高通恢复合作
2021-01-06 15:49 华为
相关推荐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48“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09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40“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20“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6最新闻 Hot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又一顶尖化学家,从日本回中国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朗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