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汽车时代,“超级底盘”将实现造车自由?
最后更新: 2021-10-15 15:19:34类似的观点,悠跑科技创始人李鹏在现场也有所提及:面向未来的移动出行,会有更多不同背景的企业参与进来,而汽车是高进入门槛、高集成化的行业。悠跑科技希望通过‘UP超级底盘’的能力,赋能更多场景拥有者,在未来实现“造车自由”。
据李鹏介绍,悠跑科技的“超级底盘”分为三层:一层是用CTC(cell to chassis)的技术把电池变成电驱系统放在一起;第二层是机电一体化的成分,能被智能化的自动驾驶做全面的支配;第三层是该公司自研的一套全新电子电器架构来支持客户,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周期把自己智能化的应用型软件集成到上面。
悠跑科技创始人兼CEO李鹏 观察者网/摄
观察者网了解到,悠跑科技研发的“超级底盘”不仅能集成传统白车身的能力(悬架、转向、 制动、动力总成、电池、热管理等),同时还整合了传感器、计算平台及各类服务应用等智能化能力,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滑板结构,可实现独立驾驶和软硬件的持续迭代。
基于这款底盘,悠跑科技的核心造车模式也和其它造车新势力很不相同——将传统的“整车一体式开发”改为“上下分体式开发”。在“超级底盘”之上,为场景拥有者快速且低成本地开发诸如轿车、皮卡、MPV、SUV、VAN等各类车型的上车体。
通过“场景造车”和“上下分体式开发”这两个新理念,智能电动汽车的准入门槛不仅将明显降低,整车开发周期也将明显缩短(尤其是开发成本,预计将减少60%;同时开发效率将优化50%,车内空间利用率提升60%,全量数据达到100%),还将重新定义汽车研发的顶层逻辑、技术形态和供应链。
李鹏之前曾估算,用户可能只需要准备1亿美元(约合6.4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和1年的时间,就能基于这种底盘打造出属于自己品牌的智能电动车。
按照悠跑的介绍,集成式底盘确实能够降低造车门槛,但这个模式目前也会面临一些现实问题,那就是有实力的车企倾向于自研,规模小或者初创企业的订单量并不大,市场空间有待观察。
但李鹏要更加乐观,他向观察者网表示,很多车厂确实强调自研能力,但是一定有另外一部分企业更需要场景定义汽车,在为自己的客户创造价值方面,他们有不同的诉求。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边界和聚焦点,机会肯定是有的。
传统汽车底盘和电动汽车底盘的不同
- 责任编辑: 吕栋 
-
仁东控股操纵案庄家亏了28亿,业内人士:为某些人高位套现
2021-10-15 10:32 金融圈 -
渣打CEO:中国版“雷曼时刻”不会到来
2021-10-14 14:06 中国经济 -
易纲:中国通胀总体温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2021-10-14 12:07 宏观经济 -
从牛肉到咖啡,通缩数十年的日本迎来涨价潮
2021-10-14 11:59 -
转化率突破25%!中国光伏企业再创世界纪录
2021-10-14 11:30 能源战略 -
“不降个500万不会主推 ”,深圳顶级学区房房价探新低
2021-10-14 09:28 中国房市 -
OLED再次击溃韩企?日媒曝京东方首次供货苹果新旗舰
2021-10-13 21:13 上市公司 -
液晶面板价格历史性大跌,部分彩电降回2020
2021-10-13 16:53 -
中国新电商,如何助力共同富裕?
2021-10-13 11:58 电子商务 -
北京二手房“银十”成交或跌破万套
2021-10-13 09:48 中国房市 -
2.5万股东惊呆!卖卫生巾公司“做空”煤炭,亏损近7000万
2021-10-13 09:15 金融圈 -
缅甸央行增加人民币为外汇市场合法交易货币
2021-10-13 09:12 人民币国际化 -
日本巨额补贴台积电10年前生产技术,值吗?
2021-10-12 17:23 上市公司 -
三季度全国平均薪酬9739元,广州、南京、珠海成新晋万元月薪城市
2021-10-12 11:09 -
赵薇夫妇又怎么了?遭民生信托起诉,还牵涉史玉柱
2021-10-12 10:48 大公司 -
中企的全球锂矿争夺战:紫金矿业50亿入局,宁德时代还会抢吗?
2021-10-12 10:12 上市公司 -
商务部:收储3万吨猪肉,布局存储在12个省份
2021-10-11 17:01 聚焦三农 -
父子争斗剧发酵,深交所发函六问双汇
2021-10-11 15:38 大公司 -
易纲:积极应对算法歧视等新型垄断问题
2021-10-10 08:54 大公司 -
国产CPU飞腾增资:阿里百度入局
2021-10-09 16:55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大屠杀日’” 评论 0“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25“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5最新闻 Hot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鲁比奥警告欧盟:不要将美国排除在外
-
又摊上事了,这回还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
美防长称日本是“前线”,日媒急了
-
美国两党拿出对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级关税
-