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你认为哪个最燃?
-
陈辰观观雎鸠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京台高铁”关键节点建成
9月25日,随着重达473吨的钢桁梁完成精准联结,被桥梁专家称为“世界在建难度最大”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鼓屿门航道桥成功合龙,标志着世界最长、中国第一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贯通。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合龙段钢桁梁在吊装中(无人机拍摄)。新华社
全桥共计228个桥墩,钢结构用量124万吨,混凝土用量294万方,其用钢量和混凝土总方量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桥梁之最。大桥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然而,该桥的建设两大难是天上是终年肆虐的风和海底是万年积累的硬。据悉,平潭海峡与百慕大、好望角并称世界三大风口海域,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另外,千万年来的海峡大风带动海涌淘走了海底的松散岩层,剩下硬度堪比钢铁的光板岩,打桩基础根本无处安放。
中国工程院七位院士在考察后表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其独特的海峡环境,无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还是大风、强浪、强涌、急流等海况的恶劣程度,均远超已建成的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青岛湾大桥和港珠澳大桥。”
中铁大桥局的建设者们在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鼓屿门航道桥施工现场举行成功合龙贯通仪式。新华社
大桥于2013年11月开建,历时六年。施工方在建设中力克道道难关,风雨前行,最终证明了中国建桥硬实力。并首创“深水裸岩区埋植式海上平台”技术,首次采用钢桁梁全工厂化整体节段全焊制造技术、首次采用两节间整体大节段对称悬臂架设施工工艺、首次采用钢桁梁整节段全断面合龙技术等。
未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将推动海峡西岸“半小时经济圈”发展及与台湾地区的融合。2016年3月5日,国家对外公布的“十三五规划”曾明确提出,要“建设北京至台湾(台北)”的高铁路线。大桥的贯通也意味着未来“京台高铁”的关键节点建成。
蓝鲸2号:探步深海的大国重器
9月26日,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命名仪式在烟台举行。此次仪式结束后,“蓝鲸2号”将离港作业。
“蓝鲸2号”由中国海工企业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是目前世界上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平台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自重43725吨,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可以在全球95%的海域作业。
“蓝鲸2号”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图/深圳特区报
海上钻井平台被称为“流动的国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实力和发展方向。然而,10年前,中国还完全没有自主制造海上钻井平台的能力,中集来福士当时建造的第一座半潜钻井平台的国产化只有10%。
而目前,中国在该领域已实现了完全自主化,其中超深水钻井平台的超厚钢板、钻井闭环技术全球首屈一指。同时,“蓝鲸2号”的国产化已达到60%。与传统单钻塔平台相比,该平台可提升30%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
据悉,蓝鲸系列都达到了可以抵御16级台风的水准。尽管整体设计相同,但在“蓝鲸1号”的复盘总结中,中集来福士曾提出了556项提升改善措施,在“蓝鲸2号”的建设中应用。
设者们在平台上对设备进行紧张调试。图/深圳特区报
最终,“蓝鲸2号”在项目建造工艺等方面有重大创新突破,并在试航中完成了国内首次DP3操作模式下的电力系统的闭环试验,实现海洋工程能源及动力系统优化的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蓝鲸1号”于2017年5月在南海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产气总量超过30万立方米,产气时长、产气总量,双双打破世界纪录。这次试采经历也为“蓝鲸2号”技术优化和作业准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0余年来,从一无所有、备受质疑到世界领先,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出了全球最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跻身世界海工装备第一梯队。这充分展现了中国深海海工的图腾力量,及加速迈向海洋强国的步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陈辰 
-
还需20亿元!俄企申请再拨款研发月球飞船
2019-12-16 12:02 俄罗斯之声 -
三星将首次向加拿大供应4G、5G设备
2019-12-16 09:34 5G -
杨利伟首次访日,与日本首位航天员对话
2019-12-16 08:52 航空航天 -
AMD:Intel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工艺落后问题迟早能解决
2019-12-14 14:33 商业 -
2019 Q3 各厂商RAN份额市场评估:华为5G NR蝉联全球第一
2019-12-14 14:22 产业万象 -
覆盖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 北斗将开启“全球时代”
2019-12-14 08:36 北斗照耀 -
挑战X86、ARM架构,RISC-V能否成为中国物联网时代赶超欧美的希望
2019-12-13 21:25 -
实力对比:中国光纤基础设施遥遥领先美国
2019-12-13 11:00 -
世界首次!高铁四电建设全部用上BIM技术
2019-12-13 07:22 高铁世纪 -
玉兔二号成月面工作时间最长月球车
2019-12-12 14:43 航空航天 -
搜狗王小川:未来几年音箱就不性感了
2019-12-12 09:15 大公司 -
中微半导体CEO尹志尧:国产5nm蚀刻机已获台积电认可
2019-12-12 09:05 大公司 -
紫光旗下新华三入围中国移动高端路由器和高端交换机集采项目
2019-12-12 08:55 -
沃达丰在新西兰启动5G商用 采用诺基亚设备及3.5GHz频谱
2019-12-11 21:34 -
规避制裁,全球最大开源代码平台GitHub要来中国
2019-12-11 17:12 美国一梦 -
曙光:已部署数万台液冷服务器,有足够积累取代风冷
2019-12-11 15:53 -
权威测试结果:德语区三国Sunrise 5G网络最佳
2019-12-11 08:40 科技前沿 -
中芯国际:韩媒造谣 董事长从未提及光刻机断供问题
2019-12-10 13:31 大公司 -
分辨率优于1米,高分七号首批影像图来了
2019-12-10 11:49 航空航天 -
研究获国家专利!久杀不灭的幽门螺杆菌有了新克星
2019-12-09 08:20 医学
相关推荐 -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