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阳:北约,该解散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阳】
“美国应退出北约和联合国。”
2025年3月1日,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领导人埃隆·马斯克转发了一条呼吁美国退出北约的帖子,并附上“我同意”。
马斯克在一条呼吁美国退出北约的帖子下写道“我同意”。
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也呼应此观点,称北约是“欧洲的好买卖,但对美国不公平”,他认为美国的资源被过度用于保护欧洲而非自身利益。
尽管特朗普本人目前并未明确支持退出北约,但他也曾多次向欧洲“盟友”施压,要求它们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远超当前2%的目标),并威胁盟友若“不付账单”,美国将考虑退出北约。特朗普认为美国承担了北约近2/3的预算(实际美国贡献约15.9%的直接预算),因此他强调“美国优先”,主张欧洲应自主承担防务成本。
近期美乌会晤的跌宕起伏,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舆论和欧洲国家对北约内部协调的担忧。因此,德国候任总理默茨质疑北约能否维持现有形式,声称德国拟修改宪法豁免国防支出的财政限制,并呼吁欧洲构建独立防务能力。欧盟也已计划放宽预算规则,增加国防开支。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敦促乌克兰修复与特朗普的关系,以维持联盟团结。
2月28日,乌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会见特朗普时场面失控,导致空手而归。
有专家分析,美国是否退出北约需国会批准,而共和党内部存在分歧,部分议员仍支持北约。2023年一项法案规定退出需参议院三分之二通过,所以目前阻力较大。而马斯克的表态可能是试探性的,具体的政策动向尚不明朗。
特朗普政府通过施压盟友和释放退出信号的真实目的,其实是试图重构北约责任分担机制。尽管短期内美国退出北约的可能性较低,但此举显然已加剧北约内部裂痕,欧洲也正加速防务自主以应对潜在变局,北约的长期存续问题确实正在面临挑战。
回顾历史,北约成立于1949年冷战初期,诞生于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的特殊国际格局之下,其建立初衷是“应对苏联威胁、保护西欧自由主义国家”。北约以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体,通过军事联合与合作,试图增强防御能力,遏制苏联势力扩张,维护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
几乎在整个冷战时期,北约的防务战略都以围堵苏联及其领导的“华沙条约组织”为核心,通过集体防御机制、军事训练和技术合作等手段,在两大阵营对抗中谋求军事优势,确保西方阵营的安全与稳定。作为西方世界的军事与政治联盟,北约不仅是对抗苏联的重要工具,也是西欧在美国支持下协调利益、维护价值观的机制。
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两极格局瓦解,北约赖以成立的安全威胁已不复存在。许多人认为,北约的历史使命已然结束。然而,北约非但没有转型或收缩规模,反而通过持续的东扩行为,打破了冷战后的欧洲安全平衡。这种扩张不仅直接威胁了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安全缓冲地带,加剧了俄罗斯与西方的信任危机与安全对抗,还恶化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安全形势,使地缘政治局势更加复杂。
尽管北约在冷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持续扩张已与当前国际格局的现实需求脱节。不仅未能促进地区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反而因其扩张政策和内部矛盾,成为潜在的不稳定源头,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复杂安全挑战。
一、冷战时期北约的历史功能与其使命的完成
1. 北约的历史使命:应对华约,维持欧美安全体系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的签署标志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体系正式形成,与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构成冷战时期两极对抗的核心架构。北约通过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将成员国安全利益捆绑,突破了传统军事同盟的临时性特征,构建起制度化的“安全共同体”。这一机制将西欧国家的安全需求与美国全球战略结合,为遏制苏联的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
北约通过建立一体化指挥体系、标准化武器装备和联合演习机制,实现了军事能力的整合。1954年采纳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更将核威慑纳入集体防御框架,形成对华约集团的战略制衡。在柏林危机(1948-1949)中,美英法三国通过“空中走廊”打破苏联封锁,加速了北约的成型。古巴导弹危机(1962)则展示了北约在核威慑中的作用,肯尼迪政府通过集体安全承诺协调盟国立场,最终迫使苏联撤出导弹。
经济上,北约与西欧经济复兴形成了协同效应。马歇尔计划与《共同防御援助法案》将军事援助与经济重建捆绑,推动西欧工业体系恢复,为北约的防御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这种“安全—经济”双轨模式,不仅构筑了物理层面的“铁幕”,更塑造了西方阵营的价值认同与利益共同体。柏林危机中的战略空运与古巴危机中的核威慑博弈,彰显了北约机制在应对系统性危机时的韧性与整合能力,使其成为冷战时期西方阵营的核心架构。
2. 后冷战国际环境转型与北约的战略悖论
1991年苏联解体与华约解散后,冷战两极格局终结,但传统意识形态对抗的消解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权力真空、地区冲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出现,使北约在失去传统对手后陷入战略定位困境。北约选择通过东扩重构地缘政治版图,但这一过程反而暴露了其“扩张性生存”的悖论。
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国家因安全焦虑与身份认同需求主动寻求融入西方体系,北约则以“民主扩展论”为外衣,将东扩塑造为“欧洲完整与自由”的工程。1999年吸纳波兰、匈牙利、捷克,2004年纳入波罗的海三国,北约成员国从16国增至30国。这一进程被视为巩固美国单极霸权、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工具,但其本质是冷战思维的延续。尽管1997年《北约—俄罗斯基本法案》承诺避免在新成员国永久驻军,但北约在波罗的海的前沿部署直接触犯俄罗斯“红线”,为后续冲突埋下隐患。
后冷战时代的安全威胁呈现非对称性与多元化特征,但北约的应对却陷入功能泛化与战略失焦。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实施空袭,虽迫使南联盟屈服,却开创了“人道主义干预”先例,加剧国际法的碎片化。2001年“9·11”事件后,北约首次启动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但阿富汗战争暴露了其能力短板。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被北约“工具箱化”,欧洲盟国因战略目标分歧导致行动陷入“使命蔓延”与“合法性危机”。
北约东扩与功能泛化未能有效应对新兴挑战,反而激化与传统大国的矛盾。2008年俄格战争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揭示了北约“过度延伸”的地缘风险。俄罗斯将北约东扩视为生存威胁,通过强化核威慑与“混合战争”手段反制。2022年俄乌军事冲突则是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安全诉求长期对抗的总爆发。北约通过军援乌克兰实施“代理人战争”,却无力阻止冲突外溢与全球能源链震荡。
因此,北约在后冷战时代的存续,体现了国际制度的路径依赖特性,但其战略定位始终困于“敌人缺失”与“威胁创造”的悖论。东扩虽短暂巩固了西方地缘影响力,却以牺牲战略稳定性为代价,制造出新旧交织的安全困境。
资料图:NATO官网
3. 北约的合法性危机:政治符号化与战略必要性消解
冷战后北约的持续东扩,本质是对制度惯性的路径依赖,而非基于现实安全需求的理性选择。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加入北约的进程,体现了北约从军事同盟向政治共同体的异化。这些国家的“入约”诉求更多是借北约身份完成“脱俄入欧”的政治认证,而非应对实质性军事威胁。事实上,1990年代中东欧国家的军费削减已表明其安全压力有限,而北约东扩的真正驱动力是美国试图通过这个“民主俱乐部”巩固冷战胜利成果。
北约在后冷战时代的军事行动进一步验证了其功能失调与战略失焦。1999年科索沃战争开创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军事干预先例,引发国际社会对其合法性的质疑。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北约因成员国立场分裂陷入“功能性瘫痪”。2011年利比亚军事干预中,欧洲盟国对美军后勤的依赖暴露了其自主防务能力的缺陷。
此外,北约东扩制造了“自我实现的预言”。1999年吸收中东欧国家后,北约在波兰部署反导系统,2016年启动“增强前沿存在”计划,在波罗的海驻军,直接刺激俄罗斯采取反制措施。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与2022年俄乌冲突,正是北约地缘挤压引发的大国对抗。这种通过制造“俄罗斯威胁”维系内部团结的逻辑,导致欧洲安全环境恶化,印证了联盟扩张引发对抗的理论预言。
当今北约的存在价值更多体现在成员国身份的政治象征意义,而非军事效用。从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入约”到乌克兰危机的安全困境,北约的制度扩张与战略透支,正在侵蚀其合法性根基。当军事同盟异化为地缘政治博弈工具,其存续必要性终将消解,最终沦为冷战遗产的“僵尸机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特朗普拟对中国下“毒计”,美国农民“被吓傻了”
2025-03-26 11:4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国对委内瑞拉下手,实际冲中国来?
2025-03-26 11:2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韩方就中方黄海深海渔业养殖设施“表达关切”,我使馆回应
2025-03-26 10:50 三八线之南 -
-
对华关系,卢卡申科最新表态
2025-03-26 10:32 -
泽连斯基:美国已被俄罗斯操纵
2025-03-26 10:09 乌克兰之殇 -
飞行员忘带护照,美联航一飞上海航班被迫返航
2025-03-26 09:54 美国一梦 -
美方炒作涉台问题:若有必要,中国试图击败美国军事干预
2025-03-26 09:24 中美关系 -
AI科学家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回国
2025-03-26 09:21 -
万斯:我也要去格陵兰
2025-03-26 09:05 美国政治 -
奔驰高管:欧洲车企太依赖中美了
2025-03-26 09:05 -
-
韩国山火已造成18人死亡
2025-03-26 08:51 三八线之南 -
我大使:中方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当然包括加拿大
2025-03-26 08:15 中国外交 -
傅聪:中方谴责以对叙空袭
2025-03-26 07:22 -
30天内禁止攻击能源设施,俄方拉清单
2025-03-26 06:57 乌克兰之殇 -
泽连斯基:领土问题,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2025-03-26 06:51 乌克兰之殇 -
“俄罗斯是敌是友?美情报高官集体面临‘送命题’”
2025-03-25 23:16 特朗普 -
“特朗普政府出大糗,欧洲笑不出来”
2025-03-25 22:5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担心特朗普不可靠,欧洲呼吁建立自己的核保护伞”
2025-03-25 21:28 欧洲乱局
相关推荐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评论 218“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评论 129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评论 68印度人把抵制矛头对准了这两国 评论 258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评论 197最新闻 Hot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
英国也盯上了...
-
美国发生火车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踪
-
“苹果给了印度希望,结果中美谈成了……”
-
“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
议会选举落幕总理小胜,极右翼抬头:葡萄牙两党制结束了
-
拜登还能活多久?美专家预测
-
“飞车党”紧追小女孩将其吓哭?当地警方通报:两名初中生认错道歉
-
数学家赢下罗马尼亚大选,曾两次获得国际奥数满分
-
河中现大量死鱼,怀化市委书记现场察看
-
特朗普:将与普京和泽连斯基通话
-
特朗普再次喊话:赶紧降息
-
阿根廷农业重镇遭严重洪水袭击,大豆收获被推迟
-
鲁比奥:梵蒂冈或成俄乌会谈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